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窥膜及防窥显示屏及制备防窥膜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4866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窥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窥膜,包括光学转换膜和设置在光学转换膜上方并且与光学转换膜相接的百叶窗膜,百叶窗膜包括第一基材和与第一基材相接的百叶窗结构,百叶窗结构包括交替排列的遮光部和出光部,光学转换膜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并且与两者相接的光电开关层,光电开关层可在透明状态与散射状态转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窥膜可快速切换防窥模式和非防窥模式,方便了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窥显示屏,包括上述的防窥膜,同样可快速切换防窥模式和非防窥模式,方便了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电子设备。

An anti peeping film and a peep proof display screen and a device for preparing the anti peeping fil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ti-peep display, and provides an anti-peep film, including an optical conversion film and a louver film arranged above the optical conversion film and connected with the optical conversion film. The louver film comprises a first substrate and a louver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bstrate, and the louver structure comprises an alternately arranged shading part. The optical conversion film comprises a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 secon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nd a photoelectric switch layer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nd the secon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wo, and the photoelectric switch layer can be switched between the transparent state and the scattering state. The anti-peeping fil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quickly switch between the anti-peeping mode and the non-anti-peeping mode, and is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use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different scenes.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n anti-peeping display screen, including the anti-peeping film, which can also quickly switch the anti-peeping mode and the non-anti-peeping mode, thus facilitating users to use electronic devices in different sce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窥膜及防窥显示屏及制备防窥膜的设备
本技术属于防窥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防窥膜及防窥显示屏及制备防窥膜的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防窥膜,大多都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固定在屏幕上:第一种固定方式是直接将防窥膜通过粘胶层贴至屏幕上,该种方式无法在防窥和不防窥两种模式之间切换;第二种固定方式是将防窥膜插入设置在屏幕边框的带有滑槽的挂片中,将防窥膜从挂片中取出即可切换为不防窥模式,该种固定方式用户使用过程不方便,取出的防窥膜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窥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窥显示屏切换防窥模式和非防窥模式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窥膜,包括光学转换膜和与所述光学转换膜层叠相接的百叶窗膜,所述百叶窗膜包括百叶窗结构,所述百叶窗结构包括交替排列的遮光部和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具有设定的出光方向,所述光学转换膜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光电开关层,所述光电开关层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控制下在透明状态与散射状态之间转换。进一步地,所述百叶窗膜还包括第一基材,所述百叶窗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材相接。进一步地,所述百叶窗膜可弯曲或卷曲。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转换膜可弯曲或卷曲。进一步地,所述光电开关层包括胶层和分布在所述胶层中的液晶微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接通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产生电场,所述光电开关层处于透明状态,所述开关断开时,所述电场消失,所述光电开关层处于散射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转换膜还包括第二基材和第三基材,所述第二基材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背向所述光电开关层的表面,所述第三基材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背向所述光电开关层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转换膜与所述百叶窗膜之间通过粘胶层相接,所述粘胶层为液态胶水。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转换膜与所述百叶窗膜之间通过粘胶层相接,所述粘胶层为固态胶。本技术提供的防窥膜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百叶窗膜上设置光学转换膜,将光学转换膜调整为透明状态,即可切换为防窥模式,将光学转换膜调整为散射状态,即可切换为非防窥模式,无需将防窥膜取出即可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方便了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带有该防窥膜的电子设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窥显示屏,包括上述防窥膜,所述防窥显示屏还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源,所述防窥膜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源之间;或者,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防窥膜和所述背光源之间。本技术提供的防窥显示屏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百叶窗膜上设置光学转换膜,将光学转换膜调整为透明状态,即可切换为防窥模式,将光学转换膜调整为散射状态,即可切换为非防窥模式,无需将防窥膜取出即可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方便了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带有该防窥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防窥膜的设备,用于制备上述的防窥膜,所述制备防窥膜的设备包括滴胶机构、挤压机构、贴合机构和固化机构,所述滴胶机构、挤压机构、贴合机构和固化机构依次排列,所述滴胶机构将液态胶水滴至所述光学转换膜上,所述挤压机构将液态胶水平铺至光学转换膜上,贴合机构将所述百叶窗膜贴合至所述光学转换膜带有液态胶水的面上,固化机构固化所述百叶窗膜和光学转换膜之间的液态胶水。进一步地,所述固化机构为紫外线照射机或者加热机。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三个依次相抵的挤压辊,所述光学转换膜穿过所述的三个挤压辊相互之间的邻接处。进一步地,所述贴合机构包括两个相抵的挤压辊,所述百叶窗膜盖于所述光学转换膜后,所述百叶窗膜和所述光学转换膜同时穿过所述的两个挤压辊的邻接处。进一步地,所述制备防窥膜的设备还包括卷起机构,用于将所述固化机构输出的防窥膜卷起。本技术提供的制备防窥膜的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挤压机构将液态胶水平整地铺设至光学转换膜后,将百叶窗膜贴合至该光学转换膜上,再利用紫外线照射或加热固化液态胶水,使得百叶窗膜和光学转换膜之间贴合更紧密,两者之间无气泡,防窥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窥膜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窥膜的光电开关层未通电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窥膜的光电开关层通电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显示屏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窥显示屏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防窥膜的设备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备防窥膜的设备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光学转换膜1第二透明导电层12滴胶机构101百叶窗膜2光电开关层13挤压机构102粘胶层4第二基材14贴合机构103显示面板5第三基材15固化机构104背光源6第一基材21卷起机构105自发光显示面板7遮光部23贴胶机构201第一透明导电层11出光部24贴合机构202胶层131液晶微滴13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如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窥膜,包括光学转换膜1和与光学转换膜1层叠相接的百叶窗膜2,光学转换膜1是PDLC膜,但是不限于PDLC膜,PDLC膜,即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Film,聚合物分散液晶膜,是一种介于透明与散射状态的膜,当PDLC膜通电时,其处于透明状态,平行光通过光学转换膜1,当光学转换膜1不通电的时候,呈乳白色,散射状态,此时,对光线处于散射状态。百叶窗膜2为超细微的百叶窗膜2,百叶窗膜2包括第一基材21和与第一基材21相接的百叶窗结构,或者,百叶窗膜2包括第一基材21、第四基材和设置于第一基材21、第四基材之间并与第一基材21、第四基材相接的百叶窗结构,百叶窗结构包括交替排列的遮光部23和出光部24,出光部24具有设定的出光方向,通过设定出光部24的高度和遮光部23的宽度调整射出的光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窥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转换膜和与所述光学转换膜层叠相接的百叶窗膜,所述百叶窗膜包括百叶窗结构,所述百叶窗结构包括交替排列的遮光部和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具有设定的出光方向,所述光学转换膜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光电开关层,所述光电开关层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控制下在透明状态与散射状态之间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窥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转换膜和与所述光学转换膜层叠相接的百叶窗膜,所述百叶窗膜包括百叶窗结构,所述百叶窗结构包括交替排列的遮光部和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具有设定的出光方向,所述光学转换膜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光电开关层,所述光电开关层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控制下在透明状态与散射状态之间转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膜还包括第一基材,所述百叶窗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材相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膜可弯曲或卷曲。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转换膜可弯曲或卷曲。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开关层包括胶层和分布在所述胶层中的液晶微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接通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产生电场,所述光电开关层处于透明状态,所述开关断开时,所述电场消失,所述光电开关层处于散射状态。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转换膜还包括第二基材和第三基材,所述第二基材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背向所述光电开关层的表面,所述第三基材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背向所述光电开关层的表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转换膜与所述百叶窗膜之间通过粘胶层相接,所述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捷赵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威斯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