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彦平专利>正文

一种桥面可升降的桥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14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面可升降的桥涵,其主要特征在于将墩台帽设计成中间带有凹槽的结构,凹槽中填有砂层,梁板通过端横梁或枕梁承压在凹槽的砂层上,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通过掏砂孔道减少凹槽中的砂量,可方便地降低桥面标高,也可提高桥面标高,使桥面标高随时适应路基下沉的变化,有效解决桥头跳车难题,节省工程投资,加快工期,减少工后维修,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各种桥梁结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面可升降的桥涵以往解决路基与桥台产生沉降差引起的桥头跳车问题,其技术途径是以桥为主,资金做后盾,时间为代价,采取软基处理、分层压实、预压沉降等技术措施,千方百计地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量的增加,路基的工后沉降是必然的。1988年建设通车的沪嘉高速公路最大的路基沉降1米以上,工后沉降超过20厘米以上的路基比比皆是,小的沉降差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大的沉降差则威胁到车辆和人身的安全,成为社会公害。可以认为采用以桥为主的解决桥头跳车的技术途径,不但在技术上难于确立,其经济思路也是倒置的。如1公里高速公路的造价三千万元左右,其中有的软基处理每公里须增加造价就高达一千万元,而1公里公路一般只有两座小桥涵,其造价在百万元以内。本技术的目的,是容许路基有一定量的工后沉降,以路为主,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须使用大型的施工机具和复杂的控制工艺,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可调节桥面标高的桥涵,使桥面标高随时适应路基下沉的变化,保证行车舒适和安全,有利于减少工程投资,加快施工工期及方便运营时维修。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将墩台帽(1)设计成中间带有凹槽的结构,在槽底对应于台前一侧均布一排掏砂孔道(2),掏砂孔道(2)的出口处带有塞盖(3),凹槽中填有砂层(4)、梁板(5)通过与之连接的端横梁(6)直接承压在砂层(4)上,通过砂层(4)将荷载传递到桥台(7)上。-->本技术为钢筋砼结构,上部构造为梁或板,下部构造为钢筋砼或圬工体的桥台桥墩,各类有桩或无桩的基础结构。梁、板、墩台身和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无特殊要求。墩台帽(1)为盖梁时整体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墩台帽(1)的凹槽设计宽度应满足砂层(4)的承载能力的要求、梁板(5)的伸缩变形、桥台(7)位移对端横梁(6)活动的约束作用,及考虑构件制作时的尺寸误差。凹槽的设计深度应包括设计的沉降调整量、砂层(4)的最小垫高和端横梁(6)嵌入凹槽的必要深度。凹槽侧壁的强度应满足砂层(4)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土压力的作用的要求。墩台帽(1)宜采用现浇施工,施工时应保证凹槽定位准确。掏砂孔道(2)宜预埋管件安装,也可钻芯成孔。孔道的塞盖(3)可采用木塞等,也可在外侧面用水泥砂浆填补抹平。掏砂孔道(2)可每隔30~70cm等间距设置一个,孔径约3~5cm。砂层(4)可采用干净的中粗砂,使用前筛除粗粒和杂物,并测定砂的容重等指标,填砂后可加水振实,并调整表面至设计标高。端横梁(6)宜预制,梁顶面留有与梁板(5)结构连接的钢筋,将预制好的端横梁(6)安装在已填压密实的砂层(4)上,用泡沫塑料等软质材料填塞在凹槽与端横梁(6)的夹缝之中成封口(17),防止砼等杂物掉入到夹缝及砂层(4)中。之后再现浇梁板(5)的结构及桥面工程。梁板(5)为预制件时,端横梁(6)设的连接钢筋可通过梁板(5)预制件的夹缝或预留的孔道来连接。安装梁板(5)的预制件时,应在端横梁(6)的预面加一层高标号的水泥砂浆调平。-->工后桥台出现沉降差时,打开塞盖(3),计算出凹槽内掏砂孔道(2)分配的单位长度应调整的高差对应的砂的体积或重量,用螺旋取土器等工具有序地从孔道中掏砂,完成掏砂工艺后加上塞盖(3)。可向凹槽中注入清水,使砂湿润,利用行车振动和重力作用,使凹槽内的砂层(4)自动调平,表面下降,使梁板(5)跟随下沉到调整的设计标高。如果由于路基土压力作用产生较大的桥台位移,限制了端横梁(6)的自由下沉,可在桥面加重压或在墩台帽(1)之间加临时撑梁等措施。若设计的沉降调整量较大,应考虑对桥涵的泄洪能力或通道(航)净高的影响。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在墩台帽(1)的台背一侧和梁板(5)的端面之间竖向安放挡板(8),用于隔开路基路面(9)等,防止泥砂杂物落入梁板(5)和墩台帽(1)之间设计预留的调整空间,影响梁板(5)标高的调整,挡板(8)可与砼路面或搭板(11)的砼连在一起。为克服台背路基填土局部较大的沉降量及缓和桥头跳车,可在梁板(5)的端部设错台(10),桥台搭板(11)安设在梁板(5)的错台(10)上,桥台搭板(11)的另一端直接承压在路基路面(9)或垫梁(12)上。当调节桥面标高时,搭板(11)也跟着调整。梁板(5)较薄时可通过设计牛腿的方法来设置错台(10)。当桥跨径较大,采用空心板或T梁等预制件,宜将端横梁(6)改为独立的枕梁(13),梁板(5)通过支座(14)承压在枕梁(13)上,枕梁(13)承压在墩台帽(1)凹槽的砂层(4)上。枕梁(13)做为独立的地梁进行验算和配筋。对于高路基及软基地段,由于土压力产生的桥台位移较大,当不影响通道(航)-->的净高时,可在两桥台(7)之间等间距布设两根以上纵桥向布置的撑梁(15),撑梁(15)与墩台帽(1)的砼连在一起,也可在桥台(7)之间设计地梁。本技术其特征在于为多孔桥的,在两桥台(7)之间还有一个以上的桥墩(16),桥墩(16)上的墩台帽(1)及支承形式也可设计为可调节桥面标高的形式。两至三孔小桥的梁板(5)可设计为连续板。大桥引桥的边临跨采用本结构时,能显著提高适应路基下沉的能力,但在过渡墩上应设伸缩缝(18),以防止调整标高后产生负弯矩使桥面砼开裂。多跨调整时,各墩的标高调整量应成比例关系。产生不适沉降差时即进行标高调整。采用本技术,当桥涵出现下沉时桥面也能调高,方法是在墩台帽(1)的台前和梁板(5)之间均布数台千斤顶(19),协调顶升梁板(5),其顶抬量可比设计量提高约1~2cm,计算凹槽单位长度要调整标高对应的加砂量,用板片等工具将干净砂从凹槽与端横梁(6)的夹缝中均匀加入,完成加砂工艺后,向凹槽加入适量清水并用板片等工具插实,协调回松千斤顶即可完成一次标高的提升作业。当标高提升量大于凹槽设计范围时,挖除凹槽内的砂层(4)并浇入砼,将砼提高到设计标高,再安装支座。图1是一座桥面可升降的小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小桥I-I断面不含洞口结构物的剖视图图3是一座采用桥面可升降做过渡的引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座预应力空心板桥采用枕梁形式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将墩台帽(1)设计成中间带凹槽的结构,在凹槽中填砂层(4),用挡板(8)来阻止杂物落入梁板(5)的活动空间,用桥台搭板(11)来缓和小量的沉降差,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用简单工具和少量人力,通过掏砂孔道(2)掏砂减少凹槽中的砂量,可降低桥面标高;用千斤顶抬升后向凹槽中加砂或垫高,可以提高桥面标高。本技术可采用各类有桩或无桩基础,因此能适用于各类地质条件上的大、中、小桥梁、涵洞和通道等工程。由于容许路基有一定量的工后沉降,并能够调整桥头严重的沉降差,消除桥头跳车现象,因此可以优化软基处理,调整施工程序,能显著加快工期,并能适当缩短引桥长度,减少工后维修,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推广将能加快高等级公路、机场跑道和市政工程等建设的健康发展。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施工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为单孔8m的钢筋砼板桥,重力式桥台,设计桥台沉降调整量为30cm,调整后不增加桥面纵坡消除错台现象。梁板(5)为现浇板按规范要求设计及配筋,端横梁(6)与梁板(5)设计成为一个整体。先预制端横梁(6),安装后与梁板(5)一起浇砼。端横梁(6)的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面可升降的桥涵,其特征在于墩台帽(1)设计成中间带有凹槽的结构,在槽底对应于台前一侧均布一排掏砂孔道(2),掏砂孔道(2)的出口处带有塞盖(3),凹槽中填有砂层(4),梁板(5)通过与之连接的端横梁(6)直接承压在砂层(4)上,通过砂层(4)将荷载传递到桥台(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面可升降的桥涵,其特征在于墩台帽(1)设计成中间带有凹槽的结构,在槽底对应于台前一侧均布一排掏砂孔道(2),掏砂孔道(2)的出口处带有塞盖(3),凹槽中填有砂层(4),梁板(5)通过与之连接的端横梁(6)直接承压在砂层(4)上,通过砂层(4)将荷载传递到桥台(7)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可升降的桥涵,其特征在于在墩台帽(1)的台背一侧和梁板(5)的端面之间竖向安放档板(8),用于隔开路基路面(9)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可升降的桥涵,其特征在于梁板(5)端部设错台(10),错台(10)上安装有搭板(11),搭板(11)的另一端直接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彦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