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昆专利>正文

一种竖向套筒及使用其的梁柱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80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向套筒及使用其的梁柱节点,所述竖向套筒从上到下依次为:上侧套筒(8‑1)、倒T形板(8‑3、8‑4)、下侧套筒(8‑2);倒T形板(8‑3、8‑4)包括:第一竖向板(8‑3)、第二竖向板(8‑4);竖向套筒用于安装在梁柱节点中,所述梁柱节点包括:上柱、下柱、以及上柱与下柱之间的节点区域;下侧套筒(8‑2)套设在下侧的混凝土柱的顶端,第一竖向板(8‑3)以及上侧套筒(8‑1)设置在上侧的混凝土柱的底端;所述第二竖向板对应设置在节点区域。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竖向套筒及使用其的梁柱节点,能够保证柱的塑性铰发生在柱的端部而非节点区域,提高节点的抗震效果。

Vertical sleeve and beam column joint us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rtical sleeve and a beam-column node using the sleeve. The vertical sleeve from top to bottom is: upper side sleeve (8_1), inverted T-shaped plate (8_3, 8_4), lower side sleeve (8_2); inverted T-shaped plate (8_3, 8_4) including: first vertical plate (8_3), second vertical plate (8_4); vertical sleeve. The barrel is used for mounting in the beam-to-column joint, the beam-to-column joint includes: the upper column, the lower column, and the joint area between the upper column and the lower column; the lower side sleeve (8_2)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concrete column on the lower side, the first vertical plate (8_3) and the upper side sleeve (8_1)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crete column on the upper side; and the upper side sleeve (8_1)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crete column on the upper The two vertical plate corresponds to the node area. The vertical sleeve and the beam-column joint using the sleeve can ensure that the plastic hinge of the column occurs at the end of the column instead of the joint area, and improve the seismic effect of the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向套筒及使用其的梁柱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土木这一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竖向套筒及使用其的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CN105649203A公开了一种带有U形筋和套筒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柱、预制梁底预应力筋和普通受力钢筋、梁顶普通受力钢筋、柱内纵向钢筋、U形钢筋、抗震钢筋及其连接套筒。预制梁的两端预留后浇段,预制梁底部配有的预应力筋伸出梁端并锚固于梁端后浇段,与预制梁柱一起通过后浇注的混凝土形成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将梁底部伸出的普通受力钢筋通过套筒与抗震钢筋相互连接,并在节点后浇区域设置U形钢筋,从而加强本梁柱节点的整体性。CN105625572A公开了一种差别性使用高性能材料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柱、预制梁底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梁顶普通钢筋、柱内纵向钢筋、套筒和连接钢筋、U形钢筋。预制梁的两端预留后浇段,底部配有的预应力筋伸出梁端并锚固于梁端后浇段,与预制混凝土梁、柱一起通过后浇注的混凝土形成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为确保本梁柱节点整体性,将梁底普通受力钢筋通过套筒与抗震钢筋相互连接,并在节点后浇区域设置U形钢筋。为提高本梁柱节点的耗能能力,预制梁的两端采用具有较高极限应变的混凝土浇筑。CN105951986A是一种装配整体式框架柱梁的边节点连接结构及其方法,属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领域,其特征是此一种装配整体式框架柱梁的边节点连接结构还包括受拉纵筋、U形钢筋、毛化层、混凝土连接层,在预制柱上位于节点部位设置上排的连接钢筋即受拉纵筋和下排的U形钢筋,将受拉纵筋、U形钢筋的右段均与箍筋Ⅰ相绑扎并埋设在预制柱内,一种装配整体式框架柱梁的边节点连接方法,在工厂生产预制柱、预制梁并分别设置毛化层,在施工现场,将预制柱上的受拉纵筋、U形钢筋分别与预制梁连接段上的纵筋、箍筋Ⅱ相对应绑扎,同时,现浇普通混凝土连接层,实现梁柱之间的连接,施工方便,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抗震性能。从上述文献可以知晓,对于预制装配式梁柱结构而言,钢筋连接套筒对于湿法连接而言,是一种必须的构造。而对于钢筋连接套筒而言,CN106639160A公开了一种钢筋套筒,包括支撑体、第一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第一按压球体、第二按压球体、第一加宽紧固件、第二加宽紧固件,第三加宽紧固件、第四加宽紧固件、第一盖部件、第二盖部件,所述第一盖部件和第二盖部件通过支撑体连接,撑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分隔壁,分隔壁的一边设置第一容纳腔,另一边设置第二容纳腔;第一加宽紧固件与第二加宽紧固件连接,并设置在第一盖部件内,第三加宽紧固件和第四加宽紧固件连接,并设置在第二盖部件内。CN107938949A公开了一种组合型钢筋对接套筒,包括双套口套筒和单套口套筒,在双套口套筒和单套口套筒的侧面设有排气填料口,在排气填料口中安装有挤压填料盖,挤压填料盖底面设有挤压楔块,两端设有余料排管。排气填料口具有较大口径,既能加快填料速度又能在填料过程中将空气排出套筒内腔,挤压填料盖以挤压的方式将水泥浆料灌满套筒内腔,有效提高了两根钢筋对接的牢固度。CN106854916A提供了一种免套丝钢筋套筒,包括: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用于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钢筋的第二开口端;第二套筒,具有第三开口端和用于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钢筋的第四开口端;以及连接杆,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三开口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竖向套筒,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将柱的塑性铰区域转移动柱的端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柱节点,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提高节点的抗震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竖向套筒,从上到下依次为:上侧套筒(8-1)、倒T形板(8-3、8-4)、下侧套筒(8-2);倒T形板(8-3、8-4)包括:第一竖向板(8-3)、第二竖向板(8-4);竖向套筒用于安装在梁柱节点中,所述梁柱节点包括:上柱、下柱、以及上柱与下柱之间的节点区域;下侧套筒(8-2)套设在下侧的混凝土柱的顶端,第一竖向板(8-3)以及上侧套筒(8-1)设置在上侧的混凝土柱的底端;所述第二竖向板对应设置在节点区域。进一步,所述的倒T形板(8-3、8-4)的数量为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进一步,在第二竖向板上设置有通孔。进一步,所述竖向套筒为钢制。一种设有竖向套筒的梁柱节点,竖向套筒采用前述的竖向套筒;包括:预制混凝土柱(1)、预制混凝土梁(2)、以及梁柱节点后浇区域(3),在梁柱节点后浇区域(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预制混凝土柱(1),在梁柱节点后浇区域(3)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预制混凝土梁(2);预制混凝土梁(2)为预应力梁;第二竖向板(8-4)对应设置在梁柱节点后浇区域(3);所述倒T形板(8-3、8-4)设置在面向预制混凝土梁(2)的一侧。进一步,在预制混凝土梁(2)中设置有预应力筋(7),预应力筋(7)在梁柱节点后浇区域(3)截断。进一步,在预制混凝土梁(2)中设置有下侧钢筋(2-1);在梁柱节点后浇区域(3)的下侧设置有钢筋(3-1);所述预制混凝土梁(2)中设置的下侧钢筋(2-1)与梁柱节点后浇区域(3)的下侧设置的钢筋(3-1)通过钢筋连接套筒(4)连接;所述钢筋连接套筒(4)包括:连接杆(4-1)、第一套筒(4-2)、第二套筒(4-3);在第一套筒(4-2)、第二套筒(4-3)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连接杆(4-1)包括:第一端(4-1-1)、第二端(4-1-3)、连接杆本体(4-1-4)、中部凸缘(4-1-2);其中,第一端(4-1-1)的外表面有螺纹、且与第二套筒(4-3)的内表面通过螺纹连接;其中,第一端(4-1-1)以及第二端(4-1-3)的直径均大于连接杆本体(4-1-4)的直径;第一套筒(4-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段(4-2-1)、第二段(4-2-2)、第三段(4-2-3);所述第一段(4-2-1)的直径与连接杆本体(4-1-4)的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二段(4-2-2)的直径比第一段(4-2-1)的直径大,且第一段(4-2-1)与第二段(4-2-2)设置有过渡连接面(4-2-5);在中部凸缘(4-1-2)与过渡连接面(4-2-5)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4-4)。第三段(4-2-3)设置有第一端部阻挡部位(4-2-4),第三段(4-2-3)的第一端部阻挡部位(4-2-4)用于阻挡连接杆(4-1)的第二端(4-1-3);在第一套筒(4-2)的第二段(4-2-2)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端部阻挡部位(4-2-6);所述第一端部阻挡部位(4-2-4)与第二端部阻挡部位(4-2-6)均可以采用凸缘的方式;所述第一端部阻挡部位(4-2-4)距离第二端部阻挡部位(4-2-6)的距离大于连接杆(4-1)的第二端(4-1-3)长度,即第二端(4-1-3)能够在第一端部阻挡部位(4-2-4)与第二端部阻挡部位(4-2-6)之间活动;所述连接杆(4-1)的第二端(4-1-3)滑动套设在第三段(4-2-3)中;第一套筒在第一段、第二端、第三段的内表面均不设置螺纹,在第三段外的部位设置螺纹;第一套筒在第一段、第二端、第三段的内表面均不设置螺纹,在第三段外的部位设置螺纹。进一步,预应力筋(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套筒从上到下依次为:上侧套筒(8‑1)、倒T形板(8‑3、8‑4)、下侧套筒(8‑2);倒T形板(8‑3、8‑4)包括:第一竖向板(8‑3)、第二竖向板(8‑4);竖向套筒用于安装在梁柱节点中,所述梁柱节点包括:上柱、下柱、以及上柱与下柱之间的节点区域;下侧套筒(8‑2)套设在下侧的混凝土柱的顶端,第一竖向板(8‑3)以及上侧套筒(8‑1)设置在上侧的混凝土柱的底端;所述第二竖向板对应设置在节点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套筒从上到下依次为:上侧套筒(8-1)、倒T形板(8-3、8-4)、下侧套筒(8-2);倒T形板(8-3、8-4)包括:第一竖向板(8-3)、第二竖向板(8-4);竖向套筒用于安装在梁柱节点中,所述梁柱节点包括:上柱、下柱、以及上柱与下柱之间的节点区域;下侧套筒(8-2)套设在下侧的混凝土柱的顶端,第一竖向板(8-3)以及上侧套筒(8-1)设置在上侧的混凝土柱的底端;所述第二竖向板对应设置在节点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T形板(8-3、8-4)的数量为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套筒,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竖向板上设置有通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
申请(专利权)人:王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