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星敏感器温场测量和指向温漂补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7341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3:40
一种星敏感器温场测量和指向温漂补偿方法,包括步骤如下:一,计算得到若干组在星敏感器在设定工作温度场分布下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二,根据步骤一计算结果,确定能够敏感到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的最少的测温点数量和测温点分布;三,根据步骤一所建模型和步骤二确定的测温点布局预设若干加热器,并计算分析确定控温点数量和分布;四,得到若干相似温度场样本区域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解算出温度场变化当前值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五,通过温场试验标定对步骤四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进行校正;六,计算星敏感器光轴指向的测量数据补偿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星敏感器光轴热漂移带来的低频率误差。

A method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pointing temperature drift compensation for star sensor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compensating the pointing temperature drift of a star sensor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steps: first, calculating the optical axis drift and thermal defocus of several groups of star sensors under the set operating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second, determining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hat can be sensitive to the optical axis drift and thermal defocus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tep 1 The number of poi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oints; 3. Preset several heaters according to the modeling model of step 1 and the layout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oints determined in step 2, and calculate and analyze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points; 4. Get the mathematical fitting formulas of optical axis drift and thermal defocus in some similar temperature field sample areas, and calculate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field. Fifthly, the mathematical fitting formulas of optical axis drift and thermal defocus of step 4 are calibrated by temperature field test. Sixthly, the compensation of optical axis direction of star sensor is calculated. The invention reduces the low frequency error caused by the thermal drift of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star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星敏感器温场测量和指向温漂补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星敏感器全局温度测量与控制方法,属于空间姿态测量星敏感器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据已有文献,目前星敏感器克服热影响的方法主要是从无热化设计和控制加热点温度来实现的。无热化设计主要是针对星敏感器的光学系统或者安装支架开展温度变化情况的星点成像质量稳定性设计。具体而言,光学系统和光学结构具有热胀冷缩效应,因此会使光学零件和结构零件发生变形和光学材料热光学常数的变化,从而导致光学成像质量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热离焦和像的热漂移。热设计的目标就是将这种变化尽量消除或者将这种变化带来的效果减小。国内学者对于星敏感器热设计和分析已经有研究,如张彧等在《航天环境工程》2016年Vol.33,No.5发表的“环月轨道一体式星敏感器热设计及仿真验证”一文中计算了空间轨道上一体式星敏感器的热外流分布,提出了控制星敏感器工作温度的热控方案,是通过外部包覆和涂热热控漆结合进行热控,设计了一个星敏感器光学系统。闫佩佩和樊学武在《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8,0922202期发表了“大相对孔径甚高精度星敏感器设计”一文,考虑了消热差和抗离焦性能,以保证热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国外学者很少专门发表文章讨论这个问题,但在关于星敏感器设计的文章中所提到的热设计也和国内学者采用的方法类似。由上可见,现有技术对于星敏感器的热环境引起的性能变化通过自身热设计和被动热控解决,对于残存的热差是没有办法消除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星敏感器技术中在轨热光轴漂移无法校正的不足,提出一种星敏感器温场测量和指向温漂补偿方法,降低了星敏感器光轴热漂移带来的低频率误差,提高星敏感器的测量精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星敏感器温场测量和指向温漂补偿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机械结构和电热器件的三维结构模型和热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热分布对像面离焦和光轴漂移量影响,得到若干组在星敏感器在设定工作温度场分布下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计算结果,确定能够敏感到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的最少的测温点数量和测温点分布;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所建模型和步骤二确定的测温点布局预设若干加热器,并计算分析确定控温点数量和分布;控温点数量和分布的确定原则是以最少的控温点平衡星敏感器温度梯度,达到设计温度场范围;将控温系统控温后的温度场测量结果作为补偿光轴漂移和像面离焦的计算输入;步骤四,对步骤一中获得的若干组在星敏感器在设定工作温度场分布下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进行数学拟合,得到若干相似温度场样本区域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当温度场发生变化时,利用上述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解算出温度场变化当前值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步骤五,通过温场试验标定对步骤四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进行校正,得到符合实际温度场变化的光轴漂移和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步骤六,将星敏感器温度场测量实际值代入步骤五中获得的符合实际温度场变化的光轴漂移和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计算出实际的光轴漂移和离焦量作为星敏感器光轴指向的测量数据补偿量。所述测温点上布置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采用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所述控温点上布置加热器,加热器采用加热电阻。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改进了现有技术仅对几个特征测温点进行测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对于全局温度场进行测量,可以在轨得到温度场对于光轴漂移和像面离焦量的计算值,从而有办法进行补偿。(2)现有技术温度测量传感器一把采用热敏电阻等电子器件,本专利技术采用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其优势在于没有传感器导线电缆的捆扎和走线繁复,避免了现有技术光学零件温度测量点不能嵌入光学零件之中的问题。(3)现有技术在星敏感器无热化设计之后温度场失稳导致的光轴温度漂移和像面离焦量无可奈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温场影响建模补偿的方法,使得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精度大大提高。(4)依赖本专利技术技术可以达到星敏感器在轨自动温控的实现,在轨温控的残留量,可以借助星上模型或者下传地面进行光学系统性能变化的计算估计,得到的热离焦和热漂移直接用来校正星图指向。(5)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与卫星控制系统形成大回路的验证,再根据大回路的验证结果,调整温场模型。附图说明图1星敏感器热控方法功能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星敏感器温场测量和指向温漂补偿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星敏感器光机结构和电热器件的三维结构造型和热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热分布对于像面离焦和光轴漂移量影响计算模型,可以得到在星敏感器某工作温度场分布下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如此计算大量的温度场分布对应的光轴漂移和热离焦量。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计算结果,优化确定能够敏感到光轴漂移量和离焦量的最少的测温点数量和分布。步骤三,控温点数量和分布的确定是以步骤一所建模型和步骤二测温点布局预设若干加热器后进行计算分析确定的,原则是以最少的控温点快速平衡星敏感器温度梯度,达到设计温度场范围。控温系统加热控温后温度场测量结果作为补偿光轴漂移和像面离焦的计算输入。由步骤四以后步骤完成光轴漂移和像面离焦的补偿。步骤四,对于大量的温度场分布对应的光轴漂移和离焦量进行数学拟合,得到若干相似温度场样本区域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温度场发生变化时,可用上述数学拟合公式解算出温度场变化当前值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步骤五,通过温场试验标定对步骤四的数学拟合公式进行校正,得到符合实际温度场变化的光轴漂移和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步骤六,建立温度场分布对应光轴漂移和像面离焦量之间的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包括有限数量的离散温度场测温点温度分布与由每个温度场分布带来的光轴偏移量和像面离焦量,还包括离散温度场之间的非测温区域的拟合计算公式。步骤七,将星敏感器温度场测量实际值代入光轴漂移和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计算出实际的光轴漂移和离焦量,作为星敏感器光轴指向的测量数据补偿量。测温点布置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一般采用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在一根光纤上可以制作串行的多个测量传感器。控温点布置加热器,所采用加热器一般采用加热电阻,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传感器测温和其它加热器加热,原则上均与被测体嵌入贴合。本专利技术凭借星敏感器全局温场测量和热模型计算的方法,建立了星敏感器温场与性能(光轴漂移和像面离焦量)的数据库,数据库包含了工作温度范围内大量温场与性能模型计算与标定后的数据,同时还包含了未测量温场的插值拟合计算公式,这就为在轨实时补偿光轴漂移和像面离焦量创造了条件,这也是现有技术没有的技术方案。这种补偿量可以在轨实时进行,或者将温场测量值传回地面进行精细化处理,得到更加精准的补偿量,对于摄影测量测绘遥感相机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定位精度提高手段。实施例:已知一个星敏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精度:0.3″(3σ),光轴指向;σ为标准方差;2″(3σ),垂直光轴指向;0.3″(3σ)(温度场变化的热光轴最大漂移);焦距:300mm视场:2.2°(圆视场)数据更新率:≥50Hz重量:不超过5Kg按照本专利技术,该星敏感器的热控方法如下:步骤一,首先采用商业化专业软件,SolidEdge、Nastran、Patran等建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星敏感器温场测量和指向温漂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机械结构和电热器件的三维结构模型和热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热分布对像面离焦和光轴漂移量影响,得到若干组在星敏感器在设定工作温度场分布下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计算结果,确定能够敏感到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的最少的测温点数量和测温点分布;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所建模型和步骤二确定的测温点布局预设若干加热器,并计算分析确定控温点数量和分布;控温点数量和分布的确定原则是以最少的控温点平衡星敏感器温度梯度,达到设计温度场范围;将控温系统控温后的温度场测量结果作为补偿光轴漂移和像面离焦的计算输入;步骤四,对步骤一中获得的若干组在星敏感器在设定工作温度场分布下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进行数学拟合,得到若干相似温度场样本区域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当温度场发生变化时,利用上述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解算出温度场变化当前值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步骤五,通过温场试验标定对步骤四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进行校正,得到符合实际温度场变化的光轴漂移和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步骤六,将星敏感器温度场测量实际值代入步骤五中获得的符合实际温度场变化的光轴漂移和离焦量数学拟合公式,计算出实际的光轴漂移和离焦量作为星敏感器光轴指向的测量数据补偿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星敏感器温场测量和指向温漂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机械结构和电热器件的三维结构模型和热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热分布对像面离焦和光轴漂移量影响,得到若干组在星敏感器在设定工作温度场分布下的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计算结果,确定能够敏感到光轴漂移量和热离焦量的最少的测温点数量和测温点分布;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所建模型和步骤二确定的测温点布局预设若干加热器,并计算分析确定控温点数量和分布;控温点数量和分布的确定原则是以最少的控温点平衡星敏感器温度梯度,达到设计温度场范围;将控温系统控温后的温度场测量结果作为补偿光轴漂移和像面离焦的计算输入;步骤四,对步骤一中获得的若干组在星敏感器在设定工作温度场分布下的光轴漂移量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云彩余成武陈建峰梁士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