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水藻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6356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水动力水藻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a、下行加速通道(1):位于分离系统中水与蓝藻的入口处,利用窄的通道加速流水的下行速度,提高非漂浮蓝藻(6)向下运行的速度;所述蓝藻包括漂浮蓝藻(8)与非漂浮蓝藻(6);    b、下行减速通道(15):与下行加速通道(1)的出口相连,下行减速通道(15)的横截面大于下行加速通道(1)的横截面,利用逐步加宽的流水通道,逐步降低快速下行的流水速度,使得非漂浮蓝藻(6)的下行速度逐步赶上流水下行的速度;    c、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位于分离系统的底部,与下行减速通道(15)的出口相连,在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底部有若干斜向的底部挡藻栅栏(4);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使减速后的水流改为横向流动,而非漂浮蓝藻(6)则保留一定的向下运动惯性,当非漂浮蓝藻(6)进入底部挡藻栅栏区域后,将被滞留于分离系统的底部区域,不再继续随水流运动;    d、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位于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上面,并与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出口相连;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在为流水与漂浮蓝藻(8)提供向上运行的通道时,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空间,既为漂浮蓝藻(8)提供了向上运动的动力,又节约了设备的构造成本;    e、出口通道(11):位于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的上面,在出口通道(11)内有倾斜布置的水面挡藻栅栏(12);所述水面挡藻栅栏(12)将随着水流向上运动并逐步漂浮到水面的漂浮蓝藻(8)滞留在水面挡藻栅栏区域内,使漂浮蓝藻(8)不再继续随水流运动,实现水与蓝藻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技术,特别是指一种水动力水藻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蓝藻细胞仅有几个微米,而密度与水十分接近,特别是蓝藻处在非漂 浮状态时更是如此,而在使用滤膜系统分离藻水时,不仅成本高,损耗大,由 于还需要额外加压,运行成本也十分昂贵,无法普及使用。而使用化学药剂虽 然可以杀死藻细胞,但在分离上仍然存在一定难度,此外还存在药剂、藻细胞 死体的二次污染等问题。随着淡水湖泊、水库的生态系统不断变化,蓝藻水华的危害日益严重,直 接威胁到了部分城市人口的饮用水问题,因此,需要一个成本低廉效果良好的 藻水分离系统,以便有效地解决人们对被蓝藻水华污染的饮用水源的利用问题, 缓解蓝藻水华对人类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水动力水藻分离系统,以便利用简单而有效的 方法将水与蓝藻相互分离开来,从而改善水质。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动力水藻分离系统包括如下a、 下行加速通道位于分离系统中水与蓝藻的入口处,利用窄的通道加速 流水的下行速度,提高非漂浮蓝藻向下运行的速度;所述蓝藻包括漂浮蓝藻与 非漂浮蓝藻;b、 下行减速通道与下行加速通道的出口相连,下行减速通道的横截面大于下行加速通道的横截面,利用逐步加宽的流水通道,逐步降低快速下行的流水速度,使得非漂浮蓝藻的下行速度逐步赶上流水下行的速度;c、 横向低速流水通道,位于分离系统的底部,与下行减速通道的出口相连, 在横向低速流水通道的底部有若干斜向的底部挡藻栅栏;横向低速流水通道使 减速后的水流改为横向流动,而非漂浮蓝藻则保留一定的向下运动惯性,当非 漂浮蓝藻进入底部挡藻栅栏区域后,将被滞留于分离系统的底部区域,不再继 续随水流运动;d、 低速回转上行通道;位于横向低速流水通道的上面,并与横向低速流水 通道的出口相连;低速回转上行通道在为流水与漂浮蓝藻提供向上运行的通道 时,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空间,既为漂浮蓝藻提供了向上运动的动力,又节约 了设备的构造成本;e、 出口通道位于低速回转上行通道的上面,在出口通道内有倾斜布置的 水面挡藻栅栏;所述水面挡藻栅栏将随着水流向上运动并逐步漂浮到水面的漂 浮蓝藻滞留在水面挡藻栅栏区域内,使漂浮蓝藻不再继续随水流运动,实现水 与蓝藻的分离。本系统可以连续多级串联使用,以期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在具体构建时, 可以根据具体的流量,设定最佳的通道截面积。易被蓝藻污染的饮用水取水口、需要分离蓝藻与用水的其他取水设施。水动力藻水分离系统借助于流水自然的力量,通过水流方向的往复变换,将悬浮于水中的蓝藻,与水分离开。本方法纯粹使用物理原理,无需外加压力,也没有滤膜等精细构造,不仅构造成本底,而且运行简单,运行成本极低。附图说明图1为水动力藻水分离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所述水动力水藻分离系统如图1所示a、 下行加速通道1:位于分离系统中水与蓝藻的入口处,利用窄的通道加 速流水的下行速度,提高非漂浮蓝藻6向下运行的速度;所述蓝藻包括漂浮蓝 藻8与非漂浮蓝藻6;b、 下行减速通道15:与下行加速通道1的出口相连,下行减速通道15的 横截面大于下行加速通道1的横截面,利用逐步加宽的流水通道,逐步降低快 速下行的流水速度,使得非漂浮蓝藻6的下行速度逐步赶上流水下行的速度;c、 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位于分离系统的底部,与下行减速通道15的出口 相连,在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底部有若干斜向的底部挡藻栅栏4;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使减速后的水流改为横向流动,而非漂浮蓝藻6则保留一定的向下运 动惯性,当非漂浮蓝藻6进入底部挡藻栅栏区域后,将被滞留于分离系统的底 部区域,不再继续随水流运动;d、 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位于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上面,并与横向低速 流水通道5的出口相连;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在为流水与漂浮蓝藻8提供向上 运行的通道时,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空间,既为漂浮蓝藻8提供了向上运动的 动力,又节约了设备的构造成本;e、出口通道ll:位于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的上面,在出口通道ll内有倾斜 布置的水面挡藻栅栏12;所述水面挡藻栅栏12将随着水流向上运动并逐步漂浮 到水面的漂浮蓝藻8滞留在水面挡藻栅栏区域内,使漂浮蓝藻8不再继续随水 流运动,实现水与蓝藻的分离。采用内外水面双层挡藻栅栏,中部石坝减速水流的方法,成功地将漂浮蓝藻 和悬浮蓝藻隔离于实验小区之外,保证了试验的顺利进行。利用本专利技术构造的一个四级水藻分离系统,该系统运行分离效果良好; 相应技术参数见表l。表l演示模型技术参数<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 水动力水藻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a、下行加速通道(1)位于分离系统中水与蓝藻的入口处,利用窄的通道加速流水的下行速度,提高非漂浮蓝藻(6)向下运行的速度;所述蓝藻包括漂浮蓝藻(8)与非漂浮蓝藻(6);b、下行减速通道(15)与下行加速通道(1)的出口相连,下行减速通道(15)的横截面大于下行加速通道(1)的横截面,利用逐步加宽的流水通道,逐步降低快速下行的流水速度,使得非漂浮蓝藻(6)的下行速度逐步赶上流水下行的速度;c、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位于分离系统的底部,与下行减速通道(15)的出口相连,在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底部有若干斜向的底部挡藻栅栏(4);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使减速后的水流改为横向流动,而非漂浮蓝藻(6)则保留一定的向下运动惯性,当非漂浮蓝藻(6)进入底部挡藻栅栏区域后,将被滞留于分离系统的底部区域,不再继续随水流运动;d、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位于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上面,并与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出口相连;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在为流水与漂浮蓝藻(8)提供向上运行的通道时,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空间,既为漂浮蓝藻(8)提供了向上运动的动力,又节约了设备的构造成本;e、出口通道(11)位于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的上面,在出口通道(11)内有倾斜布置的水面挡藻栅栏(12);所述水面挡藻栅栏(12)将随着水流向上运动并逐步漂浮到水面的漂浮蓝藻(8)滞留在水面挡藻栅栏区域内,使漂浮蓝藻(8)不再继续随水流运动,实现水与蓝藻的分离。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技术,特别是指一种水动力水藻分离系统。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动力水藻分离系统包括如下a.下行加速通道位于分离系统中水与蓝藻的入口处;b.下行减速通道与下行加速通道的出口相连,下行减速通道的横截面大于下行加速通道的横截面;c.横向低速流水通道,位于分离系统的底部,与下行减速通道的出口相连,在横向低速流水通道的底部有若干斜向的底部挡藻栅栏;d.低速回转上行通道;位于横向低速流水通道的上面,并与横向低速流水通道的出口相连;e.出口通道位于低速回转上行通道的上面,在出口通道内有倾斜布置的水面挡藻栅栏;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水与蓝藻相互分离开来,从而改善水质。文档编号E02B15/04GK101293678SQ200810023288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廖庆生, 朱惜晨, 李盼盼, 祁力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动力水藻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a、下行加速通道(1):位于分离系统中水与蓝藻的入口处,利用窄的通道加速流水的下行速度,提高非漂浮蓝藻(6)向下运行的速度;所述蓝藻包括漂浮蓝藻(8)与非漂浮蓝藻(6);b、下行减速通道(15):与下行加速通道(1)的出口相连,下行减速通道(15)的横截面大于下行加速通道(1)的横截面,利用逐步加宽的流水通道,逐步降低快速下行的流水速度,使得非漂浮蓝藻(6)的下行速度逐步赶上流水下行的速度;c、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位于分离系统的底部,与下行减速通道(15)的出口相连,在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底部有若干斜向的底部挡藻栅栏(4);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使减速后的水流改为横向流动,而非漂浮蓝藻(6)则保留一定的向下运动惯性,当非漂浮蓝藻(6)进入底部挡藻栅栏区域后,将被滞留于分离系统的底部区域,不再继续随水流运动;d、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位于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上面,并与横向低速流水通道(5)的出口相连;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在为流水与漂浮蓝藻(8)提供向上运行的通道时,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空间,既为漂浮蓝藻(8)提供了向上运动的动力,又节约了设备的构造成本;e、出口通道(11):位于低速回转上行通道(9)的上面,在出口通道(11)内有倾斜布置的水面挡藻栅栏(12);所述水面挡藻栅栏(12)将随着水流向上运动并逐步漂浮到水面的漂浮蓝藻(8)滞留在水面挡藻栅栏区域内,使漂浮蓝藻(8)不再继续随水流运动,实现水与蓝藻的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力言廖庆生蒋继宏朱惜晨李盼盼闫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林特产指导站徐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