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绕线的线缆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281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绕线的线缆盘,包括底座和线缆盘,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块竖板,两块竖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杆,线缆盘同轴固定于第一转动杆上,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竖板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链盘,其中一块竖板的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位于第一转动杆的下方,第二转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链盘,第二链盘与第一链盘传动连接,第二转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链盘,第三链盘设置于第二转动杆远离第二链盘的一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有效的提高线缆盘的绕线效率,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线缆盘的灵活性,便于搬运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绕线的线缆盘
本技术涉及线缆盘
,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绕线的线缆盘。
技术介绍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由于电缆带电,所以安装需要特别谨慎,线缆缠绕在线缆盘上,在施工现场时根据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转动线缆盘达到线缆的收放,使得线缆的绕线的效率较低,由于线缆盘灵活性较差不便于进行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自动绕线的线缆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绕线的线缆盘,包括底座和线缆盘,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块竖板,两块所述竖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线缆盘同轴固定于第一转动杆上,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竖板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链盘,其中一块所述竖板的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位于第一转动杆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链盘,所述第二链盘与第一链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链盘,所述第三链盘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绕线的线缆盘,包括底座(1)和线缆盘(2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块竖板(2),两块所述竖板(2)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线缆盘(22)同轴固定于第一转动杆(3)上,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竖板(2)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链盘(4),其中一块所述竖板(2)的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转动杆(5),所述第二转动杆(5)位于第一转动杆(3)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杆(5)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链盘(6),所述第二链盘(6)与第一链盘(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5)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链盘(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绕线的线缆盘,包括底座(1)和线缆盘(2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块竖板(2),两块所述竖板(2)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线缆盘(22)同轴固定于第一转动杆(3)上,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竖板(2)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链盘(4),其中一块所述竖板(2)的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转动杆(5),所述第二转动杆(5)位于第一转动杆(3)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杆(5)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链盘(6),所述第二链盘(6)与第一链盘(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5)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链盘(7),所述第三链盘(7)设置于第二转动杆(5)远离第二链盘(6)的一端上,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8),所述转动机构(8)与第三链盘(7)传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控制槽(9),所述控制槽(9)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螺纹孔,且螺纹孔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位于控制槽(9)内的一端上转动连接有楔形块(11),所述楔形块(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上端与控制槽(9)的顶面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槽(9)的左右两端内壁上均竖直设有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3)位于螺纹杆(10)的下方,所述第一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成栋张朋朋贾豫东李少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安耐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