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英良专利>正文

消波浮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769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消波浮台,其是于一本体底端形成有两侧翼,该本体呈立方体,其具有浮力,可使整个消波浮台浮于海面上;两侧翼是分别形成于本体底面两相对侧边的下方,其上分别设有复数个泄流孔,可供海水通过。该消波浮台是设置于海岸边,当波浪来袭时,消波浮台的抵挡作用可使浪花减弱,达到保护岸边陆地的功效,且因该消波浮台迎浪面积大、两侧翼上设置有泄流孔,使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能更有效发挥其作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消波浮台,是应用于海岸边,帮助减弱波浪对海岸线的冲击。
技术介绍
由于海岸线持续为波浪拍打冲刷,长期下来,会侵蚀冲刷岸边基地,使海岸线向内缩减,因此许多海岸边都设置有消波装置来预防波浪的侵袭。图6所示是一种现有的消波浮台50,该消波浮台50呈方块状,是藉由锚锭装置51设置于海岸边,该消波浮台50具有浮力,可使约一半的体积浮于海面上;当波浪来袭时,会先遇到该消波浮台50,并受其抵挡作用而使浪潮削弱,藉以保护岸边的基地。该消波浮台50一般是沿着岸边呈一直线排列,相邻的消波浮台50可以各种固定装置连结在一起,其中一种方式是于各消波浮台50相邻于另一消波浮台50的面上设置有复数个穿孔52,该穿孔52是于消波浮台50内部相通;如图7所示,当沿着岸边设置一排消波浮台50时,可以系绳53通过穿孔52,连接相邻的两消波浮台50。但现有的消波浮台50,当其浮于海水中时,很容易受波浪带动而漂移,即使设置一整排的消波浮台50,亦可能受波浪影响而使部分消波浮台50向岸边靠拢,降低其削弱波浪的功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的消波浮台固定力不佳,易受波浪带动而向岸边移动,使其消波能力减弱,本技术人遂设计一改良的消波浮台,以期改善上述缺失。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新型消波浮台,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可有效达到消波的作用。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消波浮台,其是于一本体底端形成有两侧翼,该本体是呈立体方块状,其具有浮力,可浮于海面上,两侧翼是形成于本体底面两相对侧边的下方,其与本体底面所夹的角度可大于或等于90度;将本技术设置于海水中,本体的局部是露于海面上,本体其它部位及两侧翼是位于海面以下。两侧翼上分别设置有复数个泄流孔,是供海水流通;当消波浮台藉由锚锭装置设置于海水中时,因整个消波浮台迎浪部分面积大,波浪不易推动消波浮台,且侧翼上的泄流孔可供海水通过,协助维持消波浮台的稳固,又两侧翼下方可增设至少一个的缓冲阻板,该缓冲阻板是设置于两侧翼之间,可减缓海水对消波浮台造成的上下作用力;本技术因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故能有效发挥其消波作用。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所示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剖面图。图3所示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俯视图。图4所示是于消波浮台下方增设一缓冲阻板的示意图。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6所示是现有消波浮台的实施方式剖面图。图7所示是现有消波浮台的实施方式俯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本体101--穿孔11/12--侧翼 13--泄流孔20--锚锭装置30--系绳40--缓冲阻板50--消波浮台51--锚锭装置52--穿孔53--系绳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是于一本体10底端向下形成有两侧翼11/12,该本体10呈立体方块状,其是一空心矩形体,其内部可为空心或充填以轻质材料(图中未示);该本体10底面两相对的侧边分别向下形成有侧翼11/12,于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0的底面是呈长方形,两侧翼11/12是形成于两长边的下方,侧翼11/12与本体10底面的夹角角度是大于90度,两侧翼11/12皆具有一适当厚度,且其上分别贯穿有多个泄流孔13,可供海水通过。本技术的消波浮台可浮于海水中,请参照图2,本技术是藉由锚锭装置20设置于海水中,其中本体10局部是露于海面上,本体10其它部位及两侧翼11/12是位于海面以下,且两侧翼11/12是平行于岸边。波浪袭向岸边前,会先接触到本技术的消波浮台,除锚锭装置20的固定力外,本技术因增设有侧翼11/12,使迎浪部分面积大而构成较大阻力,故不易受浪潮推动而漂移,且两侧翼11/12上的泄流孔13可让海水通过,有增进稳固的定位作用;两侧翼11/12与本体10底面的夹角角度大于90度,可避免当波浪大时,消波浮台发生倾倒翻覆的情形,又两侧翼11/12的倾斜角度有助于减缓海水带来的上下作用力。实际应用上,是将本技术沿着岸边呈一直线排列,相邻的消波浮台可以各种连接装置连结在一起,于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本体10于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复数个穿孔101,设置于同一面上的穿孔101是于本体10内部相通,而同一面上设置有两个穿孔101;如图3所示,令一系绳30于相邻两本体10相对面上的穿孔101中穿绕,即可使本技术的消波浮台两两连接在一起,呈一直线排列设置于岸边。又本技术于实际应用时,尚可于侧翼11/12下方增设至少一个的缓冲阻板4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是设置有两个缓冲组板40,该缓冲组板40是呈方形长条状,其两端分别与两侧翼11/12连接,是设置于两侧翼11/12之间,因波浪会施予消波浮台上下浮动的作用力,而该缓冲阻板40的作用即在于减缓上述作用力,使消波浮台更加稳定。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其本体10底面与侧翼11/12间的夹角角度是呈90度,其适合放置于避风港内,因避风港内的波浪较小,缩小本体10底面与侧翼11/12间的夹角,不会有因波浪大而造成消波浮台翻覆的情形发生,且本实施例中侧翼11/12角度的设计是便于让游艇停靠于其侧边,使本技术除具备消波作用外,尚可协助使游艇停放于避风港内,增添其功能性。本技术具有良好的定置作用,可抵挡波浪水平及上下的推移,且当其呈一直线设置于岸边时,各本体间会互相牵制,使定位效果更佳,令本技术能安稳置于海面上,有效达到削弱波浪、保护海岸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消波浮台,其特征在于,其是于一本体底面两相对侧边的下方形成有侧翼,该本体是呈立体方块状,其具有浮力,而两侧翼上分别设置有复数个泄流孔。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消波浮台,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侧翼下方增设有至少一个的缓冲阻板,该缓冲阻板是呈方形长条状,是设置于两侧翼之间。3.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消波浮台,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底面及两侧翼的夹角角度是大于90度。4.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消波浮台,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底面及两侧翼的夹角角度是等于90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消波浮台,其是于一本体底端形成有两侧翼,该本体呈立方体,其具有浮力,可使整个消波浮台浮于海面上;两侧翼是分别形成于本体底面两相对侧边的下方,其上分别设有复数个泄流孔,可供海水通过。该消波浮台是设置于海岸边,当波浪来袭时,消波浮台的抵挡作用可使浪花减弱,达到保护岸边陆地的功效,且因该消波浮台迎浪面积大、两侧翼上设置有泄流孔,使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能更有效发挥其作用。文档编号E02B3/06GK2856163SQ20052013051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4日专利技术者许英良 申请人:许英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波浮台,其特征在于,其是于一本体底面两相对侧边的下方形成有侧翼,该本体是呈立体方块状,其具有浮力,而两侧翼上分别设置有复数个泄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英良
申请(专利权)人:许英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