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6398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预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空气泵、自吸泵、依次流体连通的第一催化反应池、第二催化反应池以及过滤池,第一催化反应池上部设置进水口,第一催化反应池和第二催化反应池之间的第一池壁下部设置第一连通口,第二催化反应池和过滤池之间的第二池壁上部设置第二连通口,所述过滤池下部设置出水口;第一催化反应池和第二催化反应池内都设置惰性电极阵列,所述电极阵列正极和负极交替设置,所述过滤池内部设置超滤膜组件,所述过滤池的底部呈漏斗状,且在漏斗底部的最低点设置排泥口,所述空气泵连接连通过滤池,自吸泵连通过滤池。采用本装置可以实现对高盐有机废水的初步处理,为后续的进一步处理做准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高盐有机废水作为工业污水处理的一个难点,这些废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还含有例如Cl-、SO42-、Na+、Ca2+及Mg2+等大量无机盐阴阳离子。这类高盐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食品加工行业、医药行业、化工行业、矿山等行业及海水用于工业和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废水排放。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与高盐有机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有关的行业中,有三个行业排行居于前十,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0.21万吨)、食品加工行业(22.54万吨)、医药行业(21.93万吨)。三个行业的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占工业污水的总排放量的14.6%。废水中所含的无机盐可以造成环境渗透压升高,破坏环境中原生质的生物膜系统,特别是当此类高盐有机废水排放到水体中时,会造成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破坏周围环境的生态系统。高盐有机废水如果排入土壤中,由于无机盐的渗透,会导致土壤系统中的微生物、植物因脱水而死亡,这将造成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瓦解。同时,高盐有机废水中如果含有酚类等化工农药主要成分,将会对水生生物及人体机能等造成进一步损害。高盐有机废水必须经过处理之后才能排放或者回用,对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主要技术包括三大类: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处理法是一种经济、高效、应用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但生物法往往不适合处理高含盐废水。主要原因在于,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渗透压变高,引起微生物细胞脱水,从而导致细胞原生质分离;导致蛋白酶发生盐析作用从而降低生物体内脱氢酶的活性;高浓度的氯离子会对细菌产生毒害。物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手段将溶剂和溶质进行分离,从而达到污染控制的目的,主要包括蒸发、渗透和焚烧法等。化学法是通过添加药剂或者采用其他手段增强污水中的氧化还原性,以达到清除水体中污染物的目的。物理法和化学法具有普适性,可作为盐含量高、难降解、有毒物质的废水的终端处理手段。但是目前的处理方法中都是将废水直接进行处理,没有分级处理,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高盐有机废水处理效果不佳,没有进行分级处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空气泵、自吸泵、依次流体连通的第一催化反应池、第二催化反应池以及过滤池,所述第一催化反应池上部设置进水口,第一催化反应池和第二催化反应池之间的第一池壁下部设置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催化反应池和过滤池之间的第二池壁上部设置第二连通口,所述过滤池下部设置出水口;所述第一催化反应池和第二催化反应池内都设置惰性电极阵列,所述电极阵列正极和负极交替设置,所述过滤池内部设置超滤膜组件,所述过滤池的底部呈漏斗状,且在漏斗底部的最低点设置排泥口,所述空气泵连接连通过滤池,所述自吸泵连通过滤池。优选地,所述预处理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空气泵、自吸泵相连。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空气泵以及自吸泵都设置在第一催化反应池或者第二催化反应池下部。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位于第一催化反应池下部。优选地,所述空气泵、自吸泵设置在第二催化反应池下部。优选地,所述预处理装置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位于第一催化反应池下部,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控制柜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柜中还设置电源,所述电源为整个装置供电。优选地,所述第一催化反应池、第二催化反应池以及过滤池采用PP(聚丙烯)或玻璃钢制成。如上所述,本技术公开的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其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可达到去除高盐有机废水中SS(固体悬浮物)、部分COD(化学需氧量)的目的,达到均质和预处理的效果,能够对高盐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减少正式处理废水的负担,提高废水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负极2正极3超滤膜组件41第一催化反应池42第二催化反应池43过滤池4301过滤池的底部5进水口6溢流管7负极导线8正极导线9控制柜10排泥口11空气泵12自吸泵1201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空气泵11、自吸泵12、依次流体连通的第一催化反应池41、第二催化反应池42以及过滤池43,所述第一催化反应池上部设置进水口5,第一催化反应池和第二催化反应池之间的第一池壁下部设置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催化反应池和过滤池之间的第二池壁上部设置第二连通口,所述过滤池下部设置出水口;因此可以使得池中的废水经过一个S形的路线,得到最大效率的处理。所述第一催化反应池和第二催化反应池内都设置惰性电极阵列,所述电极阵列正极2和负极1交替设置,所述过滤池内部设置超滤膜组件3,所述过滤池的底部呈漏斗状,且在漏斗底部的最低点设置排泥口10,所述空气泵连接连通过滤池,所述自吸泵12连通过滤池的下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正负极上端有导线将各电极并联,分别连接正极导线、负极导线。所述空气泵11作为超滤膜的反冲洗气源,当处理一段时间后,过滤膜上沉积了很多杂质,需要利用反冲气源冲洗,同时还需要将排泥口打开将聚集的底部的污泥等物质。所述自吸泵的主要作用是为过滤池的水提供一个负压,使得废水经过超滤膜被过滤,通过自吸泵的出口形成排水口1201,利用负压将过滤池中的废水抽吸出来。因此,自吸泵和空气泵都连通过滤池的下部、超滤膜组件的下方。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池的上部还设置溢流管6,用于将溢流出来的废水排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空气泵、自吸泵相连,用于控制空气泵、自吸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可以采用单片机、集成电路等。所述控制装置仅仅用以提供一种硬件装置,不涉及软件的改进。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空气泵以及自吸泵都设置在第一催化反应池或者第二催化反应池下部,节省了处理系统的空间。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位于第一催化反应池下部,所述空气泵、自吸泵设置在第二催化反应池下部,进一步优化整体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装置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位于第一催化反应池下部,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控制柜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柜中还设置电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空气泵、自吸泵、依次流体连通的第一催化反应池、第二催化反应池以及过滤池,所述第一催化反应池上部设置进水口,第一催化反应池和第二催化反应池之间的第一池壁下部设置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催化反应池和过滤池之间的第二池壁上部设置第二连通口,所述过滤池下部设置出水口;所述第一催化反应池和第二催化反应池内都设置惰性电极阵列,所述电极阵列正极和负极交替设置,所述过滤池内部设置超滤膜组件,所述过滤池的底部呈漏斗状,且在漏斗底部的最低点设置排泥口,所述空气泵连接连通过滤池,所述自吸泵连通过滤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空气泵、自吸泵、依次流体连通的第一催化反应池、第二催化反应池以及过滤池,所述第一催化反应池上部设置进水口,第一催化反应池和第二催化反应池之间的第一池壁下部设置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催化反应池和过滤池之间的第二池壁上部设置第二连通口,所述过滤池下部设置出水口;所述第一催化反应池和第二催化反应池内都设置惰性电极阵列,所述电极阵列正极和负极交替设置,所述过滤池内部设置超滤膜组件,所述过滤池的底部呈漏斗状,且在漏斗底部的最低点设置排泥口,所述空气泵连接连通过滤池,所述自吸泵连通过滤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空气泵、自吸泵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耳孙卓高维张哲娟朴贤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