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卫国专利>正文

一种植生型挡土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55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生型挡土块,该挡土块块体具有顶面、底面、前表面、后表面、以及左右侧面,块体上靠近其前端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并沿块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植生长孔,块体前端前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L型侧凹,当使上下相邻两层挡土块左右方向相错1/2码置挡土墙时,上层两相邻挡土块上的L型侧凹拼接构成一整体内凹结构,该整体内凹结构位于下层挡土块上的植生长孔的正上方,并与下层的植生长孔共同构成一植草空间。本挡土块通过在块体上设置专门的植生长孔,以及与植生长孔相配的L型侧凹后,为在挡土墙墙面上植草、种花以及鱼类的生存产卵繁殖创造了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上设置有植草及供鱼类栖息和繁殖腔体的挡土 块,属于建筑材料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柔性结构边坡建筑,干垒挡土墙以其码置简单、适应性强、 墙体形式灵活多样等优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随着干垒挡土 墙的推广普及,构筑干垒挡土墙所用挡土块的功能也不断得到完善,如本申请人早先申请的200410014654.6号中国专利记载的挡土块,该挡土 块在满足基本干垒功能的基础上,块体上还专门设置了锚固棒插孔、碎 石填充孔等结构,从而使利用这种挡土块码置的挡土墙更加稳固。但以 往对挡土块的改进多集中在如何使墙体的码置更加牢固、如何使墙体能 够适应现场高低不平和前后弯曲的自然条件,以及如何使墙面的视觉效 果更加自然等方面,而从如何改善干垒挡土墙的生态效果、如何使其能 够更好地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去,达到既满足挡墙的基本要求,又 在景观、环保及河道防污治污防洪等综合效果方面所做的改进并不多, 而这正是目前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草并兼有鱼 巢作用的新型挡土块,该挡土块在满足码置干垒挡土墙的同时,墙面上 可以植草种花垂直绿化,墙体填土中可以种小型乔木,另在河道水下部 分可以种植水生植物,特有的空腔为鱼类栖息和繁殖提供了条件,从而 能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态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植草并兼有鱼巢作用的新型挡土块, 该挡土块块体具有顶面、底面、前表面、后表面、以及左右侧面,块体 底面后沿处设置有凸缘,块体前后方向中心线上靠近其前端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并沿块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植生长孔,块体前端前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L型侧凹,当使上下相邻两层挡土块左 右方向相错1/2码置挡土墙时,上层两相邻挡土块上的L型侧凹拼接构 成一整体内凹结构,该整体内凹结构位于下层挡土块上的植生长孔的正 上方,并与下层的植生长孔共同构成一植草或供鱼类栖息繁殖的空间。进一步,所述整体内凹结构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植生长孔的长 度,从而使所述植草空腔形成一上小下大的倒T型结构。进一步,所述挡土块块体上还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碎石填充孔。 进一步,所述挡土块块体上还设置有贯穿块体顶面和底面的两对锚 固棒插孔,每对中的两个插孔均沿挡土块块体前后方向排列,并且两个 插孔沿前后方向的间距与所述凸缘前后方向的厚度相同,使上层挡土块 块体上的每对插孔中的前面插孔与下层挡土块块体上的每对插孔中的后 面插孔相匹配。进一步,所述两对锚固棒插孔分别位于所述石卒石填充孔两侧,并且 对称所述挡土块前后方向的中心线配置,其中两对插孔中位于前面的两 个插孔的间距大于后面两个插孔的间距,以适应曲线型挡土墙的码置。进一步,所述植生长孔、所述碎石填充孔及所述锚固棒插孔均为上 大下小的锥形孔。进一步,所述每对锚固棒插孔中的前面插孔的下端直径与后面插孔 的上端直径相同。进一步,所述挡土块块体上的各表面之间均圓弧平滑过渡,并且其 中顶面后沿的过渡圆弧与所述凸缘同底面之间的过渡圆弧相匹配。进一步,所述凸缘的前面为从其与所述底面相接的根部逐渐向后倾 斜的斜面。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挡土块块体上设置专门的植生长孔,以及与植生长孔 相配的L型侧凹后,为在挡土墙墙面上植草、种花创造了条件,尤其是 使植草部位形成上小下大的空腔后,可以使花草的根系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花草的茁长生长提供了保障。另外,在河道和湖泊中应用时,水下墙 面可种植水草,墙面上上小下大的空腔还为鱼类栖息和繁殖提供了天然 的场所,形成一个植物、鱼和各种生物共存的空间,特有的渗透性可以 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水体自然调节功能的发挥,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净化水质,调整生态循环系统,重新建立河 流以及河堤的生态系统。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防沖刷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植生型挡土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视图; 图3为图1中B-B^L图;图4为利用本专利技术挡土块码置挡土墙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挡土块块体包括后表面1、前表面2、左右侧 面3、顶面4、底面5,底面5后沿处设置有一凸缘10,块体上设置有相 互连成一体的贯穿顶面4和底面5的碎石填充孔6和才直草孔8,块体上还 设置有两对贯穿顶面4和底面5的锚固棒插孔7,碎石填充孔6、植草孔 8、锚固棒插孔7均为上大下小的锥孔,前表面2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贯 穿顶面4和底面5的L型侧凹9,并且L型侧凹9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 植生长孔8长度的1/2。块体上顶面4与侧面3之间、顶面4与后表面1 之间、侧面3与后表面1之间、以及侧面3自身中的各段之间均圆弧平 滑过渡,其中凸缘10前表面11、底面5之间的过渡圓弧13与顶面4、 后边面1之间的过渡圆弧12相匹配。凸缘IO前表面11为向后表面一侧 倾斜的斜面。如图4所示,在挡土块块体上设置植生长孔8和L型侧凹9后,当 利用这种挡土块码置挡土墙时,在上下相邻两层挡土块左右方向相错1/2 的情况下,上层两相邻挡土块上的L型侧凹拼接构成一整体的内凹结构, 该整体内凹结构位于下层挡土块上的植生长孔8的正上方,并与下层挡 土块上的植生长孔8共同构成一上小下大的空腔,人们利用该空腔即可 种植花草,从而实现对挡土墙墙体表面的绿化。将挡土墙上的植草空间 设置成上小下大的形式后,能够为花草的根系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以 利于花草的生长。相邻两个侧面和前面形成凹巢与其下面相应块体的孔 洞形成植草或鱼巢,将基质与草种填充到孔洞中,让其自然生长可达到 垂直绿化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充分发挥挡土墙墙面绿化,不占用土地,还能净化环境。在水下可以形成鱼巢有利于鱼类繁殖生长,也充分发挥土壤 植被对水的净化能力,将挡土块块体上的碎石填充孔设置成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后,可方 便碎石的填充,碎石填充体自重作用在上述锥形孔的斜面上起到了稳固 块体的作用。而将锚固棒插孔设置成锥形后,则即使上下两层挡土块上 的插孔对的不是很准确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锚固棒顺利插入,同时 前排锚固棒插孔孔径大于后排锚固棒插孔,当上层块体的前排孔与下层 块体后排孔略有错位时不影响锚固棒的插入;其次设计前排孔间距大于 后排孔间距,是为了在墙体弯曲或拐角处,上层块体借助其植生长孔将 锚固棒插入下层块体上的锚固棒插孔内。另外,将挡土块块体上的碎石 填充孔、锚固棒插孔、植生长孔均设置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有利于挡土 块制作过程中的脱模。将挡土块上面与面之间的交接部位设置成圓弧平滑过渡后,可有效 防止应力集中,避免挡土块或加筋网片的不正常损坏,也便于块体的搬 卸与运输。另外,将凸缘10的前表面11倾斜设置后,可使上下层挡土块在前后方向做适当调整,以利于两层挡土块上插孔的对中。权利要求1.一种植生型挡土块,该挡土块块体具有顶面、底面、前表面、后表面、以及左右侧面,块体底面后沿处设置有凸缘,块体上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碎石填充孔,其特征在于,挡土块块体前后方向中心线上靠近其前端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并沿块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植生长孔,块体前端前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L型侧凹,当使上下相邻两层挡土块左右方向相错1/2码置挡土墙时,上层两相邻挡土块上的L型侧凹拼接构成一整体内凹结构,该整体内凹结构位于下层挡土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生型挡土块,该挡土块块体具有顶面、底面、前表面、后表面、以及左右侧面,块体底面后沿处设置有凸缘,块体上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碎石填充孔,其特征在于,挡土块块体前后方向中心线上靠近其前端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并沿块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植生长孔,块体前端前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L型侧凹,当使上下相邻两层挡土块左右方向相错1/2码置挡土墙时,上层两相邻挡土块上的L型侧凹拼接构成一整体内凹结构,该整体内凹结构位于下层挡土块上的植生长孔的正上方,并与下层的植生长孔共同构成一植草或供水生动物产卵繁殖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程卫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