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81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夹持部、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夹持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上端,第一夹紧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下端,第二夹紧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中端,所述建筑模板夹具在使用时,夹持部作用于砼梁模板,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配合作用于砼梁底部的钢管。有益效果: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紧固可靠,结构简单,实用的建筑模板支设夹具。

A fixture for building formwor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uilding template clamp, which comprises a clamping body, a clamping part, a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a second clamping part. The clamping part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clamping body,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clamping body,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is arranged at the middle end of the clamping body.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cooperate with the steel pipe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crete bea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reliable fastening, simple structure and practical building formwork support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夹具。
技术介绍
现如今的建筑行业,特别是在砼梁的边模板支设紧固中,其现有技术往往对梁边模板加固不紧,出现底模与边模之间缝隙过大,使砼跑浆漏浆,存在技术尺寸过大,达不到质量要求,还有不美观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紧固可靠,结构简单,实用的建筑模板支设夹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达到的: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夹持部、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夹持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上端,第一夹紧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下端,第二夹紧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中端,所述建筑模板夹具在使用时,夹持部作用于砼梁模板,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配合作用于砼梁底部的钢管。进一步地,所述夹具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有一个夹角,所述夹角能够保证当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配合使用夹紧钢管时,夹持部能与砼梁模板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夹具本体的夹角角度为80°--110°,优化的夹角角度为9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为20毫米以上。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和砼梁模板的接触面为竖直平面,在使用时,夹持部的竖直平面与砼梁模板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夹具本体的下端设有圆柱形的连接件,第一夹紧部上端两侧设有圆柱孔,连接件穿入两个圆柱孔中,第一夹紧部以连接件为轴,可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部的下端设有与钢管接触的弧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部的弧面开设有锯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紧部包括连接部,中间部和端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夹具本体连接,连接部的下端、中间部和端部依次连接形成用于容纳钢管的凹槽,端部顶端所在水平面与中间部所在水平面的竖直高度为20±5毫米。进一步地,所述端部的顶端与第一夹紧部的下端间距大于所夹持钢管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操作方便,将钢管套入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之间,只需在外力的敲击下便可利用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巧妙的设计夹紧钢管。拆卸时,反方向敲击第二夹紧部的端部即可。2.紧固可靠,第二夹紧部上连接部的下端、中间部和端部依次连接形成的凹槽可以很好的抱住钢管,配合第一夹紧部的弧面开设的锯齿可以对钢管有足够大的摩擦力,抓紧钢管。3.结构简单,该建筑模板夹具由夹具本体、夹持部、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四部分钢结构组成,其中夹具本体、夹持部和第二夹紧部都是由简单又常见的钢制品做成。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建筑模板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建筑模板夹具的侧面图。图3是建筑模板夹具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包括夹具本体1、夹持部2、第一夹紧部3和第二夹紧部4,所述夹持部2设在夹具本体1的上端,第一夹紧部3设在夹具本体1的下端,第二夹紧部4设在夹具本体1的中端,所述建筑模板夹具在使用时,夹持部2作用于砼梁模板5,第一夹紧部3和第二夹紧部4配合作用于砼梁底部的钢管6。所述夹具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有一个夹角,所述夹角能够保证当第一夹紧部3和第二夹紧部4配合使用夹紧钢管6时,夹持部2能与砼梁的模板5相接触。所述夹具本体1的夹角角度为80°--110°,优化的夹角角度为90°。夹角保证了在第一夹紧部3和第二夹紧部4抱住、抓紧钢管6的时候,夹持部2能很好的着力于模板5。所述第一本体11的长度为20毫米以上。必要的长度要求,保证了建筑模板夹具在使用时,第二夹紧部4上的连接部41不会受模板5的遮挡,保证了第二夹紧部4能正常的抱住钢管6。所述夹持部2和砼梁的模板5的接触面为竖直平面,在使用时,夹持部2的竖直平面与砼梁的模板5紧密贴合。保证了模板5受力均匀同时增加了建筑模板夹具对模板5的紧固作用。所述夹具本体1的下端设有圆柱形的连接件13,第一夹紧部3上端两侧设有圆柱孔,连接件13穿入两个圆柱孔中,第一夹紧部3以连接件13为轴,可转动。所述第一夹紧部3的下端设有与钢管6接触的弧面。第一夹紧部3的转动可以灵活调节第一夹紧部3抓住钢管6的角度,以便第一夹紧部3的弧面与钢管6的接触面达到最大。在拆卸建筑模板夹具时,敲击第二夹紧部4中间部42的时候,在第一夹紧部3的转动的配合下,拆卸得以简单,快捷。所述第一夹紧部3的弧面开设有锯齿。锯齿最大限度的增加第一夹紧部3对钢管6的抓紧力。所述第二夹紧部4包括连接部41,中间部42和端部43,所述连接部41的上端与夹具本体1连接,连接部41的下端、中间部42和端部43依次连接形成用于容纳钢管6的凹槽,端部43顶端所在水平面与中间部42所在水平面的竖直高度为20±5毫米。正常情况下,这种砼梁边模所使用的钢管6都在DN50或DN48,而端部43顶端所在水平面与中间部42所在水平面的竖直高度为20±5毫米恰到好处的既能起到抱住钢管6的作用,又能在拆卸时,做到拆卸的轻松容易。所述端部43的顶端与第一夹紧部3的下端间距大于所夹持钢管6的直径。保证了该建筑模板夹具需要使用时,轻易的借助端部43的顶端与第一夹紧部3的下端间距通道套入钢管6,在建筑模板夹具不需要使用时,借助端部43的顶端与第一夹紧部3的下端间距通道脱离钢管6。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夹持部、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夹持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上端,第一夹紧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下端,第二夹紧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中端,所述建筑模板夹具在使用时,夹持部作用于砼梁模板,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配合作用于砼梁底部的钢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夹持部、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夹持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上端,第一夹紧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下端,第二夹紧部设在夹具本体的中端,所述建筑模板夹具在使用时,夹持部作用于砼梁模板,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配合作用于砼梁底部的钢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有一个夹角,所述夹角能够保证当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配合使用夹紧钢管时,夹持部能与砼梁模板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本体的夹角角度为80°--110°,优化的夹角角度为9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为20毫米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和砼梁模板的接触面为竖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琪孙军李延磊闫绪甲赵雁飞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飞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