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其坤专利>正文

烂泥田改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7884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塑料制造的改良烂泥田的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由改良器主槽1,改良器上盖2及双导管3三大部分组成;当泉水在杂草垫层7周围从导水孔5进入主槽1,通过砂槽6由集水筒4收集后,再由双导水管3输送到被改良水田外的低洼处,使改良器面上周围的泥土不受泉水的侵蚀而变硬,使之便于机械或牲畜耕作的良田;双导水管3除了导水的作用外,它的另一作用是在便于清除双导水管3、集水筒4中及导水孔5的渍物,使该装置长期地正常工作。(*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田改造方面,特别是改良烂泥田的装置。烂泥田在我国山区及丘岭地区都普遍存在,由于地下泉水在水田中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形成了烂泥田;泉水中含有很强的酸性,泉水又使土壤的温度难以升高,加入水田中的肥料又很容易被泉水冲走,使水稻难以增产丰收;特别是给耕作带来十分困难,烂泥田的稀泥深度一般为0.7-1.5米左右,因此烂泥田人畜难入,耕作费时费力,使许多耕地丢荒。以往,人们都在想方设法改造它,为了便于耕作,人们就在烂泥田内抛入松木等木料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人体对烂泥地的压强,人就站在或爬在木料上一锄一锄地耕作;有条件的地方,人们就运来大量的砂石填入烂泥田的泉眼处,使烂泥田变得淺些,但始终未有排除泉水对耕田的侵蚀,水稻未能增产丰收,耕作仍非常困难。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烂泥田表土下收集地下泉水排放到非耕地的低洼处的装置,它不但能排除泉水对水稻的危害,而且能使烂泥田表土的稀泥变硬。该技术的改良作用是这样实现的地下泉水在杂草垫层周围进入改良器主槽,经过砂槽由集水筒收集,然后再由双导水管输送到被改良水田外边的非耕地的低洼处。本技术主要应用泉水与水田表土的压力差及水向低流的原理,把泉水引到耕田外,使改良器面上周围的泥土不受泉水的侵蚀而变硬,结合晒田,即可使用机械或牲畜耕作,减经人们的劳动强度,使水稻增产丰收;而且改良后的烂泥田由于其土质深厚,是难得的良田。该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说明书附图为本技术所提出的烂泥田改良器装置的剖面图。下面结合剖面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安装及其工作原理烂泥田改良器宜用塑料制造,它结构简单,经济耐用;它由改良器主槽1、改良器上盖2及双导水管3三大部分组成。主槽1外径可做成20-50厘米的圆柱体,高约10厘米,或可做成其它规格的立方体;主槽1中心有集水筒4,内径5-10厘米,与主槽1等高,并与主槽1连成一体;改良器上盖2可紧套在主槽1与集水筒4上面;插入集水筒4中一长一短的导水管3可制成螺丝状固定在上盖2中央,它与外面的双导水管3紧套连接;主槽1周围及下底和集水筒4周围有无数个直径为2毫米的导水孔5;主槽1与集水筒4之间是砂槽6;主槽1与集水筒4的大小和双导水管3内径的大小根据泉水的大小而决定,因此做成的改良器规格的大小有若干种。面积较大的烂泥田首先挖沟排水晒田;然后在泉水喷出的地方向下挖坑,挖至坑的底面没有稀泥为适宜,坑的底面直径为60-80厘米,在坑的底面泉眼处垫上较难腐烂的杂草垫层7,踩实约10厘米,将主槽1放置垫层7中央的面上,把直径5-10毫米的粗砂放入砂槽6内,装满压实,集水筒4内不能有砂及杂物,紧套上盖,旋紧插入集水筒4中的双导水管3,主槽1周围再用杂草垫上并踩实,在上盖2面上垫上直径约0.8米的较厚的薄膜8、(使导水管3串破薄膜中心处)杂草垫层7即与表土之间形成一个隔离层,使泉水不易侵蚀改良器面上的泥土,然后在上盖2的薄膜面上填土压实,把双导水管3埋入该水田表土面s下约40厘米H,不影响耕作为准,把双导水管口引到与该田表土面s外落差等于或大于10厘米的低洼处,如排水沟。(图中未画出)泉水即从箭头方向流动,即使日久杂草腐烂,泉水已有通路,改良器上面周围的泥土不受泉水的侵蚀而变硬,结合晒田,即可使用机械或牲畜耕作。双导水管3除了导水的作用外,它的另一作用在于如果双导水管3内,集水筒4中及导水孔5有渍物,可用注射器或筒式喷雾器注满水后,连续几次用喷头套紧其中一导水管3口,使活塞往复运动,改良器内的水就产生压强及负压,利用水的压力及水的快速流动,就可清除导水管3中的渍物,同时集水筒4内的渍物也由另一导水管3中排出;如果把另一导水管3口堵住,同理可清除导水孔5的附渍物,使该装置长期地正常工作。权利要求1.该技术是改良烂泥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改良器主槽1、与主槽1连成一体的中心有集水筒4、其间有砂槽6、改良器上盖2及插入集水筒4中一长一短的导水管3组成改良器宜用塑料制造,主槽1可做成直径为20-50厘米的圆柱体,高约10厘米,或可做成其它规格的立方体;A主槽1及集水筒4和双导水管3内径的大小根据烂泥田中的泉水的大小而决定,改良器规格的大小有若干种;B改良器主槽1周围及下底和集水筒4周围有导水孔5;C双导水管3、集水筒4、砂槽6及主槽1连通;D双导水管3的出水口应低于被改良的水田表土面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改良器主槽1深埋在设有稀泥的坑底,并处于泉眼处的杂草垫层7中,泉水在杂草垫层7周围通过改良器输送到该田外的低洼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插入集水筒4中的双寻水管3与外面的导水管3套紧连接,双导水管3埋入被改良水田表土面s下约40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插入集水筒中一长一短的双导水管3除了导水的作用外,它的另一作用是便于清除导水管3内、集水筒4中及导水孔5的渍物。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双导水管3的出水口应与被改良的水田表土面s落差等于或大于10厘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塑料制造的改良烂泥田的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由改良器主槽1,改良器上盖2及双导管3三大部分组成;当泉水在杂草垫层7周围从导水孔5进入主槽1,通过砂槽6由集水筒4收集后,再由双导水管3输送到被改良水田外的低洼处,使改良器面上周围的泥土不受泉水的侵蚀而变硬,使之便于机械或牲畜耕作的良田;双导水管3除了导水的作用外,它的另一作用是在便于清除双导水管3、集水筒4中及导水孔5的渍物,使该装置长期地正常工作。文档编号E02B11/00GK2402724SQ99242418公开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21日专利技术者卢其坤, 卢昌仪 申请人:卢其坤, 卢昌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该实用新型是改良烂泥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改良器主槽1、与主槽1连成一体的中心有集水筒4、其间有砂槽6、改良器上盖2及插入集水筒4中一长一短的导水管3组成;改良器宜用塑料制造,主槽1可做成直径为20-50厘米的圆柱体,高约10厘米,或可做成其它规格的立方体;A主槽1及集水筒4和双导水管3内径的大小根据烂泥田中的泉水的大小而决定,改良器规格的大小有若干种;B改良器主槽1周围及下底和集水筒4周围有导水孔5;C双导水管3、集水筒4、砂槽6及主槽1连通;D双导水管 3的出水口应低于被改良的水田表土面s。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其坤卢昌仪
申请(专利权)人:卢其坤卢昌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