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武强专利>正文

改良结构的伞的伞骨支骨固定中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8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结构的伞的伞骨支骨固定中蝶,包括一内环侧上部平行设有二锥尖的U形铁环及一尼龙灌注成一体的中蝶本体构成;其主要利用U形铁环使其外覆于伞骨适当位置上,利用环压机器操作,使U形铁环内环侧上部平行设置的二锥尖可插入或扣入伞骨的本体内,起定位及包覆加强作用,并在U形铁环与伞骨固定处取适当间距以尼龙直接成型固定中蝶本体,将该段伞骨及该U形铁环完全包覆于内;其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且不生锈,还具有可避免伞骨发生受损容易断折、损坏等现象的功效。(*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个人和家庭用品中手携物品伞的固定中蝶,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伞的伞骨支骨固定中蝶。现今伞具的使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相当普遍,而其达到张伞、收伞所使用的结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基本上为主要是利用推移外滑套10在中棒20上的上行、下行移动,使端设于上伞骨巢30与下们骨巢40上的伞骨50及支骨60,可利用其固定中蝶70的支点活动,而达到张伞、收伞的作用及目的;此外,由于现行的伞具的骨架本身即伞骨50、支骨60大多是由细钢丝经截剪制作,而其固定中蝶70亦大都是利用镀锌铁片,使其一端包覆夹固于伞骨50上,并在另端借助铆钉A使其与支骨60穿套套接而成,因此整个骨架,包括固定中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经常容易发生生锈、进而造成伞的收、张不顺畅、甚至卡死无法使用的现象,其使使用者最为困扰。除此之外,整个骨架本身利用钢丝及铁片制作,在使用及携带上因均具有相当的重量,故不免给人不够灵巧之感,同时也为了格调、品质的要求与提高,相关产业则开发出利用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制作的伞骨骨架,而以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制作主要伞骨骨架即伞骨50、支骨60等,因其表面光滑之故,因此作为主要支点活动的伞骨50与固定中蝶70部分却固定不易,确实使制造者颇费苦心。请参阅图2所示,早期相关产业鉴于利用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制作的伞骨骨架,其固定中蝶部分因平滑的缘故,无法固定于伞骨之上,因此,有人则沿用旧有方法,利用镀锌铁片T使其先外覆于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伞骨T1、以夹固方式,或将镀锌铁片向下打入凹点T2的结构方式,以使其能够先行固定于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伞骨T1的适当位置上,然后再以现行的相同方式,利用铆钉T3使其套接另一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支骨T4,成为固定中蝶支点活动结构的制作方式,此种结构制作固定中蝶,由于仍然沿用旧有的镀锌铁片T,因此使用后容易生锈,嵌卡的现象依然存在,且鉴于外观、品质上的缺陷很快即被淘汰。请参阅图3、图4所示,所取而代之的出现了有的制造者开发利用尼龙材质,先行利用尼龙原料制作一固定中蝶S成品,而利用端孔S1使其穿套于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伞骨S2上的适当位置处,然后再由外侧直接钉入固定钉S3,并磨平其两侧表面以求平顺、美观,而后即以相同结构方式借助铆钉S4,套接支骨S5,使其成为固定中蝶的支点活动结构,然而此种结构设计制作的固定中蝶,虽有改善以往利用整片镀锌铁片包覆制作而容易生锈及不美观的现象,但其必须先行灌注制作一固定中蝶成品,再经穿套、打钉、磨平等工作,才能铆接、套接其支骨,加工颇为费时费工,尤其钉入固定钉的工作,由于伞骨S2本身的圆径就不大,而一般洋伞的伞骨圆径则更小,因此打钉工作不易进行,加上钉入后尚需研磨其部分外表,更是增加了工作负担,处于当前要求时间就是金钱,降低工时成本的缘由下,此种结构的使用亦非真正理想实用。因此,近来相关产业研究开发出另一种固定中蝶的结构设计,其请参阅图5所示,该种新型的固定中蝶,其主要是先在伞骨的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伞骨U(同前项结构的S2)上,在所需设置固定中蝶的位置处先行开设或挖设二凹槽U1,而后借助模具在伞骨U的欲行设置固定中蝶处,直接以尼龙原料灌制成型其固定中蝶U2,其中,该所灌制成型的固定中蝶U2,由于内部尼龙料为直接与凹槽体U1密接成型,因此则形同二固定脚U3嵌卡于伞骨U上,致使该固定中蝶U2能够固设于伞骨U上而不致移动,其再利用前述相同的铆钉与支骨套接,则形成其固定中蝶的支点活动结构;此种伞骨、支骨固定中蝶的结构,由于固定中蝶是以模具直接在伞骨适当位置上直接灌注成型,故其除了具有不生锈、制作方便的优点外,其外表美观、附加价值亦颇高,故依其设计意图而言,此种固定中蝶结构的使用应为一实用的产品,然而在实际使用上,此一结构设计的固定中蝶却会发生容易松动、弯折、甚至断裂的现象,究其原因为该种固定中蝶结构虽是利用直接在伞骨上成型其固定中蝶U2,并且用尼龙料的灌注形成其固定脚U3以便使其直接紧密嵌卡于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伞骨U之上,然而,其所用以作为固定中蝶U2固定脚U3嵌卡的二凹槽体U1的开设,由于已经破坏了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伞骨U的断面面积,因伞骨本身原本细小,再加上去除了部分断面的面积,故造成伞骨U本身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则容易由该处断裂,而为求得改善,只有减少其凹槽体U1的深度,即增加伞骨圆径的面积,然而如此一来,由于固定中蝶以尼龙料灌注所形成的固定脚U3即相对变小,甚至变成仅有部分嵌卡而已,又容易造成其产生松动或脱离的现象,因此也不是真正理想、实用的设计。由于上述现行伞具在发展使用中的问题,以及传统结构在设计使用上的缺点与弊病,本设计人以实际从事此项行业的了解,结合多年制作伞骨的实际经验,对其加以深入研究及改良,经过反复试作、改进之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的改良结构的伞的伞骨支骨固定中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伞的伞骨支骨固定中蝶,使其可形成新型的固定中蝶本体支点活动及伞具张伞、收伞操作的结构,其结构设计所完成的固定中蝶除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外,尤可避免现行产品的生锈、松动、脱落、弯折、甚至断折等现象,可达到固定中蝶的良好使用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伞的伞骨支骨固定中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一内环侧上部平行设置有二锥尖的U型铁环、以及一利用尼龙灌注成型为一体的固定中蝶本体所构成,其主要利用U型铁环使其外覆于伞骨的适当位置上,借助环压操作机器将其内环侧所设置的二锥尖可插入或扣入伞骨的本体内,以形成定位及包覆结构,并在该U型铁环与伞骨固定处取一适当间距以尼龙原料直接一体成型固定中蝶本体,形成将该段的伞骨及该U型铁环完全包覆于内的结构,其中该U型铁环在环覆于伞骨上时,其开口部分为保留有一条状凹沟槽,将灌注固定中蝶本体的尼龙原料嵌入该条状凹沟槽中,形成嵌固条固定该固定中蝶本体而成一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改良结构的伞的新型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伞骨支骨固定中蝶,利用其所设的U型铁环,并以内环侧上部所平行设置的二锥尖,使其经过环压机器操作时令锥尖可予插入或扣入于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伞骨本体内,以作定位及包覆,同时该U型铁环的开口部分,设计成环覆嵌固后可与伞骨外表面形成具有条状凹沟槽的结构,以在直接将尼龙原料灌注成型为固定中蝶本体时,能够将适当长度的伞骨,以及该U型铁环完全包覆于内,并且利用其嵌入于凹沟槽中的尼龙料嵌卡固定,再套接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FRP)支骨使用,而形成新型的固定中蝶本体支点活动及伞骨张伞、收伞操作的结构,其结构设计所完成的固定中蝶除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外,尤可避免现行产品的生锈、松动、脱落、弯折、甚至断折等的现象,可达到固定中蝶的良好使用效果。其结构的设计与使用确可达到理想的使用功效,且实用性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为现有伞具的伞骨、支骨一般结构及操作的示意图。图2、图3为现行伞具固定中蝶的结构图(例一)。图4为现行伞具固定中蝶的结构图(例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伞的伞骨支骨固定中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一内环侧上部平行设置有二锥尖的U型铁环、以及一利用尼龙灌注成型为一体的固定中蝶本体所构成,其利用U型铁环使其外覆于伞骨上,借助环压操作机器将其内环侧所设置的二锥尖插入或扣入伞骨的本体内,以形成定位及包覆结构,并在该U型铁环与伞骨固定处取一间距以尼龙原料直接一体成型固定中蝶本体,形成将该段的伞骨及该U型铁环完全包覆于内的结构,其中该U型铁环在环覆于伞骨上时,其开口部分为保留有一条状凹沟槽,将灌注固定中蝶本体的尼龙原料嵌入该条状凹沟槽中,形成嵌固条固定该固定中蝶本体而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武强陈万福
申请(专利权)人:王武强陈万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