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随永刚专利>正文

一种肱动脉止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26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肱动脉止血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连接有绑带,所述壳体中心设置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底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基座,基座底面固定有滑槽,滑槽内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底部连接有第一压块,壳体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压块相配合的第一通孔,第一弹簧上固定套接有套管,套管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滑槽底面设置有限位槽,第二调节杆底部固定有橡胶头,橡胶头与限位槽插接配合,套管两侧固定有侧翼;第一螺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螺孔,第二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适于对肱动脉进行快速止血。

A brachial artery hemosta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rachial artery hemostat, which comprises a case with a strap connected at both ends of the case. The center of the c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crew hole, the first screw hole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egulating ro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regula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base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is fix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and the first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groove. A first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pressure block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a first through hole matching the first pressure block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a sleeve is fixed on the first spring, a second adjus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sing edge thread, a finite position slo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lide, a rubber head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adjusting rod, and a rubber head is matched with the slot insertion. A side wing is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asing, and a second screw hole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screw hole, and a third regula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thread of the second screw hole.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deficiency of the prior art and is suitable for fast hemostasis of the brachial ar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肱动脉止血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止血器械,尤其是一种肱动脉止血器。
技术介绍
目前肱动脉穿刺,术后主要是弹力绷带包扎止血,但是弹力绷带包扎的松紧度不容易控制,松弹力绷带的时候也比较麻烦。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是桡动脉止血器,但是由于肱动脉位于肘窝处,埋藏较深,而且其周围神经组织分布密集,使用类似于桡动脉止血器的装置止血时,容易压迫四周神经,损伤神经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肱动脉止血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适于对肱动脉进行快速止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肱动脉止血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连接有绑带,所述壳体中心设置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底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基座,基座表面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底部连接有第一压块,壳体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压块相配合的第一通孔,第一弹簧上固定套接有套管,套管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滑槽底面设置有限位槽,第二调节杆底部固定有橡胶头,橡胶头与限位槽插接配合,套管两侧固定有侧翼;第一螺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螺孔,第二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底部设置有盲孔,盲孔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孔,盲孔内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盲孔间隙配合,第二弹簧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压块,第二压块侧面固定有楔形块,楔形块与限位孔选择性插接,楔形块与侧翼选择性接触,壳体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压块相配合的第二通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块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环形橡胶套,第一压块与环形橡胶套过盈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一弹簧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块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棱。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压块底部设置有弧形弹片,弧形弹片的两端与第二压块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压块与弧形弹片之间设置有气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设置了两组压块,第一压块用于对肱动脉进行压迫止血,第二压块用于对肱动脉周围的神经组织进行限位保护。第一调节杆用于调整第一压块的压力,第三调节杆用于调整第二压块的压力和压接角度。由于压迫止血需要随着时间逐渐减小压迫力度,通过设计第一弹簧和第二调节杆,利用橡胶头与限位槽插接配合的位置和深度不同,实现第一弹簧弹性形变量和复原阻尼的不同,从而实现第一压块不同长度和不同速度的收缩状态,实现第一压块自动连续调整压迫力,大大提高了止血效果,避免周围神经过度压迫受损。第二压块通过第二弹簧体连接,根据使用者的个体状况,可以选择将楔形块插接在不同的限位孔内,从而改变第二压块的回收时间(选择的限位孔越靠下,第二压块回收时间越早;反之,第二压块回收时间越晚)。当第一弹簧复原时,第一弹簧带动侧翼向上移动,当侧翼接触到楔形块时,将楔形块推出限位孔内,在第二弹簧的带动下楔形块脱离限位孔,实现第二压块的回收。从而实现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的联动自动调节。为了提高第一压块对肱动脉的压迫角度精准度,使用万向节对第一压块进行连接。但是万向节容易出现受力后角度的偏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第一压块外侧设置环形橡胶套,利用环形橡胶套与手臂的接触,对万向节进行间接限位,避免了第一压块压迫角度的偏移。通过不同压迫角度与不同凸棱之间的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于肱动脉的压迫精确度。利用气囊与弧形弹片的挤压配合,可以实现第二压块局部压迫力度的调整,从而提高对于神经组织的保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滑槽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压块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压块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转轴的结构图。图中:1、壳体;2、绑带;3、第一螺孔;4、第一调节杆;5、转轴;6、基座;7、滑槽;8、第一弹簧;9、第一压块;10、第一通孔;11、套管;12、第二调节杆;13、限位槽;14、橡胶头;15、侧翼;16、第二螺孔;17、第三调节杆;18、盲孔;19、限位孔;20、第二弹簧;21、第二压块;22、楔形块;23、第二通孔;24、环形橡胶套;25、万向节;26、凸棱;27、弧形弹片;28、气囊;29、轴承;30、橡胶垫;31、空腔。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5,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连接有绑带2,所述壳体1中心设置有第一螺孔3,第一螺孔3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杆4,第一调节杆4底部通过转轴5连接有基座6,基座6表面设置有滑槽7,滑槽7内连接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底部连接有第一压块9,壳体1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压块9相配合的第一通孔10,第一弹簧8上固定套接有套管11,套管11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12,滑槽7底面设置有限位槽13,第二调节杆12底部固定有橡胶头14,橡胶头14与限位槽13插接配合,套管11两侧固定有侧翼15;第一螺孔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螺孔16,第二螺孔16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杆17,第三调节杆17底部设置有盲孔18,盲孔18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孔19,盲孔18内连接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与盲孔18间隙配合,第二弹簧20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压块21,第二压块21侧面固定有楔形块22,楔形块22与限位孔19选择性插接,楔形块22与侧翼15选择性接触,壳体1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压块21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3。第一压块9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环形橡胶套24,第一压块9与环形橡胶套24过盈配合。第一压块9与第一弹簧8之间通过万向节25连接。第一压块9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棱26。第二压块21底部设置有弧形弹片27,弧形弹片27的两端与第二压块21固定连接。第二压块21与弧形弹片27之间设置有气囊28。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将绑带2绑扎在手臂上,将第一压块9对准肱动脉,调节橡胶头14的位置,并旋转第一调节杆4和第二调节杆12,调节其配合深度,实现止血。旋转第三调节杆17,粗略调整第二压块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限位孔19,将楔形块22插入限位孔19中,实现第二压块对肱动脉周围神经组织的保护。注:本专利技术壳体1具有供进行上述手动调整的窗口(图中未示出)。另外,转轴5的顶部与第一调节杆4固定连接,转轴5的底部通过轴承29与基座6连接,轴承29与基座6之间设置有橡胶垫30,橡胶垫30的底面与基座6之间设置有空腔31。转轴5通过轴承29与基座6连接,可以降低转轴5与基座6之间的转动摩擦力,从而减小旋转第一调节杆4时对于基座6的横向扰动。带有空腔31的橡胶垫30可以有效减小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肱动脉止血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连接有绑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心设置有第一螺孔(3),第一螺孔(3)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杆(4),第一调节杆(4)底部通过转轴(5)连接有基座(6),基座(6)表面设置有滑槽(7),滑槽(7)内连接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底部连接有第一压块(9),壳体(1)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压块(9)相配合的第一通孔(10),第一弹簧(8)上固定套接有套管(11),套管(11)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12),滑槽(7)底面设置有限位槽(13),第二调节杆(12)底部固定有橡胶头(14),橡胶头(14)与限位槽(13)插接配合,套管(11)两侧固定有侧翼(15);第一螺孔(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螺孔(16),第二螺孔(16)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杆(17),第三调节杆(17)底部设置有盲孔(18),盲孔(18)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孔(19),盲孔(18)内连接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与盲孔(18)间隙配合,第二弹簧(20)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压块(21),第二压块(21)侧面固定有楔形块(22),楔形块(22)与限位孔(19)选择性插接,楔形块(22)与侧翼(15)选择性接触,壳体(1)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压块(21)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肱动脉止血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连接有绑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心设置有第一螺孔(3),第一螺孔(3)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杆(4),第一调节杆(4)底部通过转轴(5)连接有基座(6),基座(6)表面设置有滑槽(7),滑槽(7)内连接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底部连接有第一压块(9),壳体(1)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压块(9)相配合的第一通孔(10),第一弹簧(8)上固定套接有套管(11),套管(11)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12),滑槽(7)底面设置有限位槽(13),第二调节杆(12)底部固定有橡胶头(14),橡胶头(14)与限位槽(13)插接配合,套管(11)两侧固定有侧翼(15);第一螺孔(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螺孔(16),第二螺孔(16)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杆(17),第三调节杆(17)底部设置有盲孔(18),盲孔(18)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孔(19),盲孔(18)内连接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与盲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随永刚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随永刚刘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