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814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涉及脱色设备,用于解决普通脱色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油液中混入杂质的问题,包括罐体、罐盖、开设于罐盖上的进油口、设置于罐体底部的出油管、设置于罐盖上的搅拌组件,罐体内设置有脱色组件,脱色组件包括固定于罐体内的隔板、固定于罐体内且位于罐体和隔板之间的固定框、多个放置于固定框内的第一色素吸收板,第一色素吸收板、隔板和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脱色室,脱色室位于进油口的下方,且第一色素吸收板上开设有过滤孔;位于液面上方的脱色组件,在环氧大豆油搅拌的过程中不容易对第一色素吸收板进行扰动,因此第一色素吸收板不容易因相互碰撞而产生碎粒,从而使环氧大豆油中不容易混入杂质。

A decolorizing pot for epoxidized soybean oi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coloring tank for epoxy soybean oil, which relates to a decoloring device, and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asily mixing impurities into the oil in the ordinary decoloring tank during use, including the tank body, the tank cover, the oil inlet arranged on the tank cover, the oil outlet pip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and the mixing component arranged on the tank cover. A decolor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tank body, which comprises a partition plate fixed in the tank body, a fixing frame fixed in the tank body and between the tank body and the partition plate, a plurality of first pigment absorption plates placed in the fixing frame, and a decoloring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pigment absorption plate, the partition plat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tank body, and the decoloring chamber is located at the oil inlet. A filter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pigment absorption plate, and a decolorizing component located above the liquid surface is not easy to disturb the first pigment absorption plate during the stirring process of epoxy soybean oil, so the first pigment absorption plate is not easy to be broken by collision, so that the epoxy soybean oil is not easy to be mixed with impuri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
本技术涉及脱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
技术介绍
环氧大豆油是一种广泛使用于聚氯乙烯材料制备过程的增塑剂兼稳定剂,有其加入能够明显改善塑料制品的热、光稳定性,而且环氧大豆油具有无毒、透明的特点,适用于做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受原料、加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生产环氧大豆油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类杂质,例如磷脂、蛋白质、色素、水分等,这些物质无疑会影响环氧大豆油的质量,因此需要用到脱色罐。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699588U,授权公告日为2016.11.23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白土脱色罐,包括脱色罐主体,所述脱色罐主体上方设有放空口,底部设有出料管、侧面设有人字孔,所述脱色罐主体内设有脱色层,脱色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瓷砂层、第二瓷砂层、第三瓷砂层及第四瓷砂层,所述出料管与出料泵连接,所述出料管上设有支管,支管上连接有收集器,支管上设有阀门。如上所述的白土脱色罐,使用时,需要进行脱色的溶液从进油口经进料分配器进行分配后进入到脱色罐主体内,溶液经过四层瓷砂进行逐级脱色,脱色之后的溶液从出料管经出料泵抽送出料,出料管的支管上连接有收集器,可通过打开阀门使脱色后的溶液进入到收集器内,经收集器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出料,这种脱色罐也能够用于环氧大豆油的脱色,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油液在进入脱色罐主体内后需要进行搅拌,在油液被搅动的过程中,由于瓷砂的目数很小,其粒径也很小,很容易被搅动的油液带动发生相互碰撞,在瓷砂相互碰撞后容易产生破碎,从瓷砂上掉落的碎粒会混入油液中,导致油品杂质含量升高,进而影响油液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能够将脱色层与油液隔开,在油液搅动的过程中不容易引起脱色层相互碰撞产生破碎,使得油液中不容易混入杂质,从而达到提高油液成品质量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包括罐体、安装于所述罐体上的罐盖、开设于所述罐盖上的进油口、设置于罐体底部的出油管、设置于罐盖上且用于对环氧大豆油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所述罐体内设置有用于吸附环氧大豆油中色素的脱色组件,所述脱色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罐体内且靠近罐盖的一端上的隔板、固定于罐体内且位于罐体和隔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的固定框、多个放置于所述固定框内且相互搭接的第一色素吸收板,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隔板和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脱色室,所述脱色室位于进油口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溶液通过的过滤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环氧大豆油经由罐盖上的进油口送入罐体内后,首先与放置于固定框内的第一色素吸收板产生接触,并经由第一色素吸收板上的过滤孔流入罐体内,在溶液与第一色素吸收板产生接触的过程中,第一色素吸收板能够吸附溶液中的色素分子,使溶液脱色,而由于第一色素吸收板位于罐体靠近罐盖的一端,此时溶液和第一色素吸收板之间隔有距离,且相邻第一色素吸收板之间采用相互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得环氧大豆油在搅动的过程中不容易带动第一色素吸收板产生相互碰撞,因此第一色素吸收板不容易发生碎裂,使得溶液中不容易混入杂质,从而达到提高油品质量的目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孔呈弯折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吸附脱色的方式属于物理吸附,其作用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在将过滤孔设置为弯折状后,能够延长油液与第一色素吸收板之间的接触时间,使油液中的色素分子能够更好地被第一色素吸收板吸收,从而达到提高脱色效果的目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上还开设有相互交叉且用于增加与环氧大豆油接触面积的吸附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色素吸收板上开设有吸附槽后,能够增加第一色素吸收板的表面积,使得油液在倒入罐体内后,第一色素吸收板与油液之间能够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色素吸收板能够更好地吸附掉油液中的色素分子,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脱色效果的目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上开设有搭接槽,所述搭接槽在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上形成用于与相邻第一色素吸收板形成配合的搭接块,相邻两块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之间通过搭接槽和搭接块相互搭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相互搭接的方式来安装第一色素吸收板能够使相邻第一色素吸收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并且在油液通过相邻第一色素吸收板之间的间隙时,油液能够在搭接槽内停留,增加油液与第一色素吸收板之间的接触时间,使溶液中的色素分子能够更好地被第一色素吸收板吸收,从而达到更进一步提高脱色效果的目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溶液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罐盖上且输出轴位于罐体内的驱动电机、多组固定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沿罐体的高度方向分布的搅拌桨,同一组所述搅拌桨上的桨叶围绕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布,且搅拌桨的桨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环氧大豆油在经过脱色后需要混入其他溶液,以使环氧大豆油成品能够符合性能要求,搅拌组件能够对罐体内的溶液进行搅拌,并且倾斜设置的桨叶使得搅拌桨在搅动油液时,能够使油液沿着倾斜设置的桨叶产生沿罐体高度方向的分运动,使得油品在做水平面上的运动的同时,做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使油液运动的更加剧烈,使得环氧大豆油和其他组分的溶液能够混合得更加均匀,从而达到提高油液混合均匀度的目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桨叶上固定有第二色素吸收板。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过滤孔的存在,油液在通过第二色素吸收板时,油液中可能还含有一定量的色素,在桨叶上设置第二色素吸收板后,桨叶上的第二色素吸收板能够在桨叶对油液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吸附走油液中残留的色素,使油液更加清澈,从而达到更进一步提高脱色效果的目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色素吸收板上开设有相互交叉且用于增加第二色素吸收板与环氧大豆油接触面积的接触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色素吸收板上的接触槽能够增加第二色素吸收板与油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色素吸收板在随着桨叶一起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吸附油液中残留的色素,从而达到更进一步提高油液脱色效果的目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油管位于罐体内一端的开口处安装有过滤网布。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环氧大豆油或添加剂本身可能含有杂质,在设置过滤网布后,过滤网布能够在油液输出罐体的过程中对油液进行过滤,截留下油液中含有的杂质,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油品质量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位于液面上方的脱色组件,在环氧大豆油搅拌的过程中不容易与环氧大豆油产生接触,使得环氧大豆油不容易对第一色素吸收板进行扰动,因此第一色素吸收板不容易因相互碰撞而产生碎粒,从而使环氧大豆油中不容易混入杂质;2.第一色素吸收板上的吸附槽能够在环氧大豆油灌入罐体内的过程中增加环氧大豆油与第一色素吸收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环氧大豆油中的色素能够更彻底地被第一色素吸收板吸附,从而达到提高色素吸收效果的目的;3.桨叶上的第二色素吸收板能够在环氧大豆油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进一步吸附环氧大豆油中残留的色素,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色素吸净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例罐体的半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第一色素吸收板的剖面视图。图中:1、罐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包括罐体(1)、安装于所述罐体(1)上的罐盖(3)、开设于所述罐盖(3)上的进油口(4)、设置于罐体(1)底部的出油管(2)、设置于罐盖(3)上且用于对环氧大豆油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用于吸附环氧大豆油中色素的脱色组件(6),所述脱色组件(6)包括固定于所述罐体(1)内且靠近罐盖(3)的一端上的隔板(61)、固定于罐体(1)内且位于罐体(1)和隔板(61)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的固定框(62)、多个放置于所述固定框(62)内且相互搭接的第一色素吸收板(63),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63)、隔板(61)和罐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脱色室,所述脱色室位于进油口(4)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63)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溶液通过的过滤孔(6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包括罐体(1)、安装于所述罐体(1)上的罐盖(3)、开设于所述罐盖(3)上的进油口(4)、设置于罐体(1)底部的出油管(2)、设置于罐盖(3)上且用于对环氧大豆油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用于吸附环氧大豆油中色素的脱色组件(6),所述脱色组件(6)包括固定于所述罐体(1)内且靠近罐盖(3)的一端上的隔板(61)、固定于罐体(1)内且位于罐体(1)和隔板(61)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的固定框(62)、多个放置于所述固定框(62)内且相互搭接的第一色素吸收板(63),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63)、隔板(61)和罐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脱色室,所述脱色室位于进油口(4)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63)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溶液通过的过滤孔(6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孔(633)呈弯折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素吸收板(63)上还开设有相互交叉且用于增加与环氧大豆油接触面积的吸附槽(63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用脱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素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迪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晨倩助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