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长顺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262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包括建筑平台主体,所述建筑平台主体左侧设有边缘卡板,所述边缘卡板底部设有联结斜梁,所述联结斜梁底部设有前立柱支板,所述前立柱支板右侧设有固定架角钢,所述固定架角钢底部设有嵌地底柱,所述嵌地底柱右侧设有联接横梁,所述联接横梁底部设有配筋砌体,所述配筋砌体右侧设有承重框架,所述承重框架底部设有密柱筒体结构,所述密柱筒体结构底部设有支撑底脚,所述支撑底脚右侧设有单层悬索,所述单层悬索右侧设有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底部设有受拉构件,所述受拉构件右侧设有提升式模板。该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结构简单,功能实用,能满足建筑行业对室外的建筑平台的实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的对象大到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等综合的环境设计构筑、社区形成前的相关营造过程,小到室内的家具、小物件等的制作。而其通常的对象为一定场地内的单位。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如CN1896386A公开了一种建筑平台,特别适用于建设叠合型别墅或独门独院的高级住宅。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平台,其特征是:建筑平台由基座、至少四支箱型立柱、框梁和钢板组成;基座由连接箱型立柱的主桁架钢梁、桁架支钢梁及上下钢板组成;框梁设于箱型立柱顶部;箱型立柱的顶部设有锁孔,底部设有锁角;两个建筑平台之间可嵌合。本专利技术的各个部件均可根据设计方案,在工厂批量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再到现场组合装配成建筑平台,然后再吊装叠合或直接层层加工。其生产工业化程度高,装配规范。但是往往无法提升建筑平台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系数,所以存在相应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包括建筑平台主体,所述建筑平台主体左侧设有边缘卡板,所述边缘卡板底部设有联结斜梁,所述联结斜梁底部设有前立柱支板,所述前立柱支板右侧设有固定架角钢,所述固定架角钢底部设有嵌地底柱,所述嵌地底柱右侧设有联接横梁,所述联接横梁底部设有配筋砌体,所述配筋砌体右侧设有承重框架,所述承重框架底部设有密柱筒体结构,所述密柱筒体结构底部设有支撑底脚,所述支撑底脚右侧设有单层悬索,所述单层悬索右侧设有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底部设有受拉构件,所述受拉构件右侧设有提升式模板。优选的,所述配筋砌体包括空心内板、钢筋混凝土网架,所述空心内板设置在配筋砌体中心,所述钢筋混凝土网架设置在空心内板内壁。优选的,所述提升式模板底部设有螺纹,所述提升式模板与建筑平台主体通过螺纹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密柱筒体结构包括横向布置层、剪力面,所述剪力面设置在密柱筒体结构上表面,所述横向布置层设置在剪力面底部。优选的,所述嵌地底柱高度为45cm,其螺纹面嵌入在地面以下。优选的,所述受拉构件设置为2个,2个所述受拉构件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围护结构底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该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的密柱筒体结构采用横向布置层,保证建筑平台的结构强度;2、该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在其左侧增设有边缘卡板,可增加平台边缘的安全系数;3、该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采用提升式模板,机械化水平高,使建筑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配筋砌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密柱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边缘卡板;2、联结斜梁;3、固定架角钢;4、前立柱支板;5、嵌地底柱;6、配筋砌体;601、空心内板;602、钢筋混凝土网架;7、联接横梁;8、承重框架;9、密柱筒体结构;901、横向布置层;902、剪力面;10、支撑底脚;11、围护结构;12、受拉构件;13、单层悬索;14、提升式模板;15、建筑平台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包括建筑平台主体15,所述建筑平台主体15左侧设有边缘卡板1,所述边缘卡板1底部设有联结斜梁2,所述联结斜梁2底部设有前立柱支板4,所述前立柱支板4右侧设有固定架角钢3,所述固定架角钢3底部设有嵌地底柱5,所述嵌地底柱5右侧设有联接横梁7,所述联接横梁7底部设有配筋砌体6,所述配筋砌体6右侧设有承重框架8,所述承重框架8底部设有密柱筒体结构9,所述密柱筒体结构9底部设有支撑底脚10,所述支撑底脚10右侧设有单层悬索13,所述单层悬索13右侧设有围护结构11,所述围护结构11底部设有受拉构件12,所述受拉构件12右侧设有提升式模板14。具体的,所述配筋砌体6包括空心内板601、钢筋混凝土网架602,所述空心内板601设置在配筋砌体6中心,所述钢筋混凝土网架602设置在空心内板601内壁。具体的,所述提升式模板14底部设有螺纹,所述提升式模板14与建筑平台主体15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密柱筒体结构9包括横向布置层901、剪力面902,所述剪力面902设置在密柱筒体结构9上表面,所述横向布置层901设置在剪力面902底部。具体的,所述嵌地底柱5高度为45cm,其螺纹面嵌入在地面以下。具体的,所述受拉构件12设置为2个,2个所述受拉构件12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围护结构11底部。该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操作人员依据相应的需要先将建筑平台主体15各部件固定连接完毕,建筑平台主体15左侧的边缘卡板1边缘部分进行防护,联结斜梁2联结前立柱支板4和建筑平台主体15上表面,固定架角钢3固定建筑平台主体15上表面部分,嵌地底柱5固定建筑平台主体15地下部分,联接横梁7将中心横截部分进行固定联接,配筋砌体6中的钢筋混凝土网架602为中心网架起到支承作用,密柱筒体结构9的横向布置层901缓冲横向应力拉伸,单层悬索13和受拉构件12承受轴向拉力,提升式模板14利用液压提升设备不断提升。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包括建筑平台主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平台主体(15)左侧设有边缘卡板(1),所述边缘卡板(1)底部设有联结斜梁(2),所述联结斜梁(2)底部设有前立柱支板(4),所述前立柱支板(4)右侧设有固定架角钢(3),所述固定架角钢(3)底部设有嵌地底柱(5),所述嵌地底柱(5)右侧设有联接横梁(7),所述联接横梁(7)底部设有配筋砌体(6),所述配筋砌体(6)右侧设有承重框架(8),所述承重框架(8)底部设有密柱筒体结构(9),所述密柱筒体结构(9)底部设有支撑底脚(10),所述支撑底脚(10)右侧设有单层悬索(13),所述单层悬索(13)右侧设有围护结构(11),所述围护结构(11)底部设有受拉构件(12),所述受拉构件(12)右侧设有提升式模板(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包括建筑平台主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平台主体(15)左侧设有边缘卡板(1),所述边缘卡板(1)底部设有联结斜梁(2),所述联结斜梁(2)底部设有前立柱支板(4),所述前立柱支板(4)右侧设有固定架角钢(3),所述固定架角钢(3)底部设有嵌地底柱(5),所述嵌地底柱(5)右侧设有联接横梁(7),所述联接横梁(7)底部设有配筋砌体(6),所述配筋砌体(6)右侧设有承重框架(8),所述承重框架(8)底部设有密柱筒体结构(9),所述密柱筒体结构(9)底部设有支撑底脚(10),所述支撑底脚(10)右侧设有单层悬索(13),所述单层悬索(13)右侧设有围护结构(11),所述围护结构(11)底部设有受拉构件(12),所述受拉构件(12)右侧设有提升式模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外建筑的建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砌体(6)包括空心内板(601)、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长顺
申请(专利权)人:郝长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