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树的鲜叶用于制茶及其制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02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佛手柑树的鲜叶用于制茶的应用,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佛手柑树的鲜叶制茶,并且鲜叶制茶后能够保留佛手柑的一定医用效果的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制茶工艺。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制茶工艺,包括步骤1)首先对佛手柑进行采摘;2)对采摘后的佛手柑进行晾晒;3)晾晒后对佛手柑进行筛选,进行凉青;4)进行传统制茶的摇青;5)进行干燥处理;6)对干燥后的佛手柑进行杀青处理;7)将佛手柑进行发酵;8)对佛手柑进行臭氧灭菌;9)对灭菌后的佛手柑进行再次干燥;10)对产品质检包装。采用该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制茶工艺佛手柑的制茶工艺制得的茶具有良好的医用疗效,能够清热、健脾、理气化痰、止咳消胀;增强免疫功能,有益血管。

The fresh leaves of bergamot are used for making tea and making t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resh leaves of the Bergamot tree for tea production, and also provides a tea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fresh leaves of the Bergamot tree, which can realize the fresh leaves of the Bergamot tree for tea production, and can retain the medicinal effect of the Bergamot tree after the fresh leaves are made. The fresh leaves of bergamot trees were first picked; 2) dried; 3) screened and cooled; 4) shaken green; 5) dried; 6) killed; 7) dried bergamot. Fermentation; 8) Ozone sterilization of bergamot; 9) Redrying of sterilized bergamot; 10) Quality inspection and packaging. The tea made from the fresh leaves of the Bergamot tree has good medical effect, which can clear away heat, invigorate spleen, regulate phlegm, relieve cough and distension, enhance immune function and benefit blood vess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佛手柑树的鲜叶用于制茶及其制茶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茶,尤其是一种佛手柑树的鲜叶用于制茶以及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制茶工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的:饮茶在中国已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茶属于一种中国的传统饮品,具有一定的提神功效。现有的茶叶一般均采用茶树上采摘的叶子进行制茶;茶叶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一般的制茶工艺为:1)采摘鲜叶,2)杀青,3)揉捻,4)干燥。现有的茶叶中没有一种茶叶采用佛手柑制备,并且也没有相应的制茶工艺。佛手柑又名佛手(学名: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果实在成熟时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丈余,茎叶基有长约6厘米的硬锐刺,新枝三棱形。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透明油点。花多在叶腋间生出,常数朵成束,其中雄花较多,部分为两性花,花冠五瓣,白色微带紫晕,春分至清明第一次开花,常多雄花,结的果较小,另一次在立夏前后,9-10月成熟,果大供药用,皮鲜黄色,皱而有光泽,顶端分歧,常张开如手指状,故名佛手,肉白,无种子。通常用作中药,或因其果形奇特,而作为观赏植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佛手柑用于制茶的应用,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佛手柑树的鲜叶制茶,并且佛手树的鲜叶制茶后能够使得佛手鲜叶制得的茶具有一定的医用效果,同时佛手柑树的鲜叶制得的茶叶具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清肺提神效果的佛手柑制茶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佛手柑树的鲜叶制茶工艺,采用佛手柑树的鲜叶制茶;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采摘,得到新鲜的鲜叶;2)对采摘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晾晒;晾晒时间为1~3天;3)晾晒后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筛选,筛选出有虫洞的佛手柑树的鲜叶;得到晾晒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将筛选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放在凉爽处进行凉青,凉青时间为0.2~0.6小时;4)对凉青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传统制茶的摇青;5)对摇青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干燥处理,温度控制在120℃~140℃,干燥时间为8~10分钟;6)对干燥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杀青处理,杀青温度控制在310℃~350℃;杀青时间为5~8分钟;7)将杀青后佛手柑树的鲜叶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5℃~45℃下发酵20min~30min;然后在温度为15℃~22℃下发酵10min~15min;8)对发酵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臭氧灭菌;9)对灭菌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再次干燥,蒸发水分,使得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含水量为3%~8%左右;干燥温度80℃~130℃;10)对产品质检包装。进一步的,步骤8)中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臭氧灭菌时,臭氧的浓度为0.4ppm~0.8ppm,处理时间为7小时~10小时,灭菌温度控制在5~18℃。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凉青采用凉青青架,所述凉青青架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竖向支柱以及竖向立柱之间设置的水平支架层;所述水平支架层至少具有两层,所述水平支架层上设置有晾筛;所述晾筛上方设置有转动杆;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竖向支柱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端设置有穿过竖向立柱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转轮;所述支撑框架下部设置有驱动转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转轮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指向晾筛;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为喇叭口。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下部设置有安装平台,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安装平台上,所述驱动装置采用电机,所述电机与转轮采用皮带传动。优选的,在步骤6)中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杀青处理时采用电动滚筒炒青机。优选的,在步骤6)中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杀青处理时采用的炒青机包括基座、炒青筒;所述炒青筒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炒青筒的可拆卸封盖;所述炒青筒下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电机安装腔;所述电机安装腔内设置有旋转驱动电机;所述炒青筒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通过旋转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螺旋向上的螺旋叶片;所述炒青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电阻加热层;所述电阻加热层表面设置有导热隔绝层;所述支撑座与基座铰接,且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摆动驱动电机;所述支撑座通过摆动驱动电机驱动相对于基座转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水平换向限位开关;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均设置有水平换向限位开关,所述水平换向限位开关与摆动驱动电机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佛手柑采用上述佛手柑的制茶工艺用于制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佛手柑树的鲜叶用于制茶,制得的茶具有良好的医用疗效,能够清热、疏肝、祛风、止呕、健脾、和胃、止痛、理气化痰、止咳消胀;增强免疫功能,有益血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制茶工艺,通过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干燥后,杀青,然后再干燥,能够保证佛手柑树的鲜叶在制茶后,含有的含水量较低。避免制茶后佛手柑内含水量较高,缩短佛手柑树的鲜叶制备得到茶叶的存放期限;同时在步骤8)中对佛手柑进行臭氧灭菌;从而避免佛手柑的鲜叶在制茶后由于残留的细菌影响茶叶进行储存后的品质。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制茶工艺能够使得佛手柑制茶后仍然保留一定佛手柑的医用效果,同时佛手柑树的鲜叶制得的茶叶具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清肺提神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凉青青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凉青青架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炒青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炒青机的摆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佛手柑的制茶工艺,采用佛手柑制茶;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采摘,得到新鲜的鲜叶;2)对采摘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晾晒;晾晒时间为1~3天;3)晾晒后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筛选,筛选除去有虫洞的佛手柑树的鲜叶;得到晾晒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将筛选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放在凉爽处进行凉青,凉青时间为0.2~0.6小时;4)对凉青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传统制茶的摇青;5)对摇青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干燥处理,温度控制在120℃~140℃,干燥时间为8~10分钟;6)对干燥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杀青处理,杀青温度控制在310℃~350℃;杀青时间为5~8分钟;7)将杀青后佛手柑树的鲜叶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5℃~45℃下发酵20min~30min;然后在温度为15℃~22℃下发酵10min~15min;8)对发酵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臭氧灭菌;9)对灭菌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再次干燥,蒸发水分,使得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含水量为3%~8%左右;干燥温度80℃~130℃;10)对产品质检包装。具体的,在步骤1)中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采摘,得到新鲜的鲜叶,从而保证新鲜的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品质。在步骤2)中对采摘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晾晒;晾晒时间为1~3天;从而可以使得佛手柑树的鲜叶内的水分蒸发一部分;同时让茶叶有明显的太阳味。在步骤3)中首先进行筛选,筛选能够避免晾晒后劣质的佛手柑树的鲜叶用于制茶,造成次品。然后在进行凉青,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凉青能够使佛手柑树的鲜叶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佛手柑树的鲜叶制茶;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采摘,得到新鲜的佛手柑树的鲜叶;2)对采摘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晾晒;晾晒时间为1~3天;3)晾晒后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筛选,筛选除出具有虫洞的佛手柑树的鲜叶;得到晾晒后饱满的佛手柑树的鲜叶;将筛选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翻松后,放在凉爽处进行凉青,凉青时间为0.2~0.6小时;4)对凉青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传统制茶的摇青;5)对摇青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干燥处理,温度控制在120℃~140℃,干燥时间为8~10分钟;6)对干燥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杀青处理,杀青温度控制在310℃~350℃;杀青时间为5~8分钟;7)将佛手柑树的鲜叶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5℃~45℃下发酵20min~30min;然后在温度为15℃~22℃下发酵10min~15min;8)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臭氧灭菌;9)对灭菌后的佛手柑进行再次干燥,蒸发水分,使得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含水量为3%~8%左右;干燥温度80℃~130℃;10)对产品质检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佛手柑树的鲜叶制茶;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采摘,得到新鲜的佛手柑树的鲜叶;2)对采摘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晾晒;晾晒时间为1~3天;3)晾晒后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筛选,筛选除出具有虫洞的佛手柑树的鲜叶;得到晾晒后饱满的佛手柑树的鲜叶;将筛选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翻松后,放在凉爽处进行凉青,凉青时间为0.2~0.6小时;4)对凉青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传统制茶的摇青;5)对摇青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干燥处理,温度控制在120℃~140℃,干燥时间为8~10分钟;6)对干燥后的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杀青处理,杀青温度控制在310℃~350℃;杀青时间为5~8分钟;7)将佛手柑树的鲜叶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5℃~45℃下发酵20min~30min;然后在温度为15℃~22℃下发酵10min~15min;8)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臭氧灭菌;9)对灭菌后的佛手柑进行再次干燥,蒸发水分,使得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含水量为3%~8%左右;干燥温度80℃~130℃;10)对产品质检包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臭氧灭菌时,,臭氧的浓度为0.4ppm~0.8ppm,处理时间为7小时~10小时,灭菌温度控制在5~1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佛手柑树的鲜叶的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对佛手柑树的鲜叶进行凉青采用凉青青架,所述凉青青架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竖向支柱(1)以及竖向立柱(1)之间设置的水平支架层(2);所述水平支架层(2)至少具有两层,所述水平支架层(2)上设置有晾筛(3);所述晾筛(3)上方设置有转动杆(4);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与竖向支柱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一端设置有穿过竖向立柱(1)的转动轴,所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友强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沙湾区谭坝乡绿化村经济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