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045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盖、下盖、导声通道、发声单体以及出声通道;所述上盖延伸形成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导声通道包括第一导声通和第二导声通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第一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发声单体以及第三发声单体;所述出声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导声通道与所述第二导声通道之间,所述出声通道的侧壁设有贯穿其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三发声单体卡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并使其发声侧正对于所述出声通道内设置。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扬声器箱全频段频率响应性好且带宽大。

Loudspeaker box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oudspeaker box,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a lower cover, a sound guide passage, a sound generating unit and an sound output passage; the upper cover extends to form a partition wall, the partition wall divides the storage space into a first storage space and a second storage space; the sound guide passage comprises a first and a second acoustic conduction passage; The vocal monomer comprises a first vocal monomer, a second vocal monomer and a third vocal monomer housed in the first reception space, and the sound output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ound conduction channels, and the side walls of the sound output channel are provided with perforations. The mounting holes are fixed on the mounting holes and the sounding side of the third sounding unit clamp is positioned in the sounding channel. Compared with the related technology, the loudspeaker box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frequency response and wide b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箱
本技术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箱。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远程会议等移动办公已成为趋势,而在远程会议讨论时,关键设备即包括数字智能会议系统,而其中扬声器箱尤为重要。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声单体和第二发声单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包括将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导声通道和将所述第二发声单体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导声通道。然而,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中,虽然具有较好的低频频率响应性能,但由于出所导声通道的结构和前腔结构造型的影响,使得所述扬声器箱的高频截止频率较低,带宽不足,无法满足所述扬声器箱设计时的带宽要求。因此,实有必须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频段频率响应性好且带宽大的扬声器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形成于所述上盖的导声通道和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弯折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形成所述导声通道;所述上盖朝所述下盖延伸形成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主体部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导声通道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声通道和第二导声通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第一发声单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一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分隔壁共同围成第一前声腔,所述第一导声通道将所述第一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同共围成第一前腔;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分隔壁共同围成第二前声腔,所述第二导声通道将所述第二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同共围成第二前腔,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导声通道与所述第二导声通道之间的出声通道,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第三发声单体,所述延伸部设有贯穿其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三发声单体卡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并使其发声侧正对于所述出声通道内设置;所述第三发声单体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优选的,所述下盖包括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声单体和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正对设置的第一下盖和第二下盖。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声通道与所述第二导声通道相互平行设置。优选的,沿所述第一导声通道的出声方向,所述出声通道与所述分隔壁正对设置。优选的,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的呈环状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抵接于所述第三发声单体。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扬声器箱通过所述第一发声单体和所述第二发声单体实现中低频频率响应性能,同时利用所述第一导声通道与所述第二导声通道之间形成出声通道,并使增设的所述高频发声单的发声侧与所述出声通道连通,从而实现高频频率响应性能,在不增加所述扬声器箱体积的前提下实现了即保证较优的中低频频率响应性能,也提供了整体的高频频率响应性能,且进一步拓宽的所述扬声器带宽,使其声学性能更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扬声器箱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扬声器箱与相关技术扬声器箱的频率响应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上盖1、下盖2、发声单体3、导声通道4及出声通道5。所述下盖2与所述上盖1组配形成收容空间10。所述上盖1包括主体部1a和沿主体部1a一端弯折延伸的延伸部1b,上盖1延伸形成分隔壁11,所述分隔壁11将所述主体部1a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101和第二收容空间102。导声通道4和出声通道5形成于延伸部1b。所述下盖2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2包括第一下盖21和第二下盖22,即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下盖21盖设于所述上盖1并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下盖22盖设于所述上盖1并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02相对设置。所述发声单体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具体的,所述发声单体3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1内的第一发声单体31、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02的第二发声单体32以及第三发声单体33。所述第三发声单体33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发声单体31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32。即,所述第三发声单体33位高频发声单体,所述第一发声单体31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32为低频发声单体。所述第一发声单体31的发声侧与所述上盖1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发声单体31、所述上盖1及所述分隔壁11共同围成第一前声腔6。所述第二发声单体32的发声侧与所述上盖1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发声单体32、所述上盖1及所述分隔壁11共同围成第二前声腔7。所述导声通道4形成于所述上盖1,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声通41和第二导声通道42。本实施方式中,更优的,所述第一导声通道41与所述第二导声通道42相互平行设置,从而使得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发声方向整体一致,发声效果更好。所述第一导声通道41将所述第一前声腔6与外界连通并同共围成第一前腔1011,用于形成侧面发声结构;所述第一下盖21与所述第一发声单体31正对设置,所述第一下盖21、所述上盖1、所述第一发声单体31及所述分隔壁11共同围成第一后腔1012,用于改善低频性能。即所述第一发声单体31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1分隔成了所述第一前腔1011和所述第一后腔1012。所述第二导声通道42将所述第二前声腔7与外界连通并同共围成第二前腔1021,用于形成侧面发声结构;所述第二下盖22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32正对设置,所述第二下盖22、所述上盖1、所述第二发声单体32及所述分隔壁11共同围成第二后腔1022,用于改善低频性能。即所述第二发声单体32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02分隔成了所述第二前腔1021和所述第二后腔1022。上述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发声单体31和所述第二发声单体32保证了所述扬声器箱100的中低频频率响应性能。所述出声通道5形成于所述第一导声通道41与所述第二导声通道42之间。更优的,沿所述第一导声通道41或所述第二导声通道42的出声方向,所述出声通道5与所述分隔壁11正对设置。所述出声通道5的侧壁设有贯穿其上的安装孔51,所述第三发声单体33卡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孔51并使其发声侧正对于所述出声通道5内设置。该结构使得所述第三发声单体33形成侧面发声结构,且表现为高频发声性能。上述结构使得所述出声通道5及所述第三发声单体33的结构设置仅为在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原尺寸基础上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形成于所述上盖的导声通道和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弯折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形成所述导声通道;所述上盖朝所述下盖延伸形成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主体部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导声通道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声通道和第二导声通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第一发声单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一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分隔壁共同围成第一前声腔,所述第一导声通道将所述第一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同共围成第一前腔;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分隔壁共同围成第二前声腔,所述第二导声通道将所述第二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同共围成第二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导声通道与所述第二导声通道之间的出声通道,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第三发声单体,所述延伸部设有贯穿其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三发声单体卡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并使其发声侧正对于所述出声通道内设置;所述第三发声单体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形成于所述上盖的导声通道和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弯折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形成所述导声通道;所述上盖朝所述下盖延伸形成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主体部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导声通道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声通道和第二导声通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第一发声单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一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分隔壁共同围成第一前声腔,所述第一导声通道将所述第一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同共围成第一前腔;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分隔壁共同围成第二前声腔,所述第二导声通道将所述第二前声腔与外界连通并同共围成第二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形成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雪冬张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