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伟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电解功能水的防治白粉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6700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2:28
一种基于电解功能水的防治白粉病方法,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解功能水的防治白粉病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步骤是:第一步,将氯化钠(食用盐)按照0.1%‑0.2%的比例伴随经过RO反渗透净水机处理过的地下井水或饮用水注入到电解功能水发生器中进行电解反应后产生的中性电解功能水和酸性电解功能水中;第二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自然感染白粉病的植物进行喷洒,每日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2L‑0.4L/株;第三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定植缓苗(未自然感染白粉病)进行喷洒,每3小时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2L‑0.4L/株。使用该方法后的有益效果为低成本、安全、无化学农药残留,可替代现有的化学农药,具有良好的防治白粉病的效果。

A method of powdery mildew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ased on electrolyzed functional water

A powdery mildew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electrolytic functional water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in particular to a powdery mildew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electrolytic functional water. The method adopts the following steps: firstly, the underground well water or drinking water treated by RO reverse osmosis water purifier is injected into the neutral electrolytic functional water and the acidic electrolytic functional water produced by electrolytic reaction in the electrolytic functional water generator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0.1%0.2%; secondly, the neutral electrolytic functional water and the acidic electrolytic functional water are adopted. Hand held sprayers or micro sprinklers sprinkle the plants naturally infected with powdery mildew, sprinkle once a day, spray 0.2L dose of 0.4L/ strain for each time; third step, use hand held sprayers or micro sprinklers to spray the seedlings slowly (not naturally infected with powdery mildew), sprinkle every 3 hours, and spray at each dosage of 0.2L 0.4L/ strain. .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is method is low cost, safety and no chemical pesticide residue. It can replace the existing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has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powdery milde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解功能水的防治白粉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白粉病方法,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解功能水的防治白粉病方法。
技术介绍
白粉病是在植物表面、产生白粉状病征的病原真菌属于寄生能力很强的专性寄生菌,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以后不必借道伤口,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进寄主器官的表皮,寄主植物的器官表皮越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就越高,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作物一旦染上白粉病,发展快、根难除,往往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常见的有:白粉属、球针壳属、钩丝属、叉丝壳属、单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和内丝白粉属,常见农作物有:小麦类、甜瓜类、水果类(如草莓、芒果、橘子、葡萄、苹果等)、蔬菜类(如辣椒、茄子、番茄、马铃薯、生菜等)、苗木(如槐树、杨树、桑树等)、花卉类(如菊花、玫瑰、凤仙花等)、多肉植物类等。近年来,白粉病祸害过的作物一般来说,不同植物上的白粉病病菌属是不同的,大多数白粉病病菌只能侵染一种寄主植物,只有少数白粉病病菌能够侵染多种寄主植物,但不论是哪一个属,引起的病害在基本症状表现上很相似,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层附近分布最多,而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则很少,在光照弱、通风差、空气相对湿度偏大,特别是修剪不合理的等情况下往往发生得比较重。目前治疗方法基本采用化学制剂或农药治疗,治疗时间一般选择在白粉病发生的初期,也就是叶片上出现白粉斑点时,一旦病斑扩大,抗病能力大大下降,当病斑扩大或大面积暴发的时候,受大量叶片的阻挡,药剂很难喷均匀,防治起来有很大难度,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多菌灵、粉锈宁、乙醚酚、百菌清等化学农药防治,虽然起到了防治白粉病的发生,但持续使用化学农药本身白粉病病菌就很容易产生抗性,而许多农户防治白粉病的药非常单一,往往一种药剂多次使用,这样一来病菌抗药性只会更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电解功能水的防治白粉病方法,低成本、安全、无化学农药残留,可替代现有的化学农药,具有良好的防治白粉病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氯化钠(食用盐)按照0.1%-0.2%的比例伴随经过RO反渗透净水机处理过的地下井水或饮用水注入到电解功能水发生器中进行电解反应后产生的中性电解功能水和酸性电解功能水中;第二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自然感染白粉病的植物进行喷洒,每日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2L-0.4L/株,可以有效治疗白粉病,治疗能力达到90%以上,且无复发白粉病;第三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定植缓苗(未自然感染白粉病)进行喷洒,每3小时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2L-0.4L/株,可以达到有效预防白粉病自然感染的可能。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二中喷洒的中性电解功能水和酸性电解功能水的效果几乎相同,根据植物的不同所用量不同,具体参考自然感染白粉病时按照每日至少喷施一次,每次不低于0.2L/株,且叶面正反均要喷施均匀;未自然感染白粉病时按照每3小时喷施一次,每次不低于0.2L/株,且叶面正反均要喷施均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电解功能水成本价格非常低廉,120元/每公顷,比化学农药更省钱,电解功能水由于其具有氧化还原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氧化还原成普通的水,没有任何化学农药残留,不会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任何危害,强大的灭菌效果完全可以替代目前使用的化学农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白粉病方法采用的步骤是:第一步,将氯化钠(食用盐)按照0.1%-0.2%的比例伴随经过RO反渗透净水机处理过的地下井水或饮用水注入到电解功能水发生器中进行电解反应后产生的中性电解功能水和酸性电解功能水中;第二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自然感染白粉病的植物进行喷洒,每日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2L/株;第三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定植缓苗(未自然感染白粉病)进行喷洒,每3小时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2L/株。实施例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白粉病方法所述的第二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自然感染白粉病的植物进行喷洒,每日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3L/株;所述的第三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定植缓苗(未自然感染白粉病)进行喷洒,每3小时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3L/株。其它步骤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白粉病方法所述的第二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自然感染白粉病的植物进行喷洒,每日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4L/株;所述的第三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定植缓苗(未自然感染白粉病)进行喷洒,每3小时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4L/株。其它步骤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针对草莓白粉病实验实施地点选择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某草莓种植基地。第一步,制备电解功能水:中性电解功能水PH值为7,有效氯ACC为67.85mg/L和酸性电解功能水PH值2.5,氧化还原电位值ORP为784mv,有效氯ACC为89.23mg/L,每种各制备100kg。第二步,在种植基地大棚采用手执式喷雾器进行灭病害处理,分别在种植基地大棚内随机选取三栋实验所用大棚,每栋大棚六组实验区,每组50m2,分别使用A组化学农药(多菌灵)、B组中性电解功能水和C组酸性氧化功能水,针对自然感染白粉病菌的草莓正反叶面均匀喷洒。第三步,喷洒10分钟后,对每个实验组进行抽样灭菌率比对。第四步,针对每栋实验区喷洒方法,按照A组按照使用说明喷洒使用,而B组和C组根据其具有氧化还原成为普通水的特性,所以每日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3L/株。第五步,按照第四步中所述方法喷洒15小时时,分别在三栋实验大棚内,随机在每栋六组实验区中,每区选择一个实验组进行抽样灭菌率比对。第六步,由于实验组使用后效果比较明显,所以15小时时停止使用,30小时时,分别对每个实验组进行抽样化学农残比对。第七步,草莓成熟前,未复发白粉病;草莓成熟后,对每个实验组进行抽样化学农残比对。结论:1、在第三步,抽样比对中,A组对白粉病菌灭菌率64.25%;B组对白粉病菌灭菌率76.13%;C组对白粉病菌灭菌率77.81%;2、在第五步,抽样比对中,A组对对白粉病菌灭菌率84.62%;B组对白粉病菌灭菌率91.21%;C组对白粉病菌灭菌率92.76%;3、在第六步、第七步抽样比对中,A组均检测出化学农残,而B组、C组无任何化学农残,经实验表明电解功能水的灭菌能力等同于化学农药并优于其灭菌效果,并且无任何化学农残。针对辣椒白粉病实验实施地点选择中国河南省濮阳市的某辣椒种植基地:第一步,制备电解功能水:中性电解功能水PH值为7,有效氯ACC为62.35mg/L和酸性电解功能水PH值2.5,氧化还原电位值ORP为847mv,有效氯ACC为78.54.mg/L,每种各制备100kg。第二步,在定植缓苗后的种植地基采用手执式喷雾器进行防病害处理,分别在种植基地大田随机选取三块田,每块试验田六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55m2,分别使用A组经过处理的地下水(自来水)、B组中性电解功能水和C组酸性氧化功能水。第三步,A组、B组、C组按照每3小时喷施一次,每次喷施0.3L/株,喷施45小时,由于A组已经发现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解功能水的防治白粉病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将氯化钠(食用盐)按照0.1%‑0.2%的比例伴随经过RO反渗透净水机处理过的地下井水或饮用水注入到电解功能水发生器中进行电解反应后产生的中性电解功能水和酸性电解功能水中;第二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自然感染白粉病的植物进行喷洒,每日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2L‑0.4L/株;第三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定植缓苗(未自然感染白粉病)进行喷洒,每3小时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2L‑0.4L/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解功能水的防治白粉病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将氯化钠(食用盐)按照0.1%-0.2%的比例伴随经过RO反渗透净水机处理过的地下井水或饮用水注入到电解功能水发生器中进行电解反应后产生的中性电解功能水和酸性电解功能水中;第二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自然感染白粉病的植物进行喷洒,每日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2L-0.4L/株;第三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定植缓苗(未自然感染白粉病)进行喷洒,每3小时喷洒一次,每次喷洒用量0.2L-0.4L/株。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解功能水的防治白粉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喷洒的中性电解功能水和酸性电解功能水的效果几乎相同,根据植物的不同所用量不同,具体参考自然感染白粉病时按照每日至少喷施一次,每次不低于0.2L/株,且叶面正反均要喷施均匀;未自然感染白粉病时按照每3小时喷施一次,每次不低于0.2L/株,且叶面正反均要喷施均匀。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解功能水的防治白粉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采用手执式喷雾器或微喷头对自然感染白粉病的植物进行喷洒,每日喷洒一次,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闫凤超李鹏赵珅代红喜
申请(专利权)人:孙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