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7505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将纵向上已完钻井点单点的测井资料、地质资料与平面上地震资料综合,实现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沉积微相。通过一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优选地震属性参数,提高沉积微相刻画精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融合地震属性参数以获得拟合关系函数模型;通过抽稀步骤,即充分利用了井点的地质参数,又有效地利用已完钻井点之间的虚拟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转化的地质参数,这样最终刻画的沉积微相精度更高,而且,由于只提取部分地震属性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大大减小了工作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在利用该方法所刻画的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可以预测井间的储层分布,为井位部署提供地质依据,提高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成功率。

A method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describing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which integrates logging data, geological data and plane seismic data of a single drilling point vertically completed, and realizes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by well-seismic combination. Seismic attributes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by one-dimension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characterization; seismic attributes parameters are fused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o obtain fitting relationship function model; geological parameters of well points are fully utilized by dilution steps, and virtual drilling points between completed wells are effectively utilized. The geological parameters transformed from seismic attributes of well points are more accurate in the final descrip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Moreover, because only some seismic attributes are extracted, the workload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labor cost is reduced. Based on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described by this method,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between wells can be predicted, which provides geological basis for well location deployment and improves the success rate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发领域,涉及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平面沉积微相的研究一般是统计单井上各层的地层厚度、砂岩厚度和含砂率等数据,考虑各井各层段的测井曲线形态,以井点为控制点,勾绘工区内的等值线,进而在平面上分析砂体的展布状况以及确定工区的沉积微相展布。目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相研究主要包括反演与地震属性分析,反演方法目前常用多井约束反演,但由于过多考虑井信息,其预测性受到一定限制。地震属性方法在目前应用较广,更遵循地震信息。对于一个油气田来说,在勘探阶段,井距较大、井资料不丰富,单凭井资料研究精度是远远不够的;而在开发阶段,虽然井网密度较大,但仅靠单井信息是达不到开发调整要求的。因此,需要借助地震信息辅助刻画沉积微相展布分析,以此达到勘探、开发调整的要求。在利用地震属性刻画沉积微相的过程中,通常用到以下技术:在准确标定目的层及参考标志层并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地震相划分、河道刻画,进而寻找河道砂体。在对已完钻探井地震合成记录制作与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对参考标志层进行精细的解释,然后设置对应目的层段厚度的时窗,提取多种属性,并运用钻井地质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均方根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几种属性对砂体有明显的异常响应,围绕优选出来的地震属性重新对数据体进行沿层属性提取。通过与已完钻井揭示的砂岩发育程度进行吻合度分析,以此刻画河道的展布范围。在优选的地震属性过程中,包括优选的单一地震属性和优选的融合地震属性两个方面。其中,优选选择单一地震属性与沉积微相的数学映射关系,该做法是利用所述的沉积微相与所述的井眼处的地震属性计算结果做二维散点交汇;分析是否将沉积微相清晰区分,若不能,则选择其他地震属性进行分析;优选的融合地震属性的做法是根据单一地震属性与沉积微相的交汇趋势关系,考虑各个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融合。现有技术中利用地震属性刻画沉积微相的另一个方法包括:采集当前钻井的测井曲线、录井剖面、岩心资料以及地震资料;根据测井曲线、录井剖面以及岩心资料对目的层的沉积微相进行解释、划分,得到各个类型的沉积微相;根据测井曲线以及地震资料确定出区分所述的沉积微相的地震属性;根据沉积微相以及地震属性提取井点地震属性;根据沉积微相以及井点地震属性确定数学映射关系;根据地震资料生成地层切片;根据沉积微相与特征地震属性的数学映射关系将地层切片转换为沉积相平面分布图;根据沉积相平面分布图进行储层预测。实现了井点控制下的地层切片数据自动转为沉积相平面图,进而可根据沉积相平面图进行储层预测。通过分析上述现有技术,发现在将地震属性转化为沉积相过程中,利用地震属性参数与地质参数(例如砂岩厚度)的数学关系式,直接将地震属性参数转化为地质参数。这样做存在如下问题:在确定地震属性参数与地质参数的关系时,两者之间固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一对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相关系数的大小。因此如果利用这个相关关系转化地震属性参数,而忽略相关系数大小时,必然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且,如果工区较大、地震属性点多,在将地震属性参数转化为地质参数时,转化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误差大,地震属性点多使得转化工作量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已完钻井点的地质参数、地质参数值、地震属性参数及地震属性参数值;根据所述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与地质参数的相关系数,对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进行优选,得到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分析所述已完钻井点地质参数值与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的值的关系,确定所述已完钻井点的地质参数与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的拟合关系函数模型;对已完钻井点之间的地震属性点进行抽稀,得到已完钻井点之外的虚拟井点;根据所述虚拟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值,利用所述拟合关系函数模型得到虚拟井点的地质参数值,再结合已完钻井点的地质参数值和沉积微相类型完成平面沉积微相精细刻画。进一步的,计算所述地震属性参数值时,采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法来计算某一井点周围网格点地震属性参数值对该井点地震属性参数值的影响权值,进而得到该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值,所述井点包括已完钻井点和虚拟井点。进一步的,提取的所述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为振幅类和频率类地震属性参数。进一步的,所述振幅类和频率类地震属性参数包括:均方根振幅、平均绝对振幅、平均反射能量、50%频率、能量过半时长、瞬时频率的斜率、弧长、平均反射强度、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有效带宽。进一步的,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对所述提取的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进行优选,得到一次优选地震属性参数。进一步的,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所述一次优选地震属性参数进行再优选,得到二次优选地震属性参数。进一步的,采用聚类分析法中的布洛克距离算法对所述一次优选地震属性参数进行再优选。进一步的,以二次优选地震属性参数作为所述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分析所述已完钻井点地质参数值与二次优选地震属性参数的值的关系。进一步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所述已完钻井点地质参数值与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的值的关系。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已完钻井点的分布,当对井距较小的两个已完钻井点之间进行地震属性点抽稀时,去除该已完钻井点间的所有地震属性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根据所述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与地质参数的相关系数,对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进行优选,得到了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提高了地震属性参数与地质参数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得到的拟合关系函数模型较为准确,利用该模型将地震属性参数转化为地质参数时,所得地质参数值的精度较高,误差较小;对地震属性点进行抽稀,即充分利用了井点的地质参数,又可有效地利用已完钻井点之间的虚拟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转化的地质参数,这样最终刻画的沉积微相精度更高,而且,由于只提取部分地震属性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会大大减小了工作量,降低了人工成本。以此方法所刻画的沉积微相可以预测井间储层分布,进而据此部署井位,其实施效果好,储层钻遇率高,提高了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成功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可操作性强、结果清晰、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沉积微相刻画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某气田已完钻井点的井位分布及含砂率值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经抽稀步骤得到的地震属性点(即虚拟井点)分布及换算的含砂率值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已完钻井点与地震属性点叠加分布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某气田的地震属性聚类分析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震属性点加载前后沉积微相对比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将纵向上单点的测井资料、地质资料与平面上的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借助三维地震数据充分实现井震结合,把地震属性参数合理地转换为地质参数,以此精细刻画沉积微相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进而预测储层分布。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通过地震属性参数的优选和地震属性点的抽稀,提高了地质参数值和最终刻画的沉积微相的精度,降低了人工成本。以此方法所刻画的沉积微相为依据部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已完钻井点的地质参数、地质参数值、地震属性参数及地震属性参数值;根据所述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与地质参数的相关系数,对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进行优选,得到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分析所述已完钻井点地质参数值与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的值的关系,确定所述已完钻井点的地质参数与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的拟合关系函数模型;对已完钻井点之间的地震属性点进行抽稀,得到已完钻井点之外的虚拟井点;根据所述虚拟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值,利用所述拟合关系函数模型得到虚拟井点的地质参数值,再结合已完钻井点的地质参数值和沉积微相类型完成平面沉积微相精细刻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已完钻井点的地质参数、地质参数值、地震属性参数及地震属性参数值;根据所述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与地质参数的相关系数,对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进行优选,得到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分析所述已完钻井点地质参数值与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的值的关系,确定所述已完钻井点的地质参数与优选的地震属性参数的拟合关系函数模型;对已完钻井点之间的地震属性点进行抽稀,得到已完钻井点之外的虚拟井点;根据所述虚拟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值,利用所述拟合关系函数模型得到虚拟井点的地质参数值,再结合已完钻井点的地质参数值和沉积微相类型完成平面沉积微相精细刻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地震属性参数值时,采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法来计算某一井点周围网格点地震属性参数值对该井点地震属性参数值的影响权值,进而得到该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值,所述井点包括已完钻井点和虚拟井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的所述已完钻井点的地震属性参数为振幅类和频率类地震属性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幅类和频率类地震属性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权胡向阳陈舒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