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公交底站区域判别的客流计数设备以及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786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公交底站区域判别的客流计数设备以及传输方法,主要以视频图像处理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结合实时GPS数据,利用逻辑处理单元内的公交底站区域判别逻辑,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视频客流计数设备在公交底站区域内统计精度差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公交客流统计精度,当首末上下客站点在底站区域内时,会按照判断逻辑,把底站区域内产生的客流数据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底站区域内对客流的判断处理标准,实现对底站区域内的客流数据进行针对性处理,解决底站区域内非乘客上下造成的异常客流,尤其能提升车辆在各趟次及首末站点客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性强,能有效提高公交客流统计精度。

A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 combined with the discrimination of the bottom station area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its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passenger flow counting device and a transmiss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discrimination of bus stops. The main method is video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By combining real-time GPS data and using the regional discrimination logic of bus stops in the logic processing unit, the current video passenger flow meter can be solved to a certain extent. When the first and last passenger stations are in the base station area, the passenger flow data generated in the base station area will b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judgment logic. According to the judgment standard of passenger flow in different base station areas, the bus passenger flow will be further optimiz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normal passenger flow caused by non-passengers in the area of the base station, the passenger flow data in the area of the base station can be processed pertinently, which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assenger flow data statistics of the vehicles in each trip and the first and last stations. The invention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assenger flow stati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公交底站区域判别的客流计数设备以及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交客流统计领域,具体是一种结合公交底站区域判别的客流计数设备以及优化方法,提高客流统计整体精度。
技术介绍
随着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摄像机采集图像数据,利用视频处理技术获得公交客流数据的准确率已显著提高。但是视频客流采集设备在公交车辆上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受很多外界因素影响,仍存在很多弊端,计数准确率不稳定,如何进一步提高客流计数的准确率和稳定性仍是需要研究的重点。公交底站区域是指公交车辆开始及结束每趟次营运时所在的停靠区域,有的公交线路的底站区域是包括首末上下客站点在内的一块区域,在这类底站区域内,车辆停靠时间一般较短,上下客的多是乘客;但是,有的公交线路的底站区域不包括上下客站点,车辆先到达线路末站以后,才会进入底站区域停靠,在这类区域内上下客的多是打扫卫生等非乘客人员,且存在多次上下、在车门口徘徊等各种异常情况,因此时,客流计数设备不断电,仍在正常工作,但不能区分出人员类别,造成很多打扫卫生等其他人员被统计为乘客,造成计数误差,影响统计的客流与实际上客人数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公交底站区域判别的客流计数设备。以视频图像处理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结合实时GPS数据实现对公交底站区域的判别,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视频客流计数设备在公交底站区域内统计精度差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公交客流统计精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结合公交底站区域判别的客流计数设备以及优化方法,包括图像处理模块、摄像机、GPS模块、逻辑处理单元,设备安装在公交上下客门上方,经过设备采集处理后的上下客人数数据直接上传后服务器,供分析应用。上述方案中,摄像机将采集到的视频信号实时传送给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实时分析处理摄像机所传送来的每帧视频信号,通过每帧视频信号信息来识别上下客人数,上下客数据结合GPS模块的实时GPS数据,生成包括上下客人数、上下客位置信息的完整客流数据,再利用逻辑处理单元中底站区域判断处理逻辑和预设的线路底站区域库文件,实现对产生的客流数据是否在底站区域内的判别及处理。上述方案中,逻辑处理单元中预设的线路底站区域库文件,包括线路主站或副站的底站区域围栏、线路主站或副站的上下客站点是否在底站区域内的配置信息及线路各站点经纬度等基础数据,如预设的线路主站/副站的上下客站点不在底站区域内,当产生的客流数据在线路主站或副站的底站区域围栏内时,根据逻辑处理单元的判断逻辑,会把在底站区域内产生的客流数据剔除掉,反之,预设的线路主站/副站的上下客站点在底站区域内,当产生的客流数据在线路主站或副站的底站区域围栏内时,会按照判断逻辑,把底站区域内产生的客流数据进行划分,当产生的客流数据不在主站或副站的底站区域围栏内,根据GPS数据判断客流数据归属的线路站点。上下客站点在底站区域内,对在底站区域内产生的客流数据进行划分的逻辑如下:S1:提前对公交所有线路的底站区域进行监测划分,确定同一类型底站区域内的客流特性一致。主要划分为两大类:A:首末上下客站点在底站区域内;B:首末上下客站点不在底站区域内;S2:确定上述两种不同区域内的客流特征及分析处理标准:对于A类底站区域,乘客上下车的行为都在底站区域内,又可划分为两小类:A1:首末上下客站点在底站区域内,且首末站点为同一点,车辆到达底站区域后允许前后门同时上下客,一般司机不上下,则底站区域内的客流数据处理标准为:把下客数据划归为上一趟末站点的下客数据,上客数据划归为下一趟开始首站点的上客数据,确保单独统计各趟次及首末站点客流数据的准确性,如图2;A2:首末上下客站点在底站区域内,但在底站区域内不允许前后门同时上下客,乘客需先在下客点全部下车,到达发车时间以后,才允许在上客点上车。在这种情况中,存在驾驶员在停靠间隙上下车的情况,则可针对性剔除掉驾驶员上下客造成的数据误差,如图3;B:首末上下客站点不在底站区域内,则在底站区域内产生的上下客数据可直接剔除,多是打扫卫生人员及驾驶员的多次上下数据,减少底站区域内非乘客数据造成的统计误差,如图4。所以,对于图像处理模块产生的每笔客流数据,首先判断当前经纬度是否在逻辑处理单元中预设的线路底站区域内,如不在,上传客流数据;如进入底站区域内,则执行步骤S3。S3:获取逻辑处理单元中预设的线路底站区域配置信息,判断是属于S2中的A1、A2还是B类底站区域。S4:根据S2中确定的不同底站区域的客流特征及分析标准,对在底站区域内产生的上下客数据进行处理。S5:把处理后的客流数据上传至后端统计分析系统。附图说明图1、图2、图3、图4为本专利技术说明示意图。图中:1、图像处理模块,2、摄像机,3、GPS模块,4、逻辑处理单元。具体实施方式S1:对公交所有线路的底站区域进行监测划分,确定同一类型底站区域内的客流特性一致。主要划分为两大类:A:首末上下客站点在底站区域内;B:首末上下客站点不在底站区域内;S2:确定上述两种不同区域内的客流特征及分析标准:参见图2,属于上述S2步骤中的A1类型,即首末上下客站点在底站区域内,且车辆到达底站区域时允许前后门同时上下客,则底站区域内的客流数据处理标准为:把下客数据划归为上一趟末站点的下客数据,上客数据划归为下一趟开始首站点的上客数据,确保单独统计各趟次及首末站点客流数据的准确性。参见图3,属于上述S2步骤中的A2类型,即首末上下客站点在底站区域内,但在底站区域内不允许前后门同时上下客,乘客需先在下客点全部下车,到达发车时间以后,才允许在上客点上车。在这种情况中,存在驾驶员在停靠间隙上下车的情况,则可针对性剔除掉驾驶员上下客造成的数据误差。参见图4,属于上述S2步骤中的B类型,即首末上下客站点不在底站区域内,则在底站区域内产生的上下客数据可直接剔除,多是打扫卫生人员及驾驶员的多次上下数据,减少底站区域内非乘客数据造成的统计误差。S3:采集公交车辆当前的经纬度和时间信息;S4:判断车辆当前经纬度是否在对应线路的底站区域内,如不在,继续S3;如进入底站区域内,则执行步骤S5;S5:获取车辆所属线路的底站区域配置信息,判断是属于A1、A2还是B类底站区域;S6:根据S2中确定的不同底站区域的客流特征及分析标准,对在底站区域内产生的上下客数据进行处理;S7:把处理后的客流数据上传至后端统计分析系统。本专利技术可以提升车辆在各趟次及首末站点客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公交底站区域判别的客流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处理模块(1)、摄像机(2)、GPS模块(3)、逻辑处理单元(4),设备安装在公交上下客门上方,经过设备采集处理后的上下客人数数据直接上传后服务器,供分析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公交底站区域判别的客流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处理模块(1)、摄像机(2)、GPS模块(3)、逻辑处理单元(4),设备安装在公交上下客门上方,经过设备采集处理后的上下客人数数据直接上传后服务器,供分析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公交底站区域判别的客流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2)将采集到的视频信号实时传送给图像处理模块(1),图像处理模块(1)实时分析处理摄像机(2)所传送来的每帧视频信号,通过每帧视频信号信息来识别上下客人数,上下客数据结合GPS模块(3)的实时GPS数据,生成包括上下客人数、上下客位置信息的完整客流数据,再利用逻辑处理单元(4)中底站区域判断处理逻辑和预设的线路底站区域库文件,实现对产生的客流数据是否在底站区域内的判别及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公交底站区域判别的客流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处理单元(4)中预设的线路底站区域库文件,包括线路主站或副站的底站区域围栏、线路主站或副站的上下客站点是否在底站区域内的配置信息及线路各站点经纬度等基础数据,如预设的线路主站/副站的上下客站点不在底站区域内,当产生的客流数据在线路主站或副站的底站区域围栏内时,根据逻辑处理单元(4)的判断逻辑,会把在底站区域内产生的客流数据剔除掉,反之,预设的线路主站/副站的上下客站点在底站区域内,当产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劲松赵玉坤王晓娟夏振威程永照罗静陆忠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