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5382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包括底座、圆柱块、圆环块、螺纹柱、电动推杆、第一U型板、圆辊、第二U型板、活动座、圆杆、螺纹杆、内螺纹管、顶靠辊、竹板本体、圆柱台、轴承和外螺纹柱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对多个同规格的弧形竹板同时进行防变形固定,提高了防变形效果,增强了使用范围,适用于不同弧度的弧形竹板进行防变形固定,通过转动内螺纹管,有利于将两个螺纹杆一端向管内移动,便于缩小两个第二U型板之间的距离,达到对弧形的竹板本体进行轻微地牵拉效果,通过调节两个电动推杆的夹角,有利于改变两个圆辊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于不同弧度的弧形状竹板本体。

Device for preventing deformation after pressing arc bamboo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preventing deformation after pressing an arc bamboo plate, including a base, a cylinder block, a ring block, a threaded column, an electric push rod, a first U-shaped plate, a circular roller, a second U-shaped plate, a movable seat, a circular rod, a threaded rod, an inner threaded pipe, a top-back roller, a bamboo plate body, a cylindrical platform, a bearing and an outer threaded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convenient for anti-deformation and fixation of multiple arc-shaped bamboo plates of the same specifi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d anti-deformation effect, enhanced application scope, and suitable for anti-deformation and fixation of arc-shaped bamboo plates with different arcs. By rotating the inner thread tube, it is advantageous to move one end of the two threaded rods into the tube and is convenient for contract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second U-shaped plates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slightly pulling the arc-shaped bamboo plate. By adjusting the angle between the two electric pusher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rollers can be chang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arc-shaped bamboo plate with different ar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变形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属于弧形竹板压制

技术介绍
中国所特有的竹材以其清新纯朴等特点,将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青睐,使用竹产品不仅仅是一种时髦现象,它更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以竹代木”、“以竹胜木”的应用前景、经济前景和研发前景十分广阔。在弧形竹板加工生产中,弧形竹板压制后通常会出现变形,致使弧形竹板弧度发生较大的变化,给后续加工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重新返工,造成加工成本增高,现有的防变形设施结构使用效果有待完善,且不便于对多个同规格的弧形竹板同时进行固定定型,同时针对一种弧度的弧形竹板进行固定定型。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包括圆辊以及第二U型板,所述圆辊转动安装在第一U型板内,且第一U型板一侧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底部固定安装在圆柱块环形面上,且圆柱块设置在圆柱台顶部,所述圆柱台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螺纹柱,且螺纹柱穿过圆柱块中间位置,所述圆柱台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圆柱台对称安装在底座顶部表面一侧,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顶靠辊,所述第二U型板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U型板分别位于同一个竹板本体两侧,所述竹板本体两侧外壁贴靠在对应的第二U型板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U型板一侧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两个活动座,且位于同一个第二U型板上的两个活动座通过圆杆相互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圆杆之间中部均垂直安装有螺纹杆,且两个所述螺纹杆通过内螺纹管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板、电动推杆以及圆辊均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圆辊环形面对称贴靠在竹板本体两侧弧形面上。优选的,所述圆柱块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穿过位于通孔顶部端口处的圆环块。优选的,所述圆柱块通过拧紧螺纹柱上的紧固螺帽与圆柱台紧固连接。优选的,所述竹板本体弧形内壁中间位置贴靠在顶靠辊上。优选的,所述顶靠辊底部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装配有外螺纹柱体,所述外螺纹柱体与底座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结构合理,便于对多个同规格的弧形竹板同时进行防变形固定,提高了防变形效果,通过使位于内侧的一个竹板本体的弧形内壁中部靠近在顶靠辊上以及将两个第二U型板的内壁分别放置贴靠在最外侧的一个竹板本体外侧表面上,达到使所有弧形的竹板本体两端均位于两个第二U型板之间的效果,通过转动内螺纹管,有利于将两个螺纹杆一端向管内移动,便于缩小两个第二U型板之间的距离,达到对弧形的竹板本体进行轻微地牵拉效果。2.该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结构合理,增强了使用范围,适用于不同弧度的弧形竹板进行防变形固定,通过调节两个电动推杆的夹角,有利于改变两个圆辊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于不同弧度的弧形状竹板本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中:1、底座,2、圆柱块,3、圆环块,4、螺纹柱,5、电动推杆,6、第一U型板,7、圆辊,8、第二U型板,9、活动座,10、圆杆,11、螺纹杆,12、内螺纹管,13、顶靠辊,14、竹板本体,15、圆柱台,16、轴承,17、外螺纹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包括圆辊7以及第二U型板8,所述圆辊7转动安装在第一U型板6内,且第一U型板6一侧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电动推杆5,通过调节两个电动推杆5的夹角,有利于改变两个圆辊7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于不同弧度的弧形状竹板本体14,所述电动推杆5底部固定安装在圆柱块2环形面上,且圆柱块2设置在圆柱台15顶部,所述圆柱台15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螺纹柱4,且螺纹柱4穿过圆柱块2中间位置,所述圆柱台15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圆柱台15对称安装在底座1顶部表面一侧,所述底座1中部设置有顶靠辊13,所述第二U型板8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U型板8分别位于同一个竹板本体14两侧,通过使位于内侧的一个竹板本体14的弧形内壁中部靠近在顶靠辊13上以及将两个第二U型板8的内壁分别放置贴靠在最外侧的一个竹板本体14外侧表面上,达到使所有弧形的竹板本体14两端均位于两个第二U型板8之间的效果,所述竹板本体14两侧外壁贴靠在对应的第二U型板8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U型板8一侧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两个活动座9,且位于同一个第二U型板8上的两个活动座9通过圆杆10相互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圆杆10之间中部均垂直安装有螺纹杆11,且两个所述螺纹杆11通过内螺纹管12相互连接,通过转动内螺纹管12,有利于将两个螺纹杆11一端向管内移动,便于缩小两个第二U型板8之间的距离,达到对弧形的竹板本体14进行轻微地牵拉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U型板6、电动推杆5以及圆辊7均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圆辊7环形面对称贴靠在竹板本体14两侧弧形面上,通过两个所述圆辊7环形面对称贴靠在竹板本体14两侧弧形面上,有利于抵消弧形的竹板本体14向外侧的张力,避免弧形的竹板变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圆柱块2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设置有螺纹柱4,所述螺纹柱4穿过位于通孔顶部端口处的圆环块3,便于螺纹柱4穿过圆柱块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圆柱块2通过拧紧螺纹柱4上的紧固螺帽与圆柱台15紧固连接,有利于调节固定圆柱块2,达到带动调节两个电动推杆5之间夹角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竹板本体14弧形内壁中间位置贴靠在顶靠辊13上,便于竹板本体14定位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顶靠辊13底部安装有轴承16,且轴承16内装配有外螺纹柱体17,所述外螺纹柱体17与底座1螺纹连接,便于安装更换不同直径的顶靠辊13。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操作工将压制好的一个或多个同规格的弧形的竹板本体14重叠在一起,并使位于内侧的一个竹板本体14的弧形内壁中部靠近在顶靠辊13上,再将两个第二U型板8的内壁分别放置贴靠在最外侧的一个竹板本体14外侧表面上,同时使所有弧形的竹板本体14两端均位于两个第二U型板8之间,此时通过转动内螺纹管12,有利于将两个螺纹杆11一端向管内移动,便于缩小两个第二U型板8之间的距离,达到对弧形的竹板本体14进行轻微地牵拉效果,再通过启动夹角调节固定好的两个电动推杆5,有利于推动第一U型板6向前移动,达到将第一U型板6内的圆辊7顶靠在竹板本体14外侧弧度面两侧的效果,增强了防变形效果,通过调节两个电动推杆5的夹角,有利于改变两个圆辊7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于不同弧度的弧形状竹板本体1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包括圆辊(7)以及第二U型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辊(7)转动安装在第一U型板(6)内,且第一U型板(6)一侧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电动推杆(5),所述电动推杆(5)底部固定安装在圆柱块(2)环形面上,且圆柱块(2)设置在圆柱台(15)顶部,所述圆柱台(15)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螺纹柱(4),且螺纹柱(4)穿过圆柱块(2)中间位置,所述圆柱台(15)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圆柱台(15)对称安装在底座(1)顶部表面一侧,所述底座(1)中部设置有顶靠辊(13);所述第二U型板(8)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U型板(8)分别位于同一个竹板本体(14)两侧,所述竹板本体(14)两侧外壁贴靠在对应的第二U型板(8)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U型板(8)一侧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两个活动座(9),且位于同一个第二U型板(8)上的两个活动座(9)通过圆杆(10)相互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圆杆(10)之间中部均垂直安装有螺纹杆(11),且两个所述螺纹杆(11)通过内螺纹管(12)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竹板压制后防止变形的装置,包括圆辊(7)以及第二U型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辊(7)转动安装在第一U型板(6)内,且第一U型板(6)一侧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电动推杆(5),所述电动推杆(5)底部固定安装在圆柱块(2)环形面上,且圆柱块(2)设置在圆柱台(15)顶部,所述圆柱台(15)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螺纹柱(4),且螺纹柱(4)穿过圆柱块(2)中间位置,所述圆柱台(15)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圆柱台(15)对称安装在底座(1)顶部表面一侧,所述底座(1)中部设置有顶靠辊(13);所述第二U型板(8)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U型板(8)分别位于同一个竹板本体(14)两侧,所述竹板本体(14)两侧外壁贴靠在对应的第二U型板(8)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U型板(8)一侧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两个活动座(9),且位于同一个第二U型板(8)上的两个活动座(9)通过圆杆(10)相互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圆杆(10)之间中部均垂直安装有螺纹杆(11),且两个所述螺纹杆(11)通过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宝
申请(专利权)人:庆元浩丰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