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713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分离室、水平悬板、斜悬板、清水出口和清水汇集槽,分离室包括倒锥形室和圆柱形室,倒锥形室的顶端与圆柱形室的底端相接在一起,进水管的进水端位于圆柱形室的底部并沿切线方向通入圆柱形室内,在倒锥形室的底端有浑水出口,水平悬板包括上水平悬板和下水平悬板,上水平悬板固定安装在清水出口下方的圆柱形室内的上部,下水平悬板固定安装在进水管上方的圆柱形室内的底部,斜悬板固定安装在下水平悬板上方的圆柱形室内的中部,清水汇集槽位于清水出口处的圆柱形室的外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高含沙浓度的浑水中获取清水的装置,是一种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从高含沙浓度的浑水获得清水的方法有二种一是清水澄清,就是将含有高浓度泥沙的浑水放入水池,让浑水在静止状态下,泥沙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逐渐使水变清。这种方法是要修建较大的静水池,投资大。另外当泥沙浓度高、含细泥沙量大时,其澄清时间较长,对于缺乏大型澄清池的群众就很不方便。二是向浑水中投入絮凝剂(如聚丙乙酰胺等),加快泥沙的重力下沉作用,现所有的自来水厂都采用这种方法,农牧民也有用此种方法的。如在浑水中搅拌明矾。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病是絮凝剂对人体有害。同时,加了絮凝剂后排出的泥沙必须按污泥进行处理,处理工作困难,耗资大。本申请人已经申请了一种用于排除河水中泥沙的“排沙漏斗”,并已经被授予了中国专利权,其专利号为96114757.1,通过对该“排沙漏斗”的室内模型试验及实际工程中的运行情况的深入观察,发现漏斗室内水流表面有出现局部清水的现象,但极不稳定,稍有扰动,局部清水现象立即消失,难以取出。该“排沙漏斗”的结构如图1、2和3所示,由进水涵洞2、水平悬板3、调流墩4、溢流堰5、回水槽6、排水渠9、漏斗室11、排沙底孔7和排沙廊道8等构成。其溢流堰为1/4圆周溢流,当带有泥沙的渠水从进口涵洞2沿边缘进入漏斗室11后,在漏斗室11的边壁、水平悬板3和调流墩4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螺旋流,使渠水中的泥沙向漏斗室11中央集中,并从排沙底孔7排出,除掉有害泥沙的水沿水平悬板3顶上的溢流堰溢入回水槽6,然后经排水渠9进入原渠道;尽管其排沙和节水效果都非常好,甚至在漏斗室内水流表面有出现局部清水现象,但是,这种局部的清水现象极不稳定,稍有扰动即消失,无法取出清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其解决了从高含沙浓度的浑水中获取清水的疑难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分离室、水平悬板、斜悬板、清水出口和清水汇集槽,分离室包括倒锥形室和圆柱形室,倒锥形室的顶端与圆柱形室的底端相接在一起,进水管的进水端位于圆柱形室的底部并沿切线方向通入圆柱形室内,在倒锥形室的底端有浑水出口,水平悬板包括上水平悬板和下水平悬板,上水平悬板固定安装在清水出口下方的圆柱形室内的上部,下水平悬板固定安装在进水管上方的圆柱形室内的底部,斜悬板固定安装在下水平悬板上方的圆柱形室内的中部,清水汇集槽位于清水出口处的圆柱形室的外部。上述倒锥形室的锥度可为10至85度。上述圆柱形室的高度可等于或大于0.5米。上述进水管的横截面可为矩形或圆形。上述下水平悬板的宽度可与进水管的横截面的宽度或直径相等。上述下水平悬板的长度可为圆柱形室周长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上述斜悬板的宽度可为圆柱室直径的六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上述斜悬板的斜度可为10至85度。上述斜悬板的长度可为圆柱形室周长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上述上水平悬板的宽度可为圆柱室直径的六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上述上水平悬板的长度可为圆柱形室周长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四。上述清水出口的宽度可为圆柱形室周长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四。上述清水汇集槽内向外通有清水出流管。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不加任何絮凝剂和动力,就可从流动的浑水连续获得清水,其清水中的含沙量小于0.5kg/m3(浊度小于500度);在浑水含沙浓度小于200kg/m3的高浓度范围内获取清水,单位面积产水量高于目前国内所有自来水厂的等面积产水量;本专利技术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大小根据供水量多少可大可小,不但适于城市自来水企业使用,而且适于居住人口分散的农牧区使用;排出的泥沙勿需按污泥处理,对环境有利;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有利于推广使用;运行管理方便,无需专人看管,仅需定期检查。四附图说明附图1为专利号96114757.1的“排沙漏斗”的俯视图,附图2为附图1的I‘-I‘向剖视图,附图3为附图1的II’-II‘向剖视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5为附图4的I-I向剖视图,附图6为附图4的II-II向剖视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引水渠,2为进水涵洞,3为调流悬板,4为调流墩,5为溢流堰,6为回水槽,7为排沙底孔,8为排沙廊道,9为排水渠,10为接河道,11为漏斗室,12为进水管,13为下水平悬板,14为斜悬板,15为上水平悬板,16为分离室,17为清水出口,18为清水汇集槽,19为清水出流管,20为浑水出口。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4、5和6所示,该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2、分离室16、水平悬板、斜悬板14、清水出口17和清水汇集槽18,分离室16包括倒锥形室和圆柱形室,倒锥形室的顶端与圆柱形室的底端相接在一起,进水管12的进水端位于圆柱形室的底部并沿切线方向通入圆柱形室内,在倒锥形室的底端有浑水出口20,水平悬板包括上水平悬板15和下水平悬板13,上水平悬板15固定安装在清水出口17下方的圆柱形室内的上部,下水平悬板13固定安装在进水管12上方的圆柱形室内的底部,斜悬板14固定安装在下水平悬板13上方的圆柱形室内的中部,清水汇集槽18位于清水出口17处的圆柱形室的外部。本专利技术既可建成移动式的,也可建成非移动式的。移动式最好采用钢结构,非移动式的可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本专利技术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大小根据供水量多少可大可小,不但适于城市自来水企业使用,而且适于居住人口分散的农牧区使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获取清水的效果,倒锥形室的锥度可为10度或30度或或60度或85度,圆柱形室的高度可大于0.5米或等于1米或2米或3米或5米或10米,进水管12的横截面可为矩形或圆形,下水平悬板13的宽度可与进水管12的横截面的宽度或直径相等,下水平悬板13的长度可为圆柱形室周长的四分之一或四分之三,斜悬板14的宽度可为圆柱室直径的六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斜悬板14的斜度可为10度或30度或60度或85度,斜悬板14的长度可为圆柱形室周长的四分之一或四分之三,上水平悬板15的宽度可为圆柱室直径的六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上水平悬板15的长度可为圆柱形室周长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四,清水出口17的宽度可为圆柱形室周长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四。如附图4和6所示,在清水汇集槽18内向外通有清水出流管19,以便于向外供清水。对上述本专利技术进行模型试验浑水采用中值粒径为0.018mm的天然砂配制,试验用最大泥沙浓度为125kg/m3,最小浓度为20kg/m3,圆柱室的横断面为1m2,日产清水量达20m3/日·米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本专利技术不加任何絮凝剂和动力,可以从流动的浑水连续获得清水,其清水中的含沙量小于0.5kg/m3(浊度小于500度)。2.在浑水含沙浓度小于200kg/m3的大浓度范围内获取清水,单位面积产水量高于目前国内所有自来水厂的等面积产水量。3.本专利技术的大小可根据供水人口多少做大做小,不但适于城市自来水企业使用,而且适于居住人口分散的农牧区使用。4.排出的泥沙勿需按污泥处理,对环境有利。5.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群众购置。6.运行管理方便,无需专人看管,仅需定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著侯杰邱秀云赵涛牧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大学水利水电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