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448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均分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底片、盖片,底片与盖片相互定位密封配合;底片上设置有第一试剂储存槽、第二试剂储存槽、连接通道;在第二试剂储存槽末端连接一个均分通道,在均分通道末端设置有排气系统,均分通道外沿设置一个或多个均分孔,在初始均分孔处设置第一废液槽,末端的均分孔设置有第二废液槽;第一试剂储存槽、连接通道、第二试剂储存槽、均分通道和排气系统之间依次相连后,排气系统末端与和第一试剂储存槽末端的第一缓冲孔连通。该系统实现多种试剂的分别准确定量加入,同时,降低控制复杂度,提高了检测通量,满足多指标快速筛查及精准检测的迫切需求。

An equational det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ividing det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one or more negatives and caps, which are positioned and sealed with each other; a first reagent storage tank, a second reagent storage tank and a connecting channel are arranged on the negatives; a dividing channel is connected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reagent storage tank; and a dividing channel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dividing channel. In the exhaust system, one or more uniform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equalizing channel, the first waste liquid tank is arranged at the initial equalizing hole, and the second waste liquid tank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uniform hole; after the first reagent storage tank, the connecting channel, the second reagent storage tank, the equalizing channel and the exhaust system are connected sequentially, the exhaust system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eagent storage tank, the connecting channel, the second reagent storage The first buffer port at the end of the reagent storage tank communicates. The system can accurately and quantitatively add a variety of reagents, reduce the control complexity, improve the detection flux, and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multi-index rapid screening and accurate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分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均分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分析检测过程中常涉及到多种试剂的加入和混合,在精准检测中对检测试剂的加入量要求较高,同时多指标联合检测过程中各试剂的加入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但在操作过程中常受到人为操作、气泡的影响导致加入的试剂量不够精准;另在检测过程中为防止试剂的挥发及实验的污染,常需要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同时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不同试剂的加入的过程中,常需要借助内部的阀体及设备才能实现,具有控制复杂、成本高等缺点。本设计可提供一个可同时进行单指标或多指标检测的密闭装置,同时在仅需离心力和温控的情况下,无需阀体、无需借助外界复杂的设备可实现不同试剂的分别准确定量加入,同时可保障检测过程中及检测结束后各检测孔的相对密闭,避免检测试剂的挥发和实验室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均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底片、盖片,底片与盖片之间相互定位密封配合;所述底片上设置有第一试剂储存槽、第二试剂储存槽、连接第一试剂储存槽和第二试剂储存槽的连接通道;在第二试剂储存槽末端连接一个均分通道,在均分通道末端设置有排气系统,所述均分通道外沿设置一个或多个均分孔,所述均分通道所在圆周位于第二试剂储存槽所在圆周的外沿,在初始均分孔处设置第一废液槽,末端的均分孔处设置有第二废液槽,所述第二废液槽具有两个开口,第一开口与均分通道的末端相连,第二开口与排气系统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试剂储存槽、连接通道、第二试剂储存槽、均分通道和排气系统之间依次相连。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均分通道包括均分入口和均分流道;均分流道与均分入口之间的连接通道从均分入口处沿着圆周方向呈逐渐向外延伸状结构,均分入口对应圆周所在的半径小于均分流道各处圆周的半径。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每个均分孔的径向上,从内向外依次排布有密封孔、第二缓冲孔和检测孔,各孔间通过微细通道依次相连。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试剂储存槽内设置有1个或多个第一缓冲孔,排气系统末端与第一试剂储存槽末端的第一缓冲孔连通。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试剂储存槽和第二试剂储存槽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呈半径增大向外发散的形式。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二试剂储存槽内设置有1个或多个堤坝。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二缓冲孔的直径小于密封孔和检测孔的直径。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试剂储存槽上方的盖片上设置有凹陷的相互交织连接的网状凹槽。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气系统的前端和第二废液槽相连,终止端和第一试剂储存槽末端的第一缓冲孔相连,排气通道上设置1个或多个排气缓冲孔,排气缓冲孔分布于排气通道的外侧。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均分孔设置成半圆形或锥形形状,各均分孔的体积控制在0.5-50微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各检测孔试剂加入量更加准确,分析检测对检测试剂的加入量要求相对严格,尤其对于加入量比较少的分析检测,本技术通过均分流道和均分孔的联合设计,在一定离心力和通道孔径的配合下,试剂会先先填满均分孔再进入下段均分流道,如样品溶液含有气泡或样品溶液进入均分流道时混有空气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后段样品溶液可将进入均分孔的空气排挤出去,有效解决气泡和空气柱对试剂加入量不准确的影响。(2)实现各检测孔不同试剂加入量的控制。当某检测孔加入检测试剂与其他孔不一样时,将该检测孔对应的均分孔的体积在0.5-50微升进行设置,可实现该检测孔与其他孔加入量不一样的控制。(3)实现多个不同试剂的均分,当需要多个试剂需要均分时,在第一试剂储存槽和第一试剂储存槽缓冲孔中间设置多个成串联结构的第一试剂储存槽并通过连接通道相互连接,通过连通道上的孔的大小和弯曲度的控制,在不同的离心力或联合温度作用下实现不同试剂的分别加入。该结构在无需阀体及阀体控制设备的作用下,可实现对不同试剂的加入,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简单、成本低等优势。(4)各检测孔相对密闭,在检测孔和均分孔中间设置有密封孔,通过密封试剂的加入,可实现对各检测孔的相对密封,可保障检测过程中及检测结束后各检测孔的相对密闭,避免检测试剂的挥发和实验室污染。(5)内循环系统的开关设置,在密封样品加液孔和逃气孔的情况下,通过排气通道的连接,将整个系统成为内循环系统,在密封的环境下实现各检测试剂的分别加入;待检测试剂加入检测孔后,通过密封试剂的加入,填充废液孔及相连的通道,关闭内循换系统,避免系统内气体或液体的相互交换,可保障检测过程中及检测结束后系统的相对密闭,避免检测试剂的挥发和实验室污染。(6)多指标同时检测,通过在均分通道上设置多个均分孔和与均分孔相连的检测孔,实现多指标的同时检测。该系统简化了实验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通量,为多指标分析检测提供了新结构,满足多指标快速筛查及精准检测的迫切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底片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盖片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均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底片1、盖片2,底片与盖片之间相互定位密封配合;所述底片上设置有第一试剂储存槽100、第二试剂储存槽300、连接第一试剂储存槽100和第二试剂储存槽300的连接通道200;在第二试剂储存槽300末端连接一个均分通道400,在均分通道末端设置有排气系统800,所述均分通道外沿设置一个或多个均分孔404,所述均分通道所在圆周位于第二试剂储存槽300所在圆周的外沿,在初始均分孔处设置第一废液槽405,末端的均分孔处设置有第二废液槽406,所述第二废液槽406具有两个开口,第一开口406A与均分通道400的末端相连,第二开口406B与排气系统800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试剂储存槽100、连接通道200、第二试剂储存槽300、均分通道400和排气系统800之间依次相连。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均分通道400包括均分入口401和均分流道402;均分流道与均分入口之间的连接通道从均分入口处沿着圆周方向呈逐渐向外延伸状结构,均分入口对应圆周所在的半径小于均分流道各处圆周的半径。在每个均分孔的径向上,从内向外依次排布有密封孔500、第二缓冲孔600和检测孔700,各孔间通过微细通道510依次相连。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试剂储存槽100内设置有1个或多个第一缓冲孔101,排气系统800末端与第一试剂储存槽100末端的第一缓冲孔101连通。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试剂储存槽100和第二试剂储存槽300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呈半径增大向外发散的形式。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二试剂储存槽300内设置有1个或多个堤坝30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二缓冲孔600的直径小于密封孔500和检测孔700的直径。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试剂储存槽100上方的盖片上设置有凹陷的相互交织连接的网状凹槽900。将各均分孔的体积设置成不同的体积,通过修改底面积和深度,可实现个检测孔加入量不一样的需求。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气系统800的前端和第二废液槽406相连,终止端和和第一试剂储存槽100末端的第一缓冲孔101相连,排气通道上设置1个或多个排气缓冲孔801,排气缓冲孔分布于排气通道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底片(1)、盖片(2),底片与盖片之间相互定位密封配合;所述底片上设置有第一试剂储存槽(100)、第二试剂储存槽(300)、连接第一试剂储存槽(100)和第二试剂储存槽(300)的连接通道(200);在第二试剂储存槽(300)末端连接一个均分通道(400),在均分通道末端设置有排气系统(800),所述均分通道外沿设置一个或多个均分孔(404),所述均分通道所在圆周位于第二试剂储存槽(300)所在圆周的外沿,在初始均分孔处设置第一废液槽(405),末端的均分孔处设置有第二废液槽(406),所述第二废液槽(406)具有两个开口,第一开口(406A)与均分通道(400)的末端相连,第二开口(406B)与排气系统(800)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试剂储存槽(100)、连接通道(200)、第二试剂储存槽(300)、均分通道(400)和排气系统(800)之间依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底片(1)、盖片(2),底片与盖片之间相互定位密封配合;所述底片上设置有第一试剂储存槽(100)、第二试剂储存槽(300)、连接第一试剂储存槽(100)和第二试剂储存槽(300)的连接通道(200);在第二试剂储存槽(300)末端连接一个均分通道(400),在均分通道末端设置有排气系统(800),所述均分通道外沿设置一个或多个均分孔(404),所述均分通道所在圆周位于第二试剂储存槽(300)所在圆周的外沿,在初始均分孔处设置第一废液槽(405),末端的均分孔处设置有第二废液槽(406),所述第二废液槽(406)具有两个开口,第一开口(406A)与均分通道(400)的末端相连,第二开口(406B)与排气系统(800)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试剂储存槽(100)、连接通道(200)、第二试剂储存槽(300)、均分通道(400)和排气系统(800)之间依次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分通道(400)包括均分入口(401)和均分流道(402);均分流道与均分入口之间的连接通道从均分入口处沿着圆周方向呈逐渐向外延伸状结构,均分入口对应圆周所在的半径小于均分流道各处圆周的半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均分孔的径向上,从内向外依次排布有密封孔(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富春陈俊飞李国平郝效禹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