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413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包括焙烧炉,所述焙烧炉的侧边设置有第一风室,所述第一风室内的两侧设置有导风板,所述焙烧炉上位于第一风室内的左侧设置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上固定有隔板,所述焙烧炉内位于第一风室的左侧安装有进气喇叭,所述第一风室与第二风室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室与第二风室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扇叶通过扇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风室与导风管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的左端口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与分风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导风管与鼓风机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设置第一第二风室使进风均匀且平稳,焙烧处与氧气接触充分焙烧效果好值得推广。

Automatic air intake structure of carbon anode baking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air inlet structure of a carbon anode baking furnace, which comprises a baking furnace. The side of the baking furna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ir chamber, and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air chamber are provided with air guide plates. An air inlet horn is install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first air chamber in the calciner, and the first air chamb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air chamber. A fixed shaft is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air chamber and the second air chamber. The fixed shaft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an blade through the fan head, and the second air chamb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air duct. Th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column which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horizontal plate. The horizontal plate and the air distribution plate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through a hinge, and the air guid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blower.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the first and second air chamber is set up to make the air intake uniform and stable, and the roasting place contacts with oxygen fu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
本技术属于焙烧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
技术介绍
焙烧炉是可显著降低烧结温度,大幅降低能耗的机器。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焙烧炉进风结构简单,进风时较为集冲向一个部位,不能够快速充满焙烧室,使焙烧物焙烧不够充分且焙烧不均匀,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去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包括焙烧炉,所述焙烧炉的焙烧室顶部设置有开孔的隔热板,所述焙烧炉上安装有出烟支管,所述出烟支管与出烟主管连接,所述出烟主管上设置有出烟口,所述焙烧炉的侧边设置有第一风室,所述第一风室内的两侧设置有导风板,所述焙烧炉上位于第一风室内的左侧设置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上固定有隔板,所述焙烧炉内位于第一风室的左侧安装有进气喇叭,所述进气喇叭上安装有进气板,所述第一风室与第二风室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室与第二风室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扇叶通过扇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上位于扇叶的两侧固定有限位环,所述第二风室与导风管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的左端口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与分风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导风管与鼓风机连接,所述鼓风机上设置有滤网。进一步地,所述出烟支管设置有四个并固定于焙烧炉的顶部,所述出烟支管与出烟主管上均套有保温套。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喇叭设置三个,所述进气喇叭上的进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通风孔。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块为拱形且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板水平固定于分流板的右端顶。进一步地,所述扇叶位于固定轴上设置于分隔板之间,所述扇叶为矩形且竖直固定于扇头上。进一步地,所述分风板为空心结构,所述分风板为矩形,所述固定柱固定于导风管有端口的中间。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通过设置第一第二进气室,在导风管中设置分风板,分风板受气流吹动上下摆动进行初步分流,并在第一进气室的固定轴上设置扇叶,减缓从导风管中送来的风的中间流速,使空气流速平稳进入第二进气室,进而通过隔板和分流块进入进气喇叭通过开有通风孔的进气板平稳分散的进入焙烧室,使空气快速分散均匀的进入焙烧室达到焙烧均匀快速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进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风管的侧视图。图中:1焙烧炉、2隔热板、3出烟口、4出烟主管、5出烟支管、6导风板、7第一风室、8固定轴、9第二风室、10鼓风机、12横板、13分风板、14扇叶、15隔板、16限位环、17进气喇叭、18分流块、19进气板、20导风管、21固定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包括焙烧炉1,所述焙烧炉1的焙烧室顶部设置有开孔的隔热板2,避免热量从出烟支管5快速向外界散发,所述焙烧炉1上安装有出烟支管5,所述出烟支管5与出烟主管4连接,所述出烟主管4上设置有出烟口3,将焙烧产生的烟排出焙烧炉1,所述焙烧炉1的侧边设置有第一风室7,所述第一风室7内的两侧设置有导风板6,将第一风室7靠内壁的气流导入进气喇叭17,所述焙烧炉1上位于第一风室7内的左侧设置有分流块18,将第一气室7的气流分流进入进气喇叭17,所述分流块18上固定有隔板15,所述焙烧炉1内位于第一风室7的左侧安装有进气喇叭17,所述进气喇叭17上安装有进气板19,空气通过进气喇叭17进而通过开有通风孔的进气板19均匀进入焙烧室1快速充满焙烧室1,所述第一风室7与第二风室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室7与第二风室9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轴8,所述固定轴8与扇叶14通过扇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8上位于扇叶14的两侧固定有限位环16,所述第二风室9与导风管20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20的左端口设置有固定柱21,所述固定柱21与横板12固定连接,所述横板12与分风板13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在导风管中设置分风,13,分风板13受气流吹动上下摆动进行初步分流,并在第一进气室7的固定轴8上设置扇叶14,减缓从导风管20中送入的风的中间流速,使空气流速平稳进入第二风室9,进而通过隔板15和分流块18进入进气喇叭17通过开有通风孔的进气板19平稳分散的进入焙烧室,使空气快速分散均匀的进入焙烧室焙烧均匀快速,所述导风管20与鼓风机10连接,向导风管中鼓入空气,所述鼓风机10上设置有滤网11格挡沙子灰尘,减少鼓入空气中的杂质。所述出烟支管5设置有四个并固定于焙烧炉1的顶部,所述出烟支管5与出烟主管4上均套有保温套。减缓温度通过出烟管道向外散发热量的速度。所述进气喇叭17设置三个,所述进气喇叭17上的进气板19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通风孔。增加进入空气的截面以及使气流进入放入均匀。所述分流块18为拱形且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板15水平固定于分流块18的右端顶有利于空气快速的分流进入焙烧室1。所述扇叶14位于固定轴8上设置于分隔板15之间,所述扇叶14为矩形且竖直固定于扇头上。设置竖直的矩形扇叶14减缓气流的中间流速使流速均匀。所述分风板13为空心结构,所述分风板13为矩形,减轻分风板13的重量使其可以随气流上下摆动分流,所述固定柱21固定于导风管20有端口的中间使上下分流均匀。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包括焙烧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炉(1)的焙烧室顶部设置有开孔的隔热板(2),所述焙烧炉(1)上安装有出烟支管(5),所述出烟支管(5)与出烟主管(4)连接,所述出烟主管(4)上设置有出烟口(3),所述焙烧炉(1)的侧边设置有第一风室(7),所述第一风室(7)内的两侧设置有导风板(6),所述焙烧炉(1)上位于第一风室(7)内的左侧设置有分流块(18),所述分流块(18)上固定有隔板(15),所述焙烧炉(1)内位于第一风室(7)的左侧安装有进气喇叭(17),所述进气喇叭(17)上安装有进气板(19),所述第一风室(7)与第二风室(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室(7)与第二风室(9)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轴(8),所述固定轴(8)与扇叶(14)通过扇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8)上位于扇叶(14)的两侧固定有限位环(16),所述第二风室(9)与导风管(20)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20)的左端口设置有固定柱(21),所述固定柱(21)与横板(12)固定连接,所述横板(12)与分风板(13)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导风管(20)与鼓风机(10)连接,所述鼓风机(10)上设置有滤网(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素阳极焙烧炉自动进风结构,包括焙烧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炉(1)的焙烧室顶部设置有开孔的隔热板(2),所述焙烧炉(1)上安装有出烟支管(5),所述出烟支管(5)与出烟主管(4)连接,所述出烟主管(4)上设置有出烟口(3),所述焙烧炉(1)的侧边设置有第一风室(7),所述第一风室(7)内的两侧设置有导风板(6),所述焙烧炉(1)上位于第一风室(7)内的左侧设置有分流块(18),所述分流块(18)上固定有隔板(15),所述焙烧炉(1)内位于第一风室(7)的左侧安装有进气喇叭(17),所述进气喇叭(17)上安装有进气板(19),所述第一风室(7)与第二风室(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室(7)与第二风室(9)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轴(8),所述固定轴(8)与扇叶(14)通过扇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8)上位于扇叶(14)的两侧固定有限位环(16),所述第二风室(9)与导风管(20)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管(20)的左端口设置有固定柱(21),所述固定柱(21)与横板(12)固定连接,所述横板(12)与分风板(13)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宝亮于晓辉张国勤张静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和兴炭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