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6562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包括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雨污处理单元,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是在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内设置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可以针对不同区域的降雨情况在各自的区域内进行合理的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城市化发展迅速,使得城市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压力日益增大。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雨水处理系统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早期最常使用的当属分流制水处理系统,由于不受用地面积、城市人口和大气污染的限制,其拥有较为完整的雨水管结构和城市污水系统,且二者是完全分离的;城市污水直接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收集和处理;雨水管网直接接受城市雨水并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二者不互通不干扰。但是随着城市人口激增,使得土地用地受限;不仅如此,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大气污染,使得初雨特征明显(是指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源需要处理,而中、后期雨水相对干净可不作处理)的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源,若再不经处理直接经雨水管网排放至自然水体中,将会对自然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使人类无干净水可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制雨水管网一般在城市某个区域修建一个调蓄池或是截流井结构,通过将初期雨水积蓄起来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使用这种分流制的雨水管网结构,能够有效的将初期雨水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避免初期雨水污染城市自然水体,后期洁净雨水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在整个雨水分配上,这种分流制的雨水管网有很多的优点,更适合现有城市的使用。但是,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展,现有的分流制雨水管网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现有城市一般在整个城区结构内设置几套大型的水处理系统,每套水处理系统涵盖的区域面积太大,没有充分考虑到雨水在管道或是地表径流上的延迟时间,初雨要么是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引发严重的污染事故,要么是与大量的中、后期洁净雨水混合汇流到污水处理厂内,这无疑严重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对于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调控并不合理,不能进行完全的分离。因此,继续采用传统的分流制管网处理污水和雨水的形式已经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适用于降雨分布不均匀的区域,通过合理的调控不同区域内的排水设施,实现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包括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雨污处理单元,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雨水支管、第一污水支管、第一污水干管、截污管、第一分流设施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其中,所述第一雨水支管与第一分流设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截污管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截污管的出水端与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一污水支管与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二雨水支管、第二污水支管、第二污水干管、在线处理池、第二分流设施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其中,所述第二雨水支管与第二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所述在线处理池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在线处理池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二污水支管与第二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包括污水处理厂。本技术中初雨特征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以下称为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上。本技术中初雨特征不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下且不包括2倍。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中的第一污水支管通过所述第一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中的第二污水支管通过所述第二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根据本技术,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或并联的调蓄设施,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上,优选地,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靠近污水处理厂的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末端。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分流设施或第二分流设施选自分流井或缓冲廊道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靠近出水端的第一限流设备;所述第一限流设备用于控制通过所述出水端的过流量;所述第一限流设备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中的一种。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污水干管上的第一压力输送设备,用于将第一污水支管中的污水送入第一污水干管中进而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或直接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靠近出水端的第二限流设备;所述第二限流设备用于控制通过所述出水端的过流量;所述第二限流设备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中的一种。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污水干管上的第二压力输送设备,用于将第二污水支管中的污水送入第二污水干管中进而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或直接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根据本技术,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监测装置和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限流设备和/或第二限流设备和/或第一压力输送设备和/或第二压力输送设备信号连接;所述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第一分流设施和/或第二分流设施和/或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内的水体情况,并生成监测信号,并将监测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限流设备和/或第二限流设备和/或第一压力输送设备和/或第二压力输送设备的开启与关闭。根据本技术,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TSS监测仪、BOD监测仪、TN监测仪、TP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监测雨量的装置(如雨量计等),监测时间的装置(如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技术,所述截污管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截污管。根据本技术,所述在线处理池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在线处理池。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雨水支管和第二雨水支管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包括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雨污处理单元,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由第一雨水支管、第一污水支管、第一污水干管、截污管、第一分流设施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雨水支管与第一分流设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截污管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截污管的出水端与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一污水支管与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二雨水支管、第二污水支管、第二污水干管、在线处理池、第二分流设施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其中,所述第二雨水支管与第二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所述在线处理池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在线处理池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二污水支管与第二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包括污水处理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包括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雨污处理单元,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总雨污处理单元;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由第一雨水支管、第一污水支管、第一污水干管、截污管、第一分流设施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雨水支管与第一分流设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截污管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截污管的出水端与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一污水支管与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二雨水支管、第二污水支管、第二污水干管、在线处理池、第二分流设施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其中,所述第二雨水支管与第二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所述在线处理池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在线处理池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二污水支管与第二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包括污水处理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初雨特征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上;初雨特征不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下且不包括2倍;其中,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中的第一污水支管通过所述第一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其中,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中的第二污水支管通过所述第二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或并联的调蓄设施,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