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卫国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456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包括伞骨、上巢、下巢、上支杆、中间支杆、下支杆、大圈压簧、小圈压簧、中间滑块及手柄;所述上支杆套接于中间支杆上,中间支杆套接于下支杆上;所述下支杆下方设置手柄;所述上巢固定连接于上支杆顶部,下巢套接于上支杆上;所述伞骨分别与上巢和下巢连接;所述中间滑块位于上支杆中心孔内,中间滑块套接于内导管上;所述中间滑块上方设置阶梯轴,阶梯轴上套接固定有大圈压簧,中间滑块下方设置阶梯孔,小圈压簧设置于阶梯孔内,小圈压簧套接于内导管上;通过将支撑杆内部压簧设计成分开的两段结构,减少了单段压簧的长度,解决了由于压簧长度过长,在弹开和压缩过程中会产生动作不流畅的情况。

An automatic umbrella opening and clos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
本技术涉及伞具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自动开收伞结构通常采用的都是支杆内部设置一根弹簧,当伞具折叠后通过弹簧压缩后储蓄势能,一旦触发伞骨张开按钮,弹簧势能释放,迫使伞骨张开;但此类采用一根弹簧的自动开伞结构一般选取的弹簧强度较大,在向下压缩支杆的时候需要较大的力气,而且由于弹簧长度过长,在弹开和压缩过程中会产生动作不流畅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通过将支撑杆内部压簧设计成分开的多段结构,减少了单段压簧的长度,使得伞骨的张开及合起更加流畅、省力、安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本技术所述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包括伞骨、上巢、下巢、上支杆、中间支杆、下支杆、大圈压簧、小圈压簧、中间滑块及手柄;所述上支杆套接于中间支杆上,并可沿中间支杆上下移动;所述中间支杆套接于下支杆上,并可沿下支杆上下移动;所述下支杆下方设置手柄;所述上巢固定连接于上支杆顶部,下巢套接于上支杆上,并可沿上支杆上下移动;所述伞骨分别与上巢和下巢连接,下巢向下移动迫使伞骨折叠;所述中间滑块位于支杆中心孔内,中间滑块套接于内导管上,并可沿内导管上下移动;所述中间滑块上方设置阶梯轴,阶梯轴上套接固定有大圈压簧,中间滑块下方设置阶梯孔,小圈压簧设置于阶梯孔内,小圈压簧套接于内导管上;所述下支杆下方设置子弹头,上巢内置上巢滑轮,下巢内置下巢滑轮,绳索一端与下巢滑轮连接,另一端绕过上巢滑轮后与下支杆下方的子弹头连接固定。所述上支杆下方设置束口,中间支杆上方设置扩口,上支杆的束口可卡接在中间支杆的扩口位置处定位;所述中间支杆下方设置束口,下支杆上方设置扩口,中间支杆的束口可卡接在下支杆的扩口位置处定位。所述大圈压簧节距大于小圈压簧节距,大圈压簧弹簧丝直径大于小圈压簧弹簧丝直径,大圈压簧中径大于小圈压簧中径。所述手柄上设置伞骨张开按钮。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本技术所述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通过将支撑杆内部压簧设计成分开的多段结构,减少了单段压簧的长度,解决了由于压簧长度过长,在压缩过程中弹力过大难收伞流畅的情况,同时将分段的两根压簧设计成不同节距、不同弹簧丝直径以及不同中径的参数,在不影响张开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压簧强度,节省了合起时所需要的力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伞骨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伞骨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杆收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支杆伸出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支杆伸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伞骨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柄、2下支杆、3小圈压簧、4中间支杆、5上支杆、6中间滑块、7大圈压簧、8内导管、9上巢、10伞骨、11下巢、12上巢滑轮、13子弹头、14下巢滑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本技术所述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包括伞骨10、上巢9、下巢11、上支杆5、中间支杆4、下支杆2、大圈压簧7、小圈压簧3、中间滑块6及手柄1;所述上支杆5套接于中间支杆4上,并可沿中间支杆4上下移动;所述中间支杆4套接于下支杆2上,并可沿下支杆2上下移动;所述下支杆2下方设置手柄1;所述上巢9固定连接于上支杆5顶部,下巢11套接于上支杆5上,并可沿上支杆5上下移动;所述伞骨10分别与上巢9和下巢11连接,下巢11向下移动迫使伞骨10折叠;所述中间滑块6位于上支杆5中心孔内,中间滑块6套接于内导管8上,并可沿内导管8上下移动;所述中间滑块6上方设置阶梯轴,阶梯轴上套接固定有大圈压簧7,中间滑块6下方设置阶梯孔,小圈压簧3设置于阶梯孔内,小圈压簧3套接于内导管8上;所述下支杆2下方设置子弹头13,上巢9内置上巢滑轮12,下巢11内置下巢滑轮14,绳索一端与下巢滑轮14连接,另一端绕过上巢滑轮12后与下支杆2下方的子弹头13连接固定。所述上支杆5下方设置束口,中间支杆4上方设置扩口,上支杆5的束口可卡接在中间支杆4的扩口位置处定位;所述中间支杆4下方设置束口,下支杆2上方设置扩口,中间支杆4的束口可卡接在下支杆2的扩口位置处定位。所述大圈压簧7节距大于小圈压簧3节距,大圈压簧7弹簧丝直径大于小圈压簧3弹簧丝直径,大圈压簧7中径大于小圈压簧3中径。所述手柄1上设置伞骨张开按钮。在折叠合起伞时,首先向下移动下巢,下巢得下移将使得伞骨折叠收起,此处的结构与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伞骨结构一样;然后继续下移下巢,此时上支杆将沿着中间支杆下移,中间支杆将沿着下支杆下移,此过程中大圈压簧和小圈压簧将被压缩储备弹性势能,上支杆及中间支杆下移到达一定位置后,通过伞骨张开按钮的卡接机构将伞骨固定;在需要张开伞骨时,按下伞骨张开按钮,释放压簧势能,依靠势能作用,将下巢向上推出,伞骨张开。上面所述的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相关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的一些功能结构原理,由于对相同
的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的修改,因此本说明书并非要将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局限在所示或者所述的具体机构及适用范围内,故凡是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此方式可适用于采用多节伞结构的伞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伞骨、上巢、下巢、上支杆、中间支杆、下支杆、大圈压簧、小圈压簧、中间滑块及手柄;所述上支杆套接于中间支杆上,并可沿中间支杆上下移动;所述中间支杆套接于下支杆上,并可沿下支杆上下移动;所述下支杆下方设置手柄;所述上巢固定连接于上支杆顶部,下巢套接于上支杆上,并可沿上支杆上下移动;所述伞骨分别与上巢和下巢连接,下巢向下移动迫使伞骨折叠;所述中间滑块位于上支杆中心孔内,中间滑块套接于内导管上,并可沿内导管上下移动;所述中间滑块上方设置阶梯轴,阶梯轴上套接固定有大圈压簧,中间滑块下方设置阶梯孔,小圈压簧设置于阶梯孔内,小圈压簧套接于内导管上;所述下支杆下方设置子弹头,上巢内置上巢滑轮,下巢内置下巢滑轮,绳索一端与下巢滑轮连接,另一端绕过上巢滑轮后与下支杆下方的子弹头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伞骨、上巢、下巢、上支杆、中间支杆、下支杆、大圈压簧、小圈压簧、中间滑块及手柄;所述上支杆套接于中间支杆上,并可沿中间支杆上下移动;所述中间支杆套接于下支杆上,并可沿下支杆上下移动;所述下支杆下方设置手柄;所述上巢固定连接于上支杆顶部,下巢套接于上支杆上,并可沿上支杆上下移动;所述伞骨分别与上巢和下巢连接,下巢向下移动迫使伞骨折叠;所述中间滑块位于上支杆中心孔内,中间滑块套接于内导管上,并可沿内导管上下移动;所述中间滑块上方设置阶梯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程卫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