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治番茄黄瓜白粉病功能叶面肥和应用。该叶面肥主要原料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 CGMCC No.5722菌液,其它微生物菌液,氮源、磷源、钾源、微量元素原料,腐殖酸,稳定剂,按比例复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叶面肥是生态安全新型肥料,可用于作物叶面喷施和灌根。对蔬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高,对番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7.95~92.37%,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1.80~81.19%,且无毒、无残留、无污染、无副作用,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可以减少或不用化肥、农药,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生产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生产用于防治白粉病的叶面肥,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叶面喷施的多功能微生物叶面肥,也可用于灌根用,属于肥料
技术介绍
白粉菌(Erysiphales)是专化性的植物病原真菌,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科(Erysiphaceae),多为外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白粉病在我国有18个属共435个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白粉病发生后,寄主受害部位生长受抑制,逐渐退绿变黄,出现枯斑至最后全叶枯干,如果许多叶片同时受害,也可以使植株早枯。病害后期,由菌丝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粉状霉层中,常出现许多散生的黑色粒状的闭囊壳,并以此越冬,次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对湿度要求不高,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农作物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受到侵染,一旦发生就会很快传播蔓延。白粉病使我国小麦、黄瓜、番茄、葡萄等农作物产品遭受到极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就成为农业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目前,防治番茄、黄瓜等白粉病的方法主要有抗病育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由于抗病育种难以进行且抗性容易丧失;化学防治存在容易产生抗药性和对人、环境污染的问题,应用受条件限制。近年来,生物防治方法由于具有对防治对象针对性强,防效高,以及对人、畜安全,没有环境污染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叶面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其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增强抗白粉病害能力、减轻白粉病发生的功能微生物叶面肥产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1.一种防治番茄或黄瓜白粉病功能叶面肥,由以质量分数计的以下原料组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No.5722菌液10~20%,其它微生物菌液10~20%,氮源原料3~10%,磷源原料1~4%,钾源原料3~6%,腐殖酸4~8%,微量元素原料0.5~2%,稳定剂0.1~0.5%,水为余量,pH值为6.5~7.2。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防治番茄或黄瓜白粉病功能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No.5722菌液的有效活菌数≧2.0×107cfu/mL;所述其它微生物菌液为光合菌(Photosynthetic)菌液,硅酸盐菌(Bacillusmucilaginosus)菌液,固氮菌(Azotobacter)菌液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为任意两种以上菌液时,各种菌液之间的重量配比为等量;所述光合菌(Photosynthetic)菌液的有效活菌数≧2.0×107cfu/mL;硅酸盐菌(Bacillusmucilaginosus)菌液的有效活菌数≧2.0×107cfu/mL;固氮菌(Azotobacter)菌液的有效活菌数≧2.0×107cfu/mL;所述氮源原料为: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氮源原料为任意两种以上时,各氮源原料为等量;所述磷源原料为: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两种,磷源原料为两种时,各磷源原料为等量;所述的钾源原料为:硫酸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钾源原料为两种时,各钾源原料为等量;所述的微量元素原料为:硼酸、钼酸铵、硫酸锌、硫酸锰、硫酸亚铁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微量元素原料为任意两种以上时,各微量元素原料为等量。所述的稳定剂为:黄原胶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3.技术方案1或2所述防治番茄或黄瓜白粉病功能叶面肥在防治番茄白粉病中的应用。4.技术方案1或2所述防治番茄或黄瓜白粉病功能叶面肥在防治黄瓜白粉病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对蔬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高,对番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7.95~92.37%,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1.80~81.19%,且无毒、无残留、无污染、无副作用,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可以减少或不用化肥、农药,改变整个生态系统,高效率地生产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恢复农产品的原汁原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快速激活植物免疫系统,能在作物上迅速繁殖,形成菌群优势,提高抗病害能力,专门解决生产上白粉病难以防治的问题。(3)农田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磷元素而不被农作物所吸收,本专利技术产品能刺激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根际活力,活化磷和其它中、微量元素,使植物更好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4)能聚集叶片上光合细菌和固氮菌等有益微生物数量,促进作物光合作用。(5)应用广泛,适应性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于2012年1月12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号为CGMCCNo.5722,并于2012年1月12日检测为存活。该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本专利技术防治番茄或黄瓜白粉病功能叶面肥各种原料。除本专利技术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No.5722在上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外,其余原料均为市售。所述光合菌(Photosynthetic)菌液,硅酸盐菌(Bacillusmucilaginosus)菌液,固氮菌(Azotobacter)菌液均可从上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购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参数,改变具体的辅料类型等替换和改动,依旧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下实施例无特殊说明为常规方法。实施例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的获得、鉴定和保藏1、本专利技术解淀粉芽孢杆菌YN2010-KC的获得1.1材料采自云南农业大学后山农场玉米根际周围的土壤。1.2培养基制备将LB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番茄或黄瓜白粉病功能叶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以质量分数计的以下原料组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 No.5722菌液10~20%,其它微生物菌液10~20%,氮源原料3~10%,磷源原料1~4%,钾源原料3~6%,腐殖酸4~8%,微量元素原料0.5~2%,稳定剂0.1~0.5%,水为余量,pH值为6.5~7.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番茄或黄瓜白粉病功能叶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以质量分数计
的以下原料组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
CGMCCNo.5722菌液10~20%,其它微生物菌液10~20%,氮源原料3~10%,
磷源原料1~4%,钾源原料3~6%,腐殖酸4~8%,微量元素原料0.5~2%,稳定
剂0.1~0.5%,水为余量,pH值为6.5~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番茄或黄瓜白粉病功能叶面肥,其特征在
于: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
No.5722菌液的有效活菌数≧2.0×107cfu/mL;
所述其它微生物菌液为光合菌(Photosynthetic)菌液,硅酸盐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菌液,固氮菌(Azotobacter)菌液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
上,为任意两种以上菌液时,各种菌液之间的重量配比为等量;所述光合细菌
(Photosynt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毅歆,何月秋,何鹏飞,何鹏搏,崔文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