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32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提升机持续提升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该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包括上吊钩和下吊钩,所述上吊钩处设置有上吊点,所述下吊钩处设有机头,所述上吊点上安装有导轮,所述机头上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起重轮;还包括链条,所述链条封闭环绕在所述导轮和起重轮上,形成左右平行的双链结构,所述链条上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附墙吊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双附墙吊点交替循环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提升机
,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双向循环使用的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
技术介绍
建筑领域的电动提升机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的爬架、爬模的升降,其具有制动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维修简便的特点。目前本领域内的电动提升机通常只有一个附墙吊点,只能单向提升,这种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由于只具有一个附墙吊点,在完成一次提升后,附墙吊点达到提升机的下极限位置,这时若要继续进行提升,必须将提升机反转,使附墙吊点空载运行到起始位置,才能继续下一次提升,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也降低了工作效率;2、提升机所使用的链条为一整条链,链条的重量大,成本高;3、提升机本体没有防护装置,在建筑的使用环境中容易掉落混凝土等杂物到提升机本体内,造成设备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提升机持续提升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包括上吊钩和下吊钩,所述上吊钩处设置有上吊点,所述下吊钩处设有左右对称结构的机头,所述上吊点上安装有导轮,所述机头上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起重轮;还包括链条,所述链条封闭环绕在所述导轮和起重轮上,形成左右平行的双链结构,所述链条上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附墙吊点。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链条由上下布置的循环链条和承重链条组成,所述循环链条环绕在所述导轮上,所述承重链条环绕在所述起重轮上,所述循环链条和承重链条的首尾通过两个所述的附墙吊点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吊点和机头上还安装有防护罩。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循环链条为钢丝绳。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吊钩上设有用于检测起吊重物拉力值的内置传感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吊钩为传感器吊板。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轮的个数为一个或两个。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吊钩为竖直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上套设有弹簧。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采用左右平行的双链结构,并且在左右链条上均设置附墙吊点,在使用时可以采取两个附墙吊点交替循环使用的方式,具体为,将上吊钩和下吊钩分别挂在架体的上下位置,然后将其中一个附墙吊点与墙体固定,启动电机,电机驱动起重轮旋转,在固定的附墙吊点的作用下完成对架体的一次提升,这时,这个固定的附墙吊点到达提升机的下极限位置,同时另一个附墙吊点正好回到上初始位置,这样就可以将固定的附墙吊点松开,再固定另一个到达上初始位置的附墙吊点,之后提升机本体反转,进入下一次提升,如此这两个附墙吊点交替循环使用,可节省附墙吊点回初始位置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具有对称结构的机头可以保证机头顺利吊取重物。整个封闭的链条由上下布置的循环链条和承重链条组成,是由于在提升时,承重链条承受起吊的全部重量,因此,承重链条必须选用高强度的链条,而循环链条不承受起吊的重量,可以采用低强度小规格链条,或采用钢丝绳,即减轻了产品重量,又降低了成本。在上吊点和机头上安装有防护罩,能有效防止混凝土等杂物进入提升机本体内,减少了设备故障,也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在下吊钩上设置内置传感器或直接采用传感器吊板,可以用于检测起吊重物的拉力值,根据该拉力值可以输出电信号值供控制单元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吊钩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上吊钩;2-下吊钩;3-上吊点;4-机头;5-导轮;6-电机;7-起重轮;8-链条;9-左附墙吊点;10-右附墙吊点;11-循环链条;12-承重链条;13-内置传感器;14-传感器吊板;15-丝杆;1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的一种实施例,该提升机首先包括上吊钩1和下吊钩2,上吊钩1处设置有上吊点3,下吊钩2处设有左右对称结构的机头4,上吊点3上安装有导轮5,机头4上安装有由电机6驱动的起重轮7,在导轮5和起重轮7上环绕有封闭的链条8,形成左右平行的双链结构,在链条8上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附墙吊点,分别为左附墙吊点9和右附墙吊点10。使用时,将上吊钩1和下吊钩2分别挂在架体的上下位置,然后将其中一个附墙吊点(例如左附墙吊点9)与墙体固定,启动电机6,电机6驱动起重轮7旋转,在固定的附墙吊点(左附墙吊点9)的作用下完成对架体的一次提升,这时,这个固定的附墙吊点(左附墙吊点9)到达提升机的下极限位置,同时另一个附墙吊点(右附墙吊点10)正好回到上初始位置,这样就可以将固定的附墙吊点(左附墙吊点9)松开,再固定另一个到达上初始位置的附墙吊点(右附墙吊点10),之后提升机本体反转,进入下一次提升,如此这两个附墙吊点交替循环使用,可节省附墙吊点回初始位置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在进行提升时,承受起吊重量的是左附墙吊点9和右附墙吊点10以下的部分链条8,因此,该实施例的链条8是由上下布置的循环链条11和承重链条12组成的,循环链条11环绕在所述导轮5上,所述承重链条12环绕在所述起重轮7上,所述循环链条11和承重链条12的首尾通过两个所述的附墙吊点固定连接,承重链条12必须选用高强度的链条,而循环链条11不承受起吊的重量,可以采用低强度小规格链条,或直接采用钢丝绳,即减轻了产品重量,又降低了成本。另外,在上吊点3和机头4上还安装有防护罩(图中未示出),能有效防止混凝土等杂物进入提升机本体内,减少了设备故障,也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导轮5的个数为一个,而实施例一中为两个,但无论如何,循环链条11都需要绕过导轮5。该实施例的上吊钩采用的是竖直设置的丝杆15,在丝杆15上套设有弹簧16,此外,该实施例还在下吊钩2上设置了内置传感器13,可以用于检测起吊重物的拉力值,之后根据该拉力值输出电信号值供控制单元使用。如图4所示,下吊钩2甚至可以直接采用传感器吊板14,也可以检测起吊重物的拉力值,之后根据该拉力值输出电信号值供控制单元使用。本技术的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双附墙吊点交替循环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吊钩和下吊钩,所述上吊钩处设置有上吊点,所述下吊钩处设有左右对称结构的机头,所述上吊点上安装有导轮,所述机头上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起重轮;还包括链条,所述链条封闭环绕在所述导轮和起重轮上,形成左右平行的双链结构,所述链条上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附墙吊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吊钩和下吊钩,所述上吊钩处设置有上吊点,所述下吊钩处设有左右对称结构的机头,所述上吊点上安装有导轮,所述机头上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起重轮;还包括链条,所述链条封闭环绕在所述导轮和起重轮上,形成左右平行的双链结构,所述链条上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附墙吊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挂循环电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由上下布置的循环链条和承重链条组成,所述循环链条环绕在所述导轮上,所述承重链条环绕在所述起重轮上,所述循环链条和承重链条的首尾通过两个所述的附墙吊点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建惠郭君郭启发白继东冀林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宇雕起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