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宗信专利>正文

侧向支撑伞角度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4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侧向支撑伞角度调整结构,设置于伞管上并与伞篷的支撑杆活动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角度调整结构,使伞篷可倾斜任何角度,以抵挡不同角度的阳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角度调整结构,利用一滑移套可无段式在伞管上滑动,进而连动支撑杆使伞篷倾斜一角度,并以一定位件固定滑移套在伞管上的任一位置,达到调整伞篷角度以有效遮蔽阳光的目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支撑伞,具体是指一种侧向支撑伞角度调整结构
技术介绍
从事户外休闲生活是目前现代人用以消除平日紧张工作情绪的最佳也是最经常使用的方式,无论外出郊游、露营或烤肉,均能从其中获得休闲乐趣,但是户外休闲活动令人最为困扰且无法忍受的莫过于阳光的曝晒,若长时间曝露在太阳下,不仅会使皮肤晒黑,亦有可能受紫外线照射而有晒伤之虞,甚至有造成中暑的情况,因此,通常旅游者均会携带遮阳伞具以抵挡阳光直接照射,然而,由于阳光照射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其角度,因此,一般的伞具无法适应。如中国台湾的专利公告第485769号“吊伞角度调整构造改良”,其包括有一中空容置体及一配置于容置体内的限位机构,利用一与支撑架固接之调整组件下端形成一于容置体内行转向位移转向部,令吊伞藉由转向部于容置体转向位移以相对支撑架变更其遮阳角度,使限位机构的位移组件上旋推抵限制组件以顶掣调整组件定位而固定吊伞的遮阳角度;但现有技术利用转向部于容置体内转向以调整吊伞角度,因转向部球径大于容置体开口,于长期间使用后,因转向部经常摩擦容置体开口,造成容置体开口磨损变形,而令转向部无法定位,致使吊伞无法调整角度倾斜。另一现有技术,美国专利第5937882号,其中披露的角度调整结构系包括有一固定套,系以可滑动方式设于伞管上,并与伞蓬的支撑杆活动连接,透过固定套可于伞管上滑动,藉以连动支撑杆并改变伞蓬倾斜角度,及于该伞管上设有多个数的定位孔,使用时是利用伞管上的定位孔及一穿设该定位孔的定位件以将固定套定位于该伞管,因此固定套只能依据定位孔开设的位置方可定位,故伞蓬仅能就一定角度的倾斜,令伞蓬调整倾斜角度受限,无法全面抵挡任何角度的阳光照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伞蓬20具有一与伞管10经连接杆17与支撑杆21活动连接,其特点是在伞管10上分别设置有一控制伞蓬20开阖的摇鼓筒11和藉以改变伞蓬20倾斜角度的滑移套13及一用以固定滑移套13于伞管10上任一位置的定位件14的调整结构。通过上述结构改进,可无段式地在伞管上滑动,藉连动支撑杆以调整伞蓬的倾斜角度,并通过定位件藉以将滑移套定位于该伞管上的任何位置,改善现有技术利用定位件穿设伞管上一定位置的定位孔,使固定套仅能定位于预设位置,因而限制伞蓬的倾斜角度,达到使伞蓬可调整任何角度的倾斜,以抵挡不同角度的阳光。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伞蓬可调整任何角度的倾斜,以抵挡不同角度的阳光和伞蓬改变倾斜角度并贴近伞管,藉以缩减体积,方便收纳与搬运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1、2-2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伞蓬半开阖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伞蓬闭阖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同时参阅附图2-1),本技术的伞角度调整结构,伞管10与伞蓬20的支撑杆21活动连接,其中在伞管10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用以控制伞蓬20开阖的摇鼓筒11,伞管10顶端设有连接部12,其与连接杆17的一端活动连接,连接杆17的另一端通过活动连接件18与伞蓬20的支撑杆21活动连接。本技术的伞角度调整结构包括有伞管10上设置有可无段式在伞管10上的摇鼓筒11与伞管10顶端的连接部12间滑动的滑移套13;握持部131延伸的组接部132,通过一锁固件15穿设垫圈16、组接部132及支撑杆21,并以一螺帽15a栓锁,使支撑杆21与组接部132活动连接;握持部131具有一剖槽134,通过定位件14穿设组接部132,并以螺帽14a栓锁,藉以紧迫该剖槽134,使握持部131夹持并定位于伞管10上。另外,可在握持部131内设有一衬套133,用以减缓滑移套13在伞管10上滑移产生与伞管10之间的摩擦,避免伞管10磨损变形。附图2-1、2-2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由于阳光会随时间而改变日照角度,故旅游者须相应改变伞蓬20的倾斜角度,以配合阳光照射方向,避免直接受到阳光曝晒,首先旋动组接部132上的定位件14,使定位件14与螺帽14a的栓锁状态解除,剖槽134由迫紧状态回复至原位,使握持部131夹掣定位于伞管10状态解除,再将滑移套13向下滑动,使滑移套13的握持部131于靠近伞管10顶端部分位移至靠近摇鼓筒11部分,由于组接部132与支撑杆21活动连接,当握持部131往图中标示方向位移时,带动支撑杆21以活动连接件18为轴心往连接杆17方向转动,随着持续将滑移套13向下滑动,进而带动连接杆17以连接部12为轴心往伞管10方向转动,使伞蓬20改变倾斜角度以遮蔽阳光;反之,将滑移套13向上滑动,使滑移套13的握持部131于靠近摇鼓筒11部分位移至靠近伞管10顶端部分,藉以改变伞蓬20倾斜角度,由于动作方式与上述大致相同,故不再赘述。附图2-1以及附图3、4为本技术的伞蓬半开阖及闭阖状态示意图。通过摇鼓筒11藉以关阖伞蓬20,以下如上所述,将定位件14与螺帽14a的栓锁状态解除,再将滑移套13向下滑动,使滑移套13之握持部131于靠近伞管10顶端部分位移至摇鼓筒11部分,使伞蓬20改变倾斜角度并贴近伞管10,藉以缩减体积,方便收纳与搬运。权利要求1.一种侧向支撑伞角度调整结构,伞蓬(20)具有一与伞管(10)经连接杆(17)与支撑杆(21)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伞管(10)上分别设置有一控制伞蓬(20)开阖的摇鼓筒(11)和藉以改变伞蓬(20)倾斜角度的滑移套(13)及一用以固定滑移套(13)于伞管(10)上任一位置的定位件(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支撑伞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套设在伞管(10)上的滑移套(13)具有一握持部(131),以及用以与支撑杆(21)活动连接的由握持部(131)延伸的组接部(132);伞管(10)顶端设有连接部(12),其与连接杆(17)的一端活动连接,连接杆(17)的另一端通过活动连接件(18)与伞蓬(20)的支撑杆(21)活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向支撑伞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握持部(131)具有一用以定位件(14)穿设锁固该组接部(132)的剖槽(134),以螺帽(14a)栓锁,藉以紧迫该剖槽(134),使握持部(131)夹持并定位于伞管(10)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向支撑伞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握持部(131)内设有一用以减缓握持部(131)与伞管(10)间摩擦的衬套(133)。专利摘要一种侧向支撑伞角度调整结构,设置于伞管上并与伞篷的支撑杆活动连接,通过本技术的角度调整结构,使伞篷可倾斜任何角度,以抵挡不同角度的阳光;本技术角度调整结构,利用一滑移套可无段式在伞管上滑动,进而连动支撑杆使伞篷倾斜一角度,并以一定位件固定滑移套在伞管上的任一位置,达到调整伞篷角度以有效遮蔽阳光的目的。文档编号A45B17/00GK2756052SQ2004200819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8日专利技术者刘宗信 申请人:刘宗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向支撑伞角度调整结构,伞蓬(20)具有一与伞管(10)经连接杆(17)与支撑杆(21)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伞管(10)上分别设置有一控制伞蓬(20)开阖的摇鼓筒(11)和藉以改变伞蓬(20)倾斜角度的滑移套(13)及一用以固定滑移套(13)于伞管(10)上任一位置的定位件(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信
申请(专利权)人:刘宗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