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分级式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4636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覆分级式折弯装置,包括底板、连有液压缸且位于底板上方的凸模,底板上铰接有压板,压板为两个且关于凸模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压板的下端设有滑动安装在底板上的滑套,滑套上铰接有位于滑套左右两侧的L形杆,L形杆的直角拐点处铰接在底板上,L形杆的上端设有垂直于L形杆且滑动安装在底板上用于推动压板合模的推杆,滑套与底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板材的一次弯折成型,减少折弯次数,工件成型后误差小精度高,板材与凸模接触改传统的线接触为面接触,板材固定可靠,成型后的工件质量高,提高了生产合格率,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A clad grading ben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ladding and grading ben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punch connected with a hydraulic cylinder and positioned above the bottom plate, a pressing plate hi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two pressing plate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punch, a sliding sleeve sliding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a left sliding sleeve hinged on the sliding sleeve. The upper end of the L-shaped rod is provided with a push rod which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shaped rod and slides on the bottom plate to push the clamping of the pressing plate. A reset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lide sleeve and the bottom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lizing the sheet metal once bending forming, reducing the bending times, small error and high precision after forming, changing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sheet metal and the punch to the traditional line contact, fixing the sheet metal reliab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workpiece after forming,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and reducing the economic loss of the enterprise. L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覆分级式折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折弯机械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包覆分级式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板材在加工制作各种形状时,需要采用折弯设备,现有一种三道折边的工件,需要进行折弯加工,但是,传统的折弯设备只能实现一边进行折弯,在工件加工时,需要进行多次折弯操作,工件成型后的尺寸加工误差较大,且这种折弯方式,在凸模与加工板材接触时,定位仅靠线接触容易造成工件松动,产品加工基准错位,造成加工成型后的工件质量差,不符合质量要求,降低生产合格率,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包覆分级式折弯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包覆分级式折弯装置,包括底板、连有液压缸且位于底板上方的凸模,所述底板上铰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为两个且关于凸模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压板的下端设有滑动安装在底板上的滑套,所述滑套上铰接有位于滑套左右两侧的L形杆,所述L形杆的直角拐点处铰接在底板上,所述L形杆的上端设有垂直于L形杆且滑动安装在底板上用于推动压板合模的推杆,所述滑套与底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压板包括一号板、与一号板铰接的二号板,所述一号板上设有与二号板在水平方向上贴合的凸块。优选的,所述L形杆包括与滑套相连的一号杆、与底板相连且与一号杆滑动配合的二号杆。优选的,所述一号杆的靠近二号杆的一端设有滑柱,所述二号杆的上设有与滑柱配合的滑槽。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滑套配合的导柱,所述滑套内部上端面与导柱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凸模下移进行合模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压板包覆板材的方式,经过两级折弯操作实现板材的一次弯折成型,减少折弯次数,工件成型后误差小精度高,板材与凸模接触改传统的线接触为面接触,板材固定可靠,加工过程不容易松动,成型后的工件质量高,提高了生产合格率,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阐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包覆分级式折弯装置,包括底板1、连有液压缸2且位于底板1上方的凸模3,所述底板1上铰接有压板4,所述压板4为两个且关于凸模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压板4的下端设有滑动安装在底板1上的滑套5,所述滑套5上铰接有位于滑套5左右两侧的L形杆6,所述L形杆6的直角拐点处铰接在底板1上,所述L形杆6的上端设有垂直于L形杆6且滑动安装在底板1上用于推动压板4合模的推杆7,所述滑套5与底板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8。采用这种方式,将需要多次弯折成型的工件实现一次弯折成型,压板4能够将板材完全包裹,实现对板材精确加工,液压缸2带动凸模3下压,将板材初步弯折,再通过凸模3推动L形杆6转动,推动推杆7实现板材的第二次弯折,从而将工件加工成型,本装置中采用这种完全贴合凸模3的弯折模式,能够保证工件加工质量高。所述压板4包括一号板41、与一号板41铰接的二号板42,所述一号板41上设有与二号板42在水平方向上贴合的凸块43。采用这种方式,一号板41和二号板42铰接的方式,分别对应板材的两次加工,凸块43保证二号板42只能相对一号板41向上翻转,避免向下翻转,保证两次弯折的可行性。所述L形杆6包括与滑套5相连的一号杆61、与底板1相连且与一号杆61滑动配合的二号杆62。所述一号杆61的靠近二号杆62的一端设有滑柱611,所述二号杆62的上设有与滑柱611配合的滑槽621。采用这种方式,通过滑套5下压,带动L形杆6在底板1上进行转动,由于L形杆6在转动过程中的运动形成不足以完成对推杆7提供足够的推动距离,因此将L形杆6分为一号杆61和二号杆62,通过滑柱611和滑槽621的配合,弥补缺少的行程距,实现推杆7的推动过程。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滑套5配合的导柱11,所述滑套5内部上端面与导柱11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凸模3下移进行合模的距离。采用这种方式,保证在滑套5下移的过程中,滑套5与导柱11滑动配合的行程足够实现第二次弯折,保证加工的可行性。下面对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作进一步阐述:将板材放置在两块压板4上,启动液压缸2带动凸模3下移,凸模3接触板材,压板4贴合在板材的下端面上,凸模3将板材下压,压板4转动,并通过一号板41将板材实现第一次折弯,同时凸模3使板材在下压过程中接触滑套5并使其下压,使得L形杆6绕其在底板1上的铰接点转动,推动推杆7向底板1中心运动,从而实现二号板42对板材的第二次折弯,将工件加工成型。液压缸2带动凸模3上移,滑套5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向上运动,L形杆6复位,压板4也恢复水平状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覆分级式折弯装置,包括底板(1)、连有液压缸(2)且位于底板(1)上方的凸模(3),所述底板(1)上铰接有压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为两个且关于凸模(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压板(4)的下端设有滑动安装在底板(1)上的滑套(5),所述滑套(5)上铰接有位于滑套(5)左右两侧的L形杆(6),所述L形杆(6)的直角拐点处铰接在底板(1)上,所述L形杆(6)的上端设有垂直于L形杆(6)且滑动安装在底板(1)上用于推动压板(4)合模的推杆(7),所述滑套(5)与底板(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8);所述压板(4)包括一号板(41)、与一号板(41)铰接的二号板(42),所述一号板(41)上设有与二号板(42)在水平方向上贴合的凸块(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覆分级式折弯装置,包括底板(1)、连有液压缸(2)且位于底板(1)上方的凸模(3),所述底板(1)上铰接有压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为两个且关于凸模(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压板(4)的下端设有滑动安装在底板(1)上的滑套(5),所述滑套(5)上铰接有位于滑套(5)左右两侧的L形杆(6),所述L形杆(6)的直角拐点处铰接在底板(1)上,所述L形杆(6)的上端设有垂直于L形杆(6)且滑动安装在底板(1)上用于推动压板(4)合模的推杆(7),所述滑套(5)与底板(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8);所述压板(4)包括一号板(41)、与一号板(41)铰接的二号板(42),所述一号板(4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玉娟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