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通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69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声通风窗,包括窗框,窗框中设有位于窗框外侧的外窗和位于窗框内侧的内窗,外窗和内窗之间为进风通道,外窗包括用以向室内通入空气的进风部,内窗包括两扇或两扇以上的窗扇,进风通道设有消声隔板,消声隔板的两侧分别与内窗和外窗贴合,窗框的外侧设有当窗框与安装于墙壁中时能够与墙壁贴合以吸收噪声的吸声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通过进风部向室内通入新鲜空气,新鲜空气经由进风通道进入室内,进风通道中的消声隔板能够有效地消除开窗通风所带来的噪音干扰,在保证室内通风的前提下降低噪音。

A silencing ventilating window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echoic ventilation window, which comprises a window frame, in which an outer window on the outside of the window frame and an inner window on the inside of the window frame are provided, and between the outer window and the inner window is an air inlet passage. The outer window comprises an air inlet part for indoor air entry, and the inner window comprises two or more windows, and the air inlet passage is provided with an anechoic passage. The two sides of the sound barri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indow and the outer window,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window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n acoustic layer which can be attached to the wall when the window frame is installed in the wall to absorb noise. The anechoic ventilation window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fresh air into the room through the air inlet part, and the fresh air enters the room through the air inlet passage. The noise interference caused by opening the window and ventil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eliminated by the anechoic baffle in the air inlet passage, and the low noise can be reduced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the indoor venti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声通风窗
本技术涉及建筑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消声通风窗。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各地政府也不断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但噪音污染也随之而来。诸如医院、学校、宾馆、居民了和办公楼等场所受到噪音干扰很大,另一方面为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常常需要开窗通风,窗户开启时其隔音效果会有所减弱。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室内通风、又能减少噪声干扰的窗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室内通风的基础上减小室外噪音干扰的窗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消声通风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中设有位于所述窗框外侧的外窗和位于所述窗框内侧的内窗,所述外窗和所述内窗之间为进风通道,所述外窗包括用以向室内通入空气的进风部,所述内窗包括两扇或两扇以上的窗扇,所述进风通道设有消声隔板,所述消声隔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窗和所述外窗贴合,所述窗框的外侧设有当窗框与安装于墙壁中时能够与墙壁贴合以吸收噪声的吸声层。优选地,所述消声隔板开设有消声微孔,所述消声隔板具体为多组沿纵向分布的纵向消声隔板和沿横向分布的横向消声隔板,所述消声隔板设有用以增加通气量的通气孔。优选地,所述吸声层的厚度为35mm~45mm。优选地,所述进风部为可开启的进风天窗,所述外窗的上部为外侧天窗,所述进风小天窗位于所述外侧天窗的侧部;所述内窗的上部与所述外侧天窗相对的位置设有内侧天窗,所述内侧天窗与所述进风天窗相对的一侧设有推拉窗。优选地,所述进风部为通风箱,所述通风箱位于所述外窗的上部。优选地,所述通风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为进风口,所述壳体后侧为百叶窗,所述百叶窗与所述内窗间具有使所述百叶窗朝向所述进风通道的预设角度,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百叶窗间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消声层。优选地,所述消声层包括第一消声层和第二消声层,所述第一消声层和所述第二消声层均开设有消声微孔,所述第一消声层的开孔率小于所述第二消声层,所述第一消声层和所述第二消声层均为两层,两所述第二消声层均位于两所述第一消声层之间。优选地,所述内窗和/或所述外窗为夹胶玻璃窗。优选地,所述内窗为平移式内窗,所述外窗为平推式外窗。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为双层玻璃窗,内窗和外窗之间构成进风通道,外窗设有进风部,内窗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窗扇,开启新鲜空气可由进风部经进风通道和内窗进入室内,当经由进风通道通风时,噪声也会沿进风通道传播,进风通道中设有消声隔板,消声隔板能够消除大部分噪音,从而减小噪声干扰。另外窗框外侧还设有吸声层,吸声层也能够吸收室外的噪音,进而减小室内所受到的噪音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后视图;图6为通风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后视图;图6为通风箱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提供的消声通风窗为双层窗,具体包括窗框1、外窗3和内窗2,外窗3和内窗2均设于窗框1中,外窗3位于窗框1朝向室外的一侧,内窗2位于窗框1朝向室内,外窗3和内窗2之间为进风通道,外窗3设有进风部31,内窗2包括两扇或两扇以上的窗扇,空气能够自进风部31穿过进风通道由内窗2进入室内。为减小室外的噪音对室内的影响,进风通道中设有消声隔板4,消声隔板4的两侧分别与内窗2和外窗3贴合,窗框1的外侧设有吸声层5,当窗框1与安装于墙壁中时,吸声层5能够与墙壁贴合。内窗2包括两扇或两扇以上的窗扇,进风部31通常设置在外窗3的侧部,在内窗2中,与进风部31位置相反的一侧的窗扇称为进风内窗22。进行室内通风时,只需将进风部31和进风内窗22开启,空气由进风部31进入进风通道,穿过进风内窗22后进入室内。通风过程中未将所有窗户打开,可以保证将大部分的噪音隔绝在室外,只有小部分的噪音会沿进风通道穿入室内,而进风通道中的消声隔板4能够对这一部分的噪音进行消除,进一步减少通风过程中带来的噪音。进风部31设置在外窗3的侧部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进风部31也可设置于外窗3的中部或其他位置,在此不做限定。消声隔板4采用微孔消声原理,消声隔板4开设有消声微孔,消声隔板4具体为多组沿纵向分布的纵向消声隔板41和沿横向分布的横向消声隔板42,消声隔板4设有用以增加通气量的通气孔。消声隔板4通常沿内窗2窗扇的边框设置,保证窗户的采光效果不受影响,消声隔板4的消声效果与噪声传播的路径有关,噪声传播的路径越长越曲折消声效果越好,本实施例通过多组纵向消声隔板41和横向消声隔板42将进风通道划分成多个区域,消声隔板4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将各个区域连通,新鲜空气经由通气孔穿过各个区域,增加了新鲜空气的行程,提高了消声隔板4对噪声的消除效果。消声隔板4通常为铝制隔板,铝制隔板上微孔的开孔率为1~2%,开孔直径小于1mm,铝制隔板具有密度小、强度大等优点,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其他材质的消声隔板4,在此不做限定。吸声层5的厚度为35mm~45mm,吸声层5选用多孔的环保材料,多孔材料的孔洞一方面能够吸收声波,另一方面还能减弱声波所引起的固体共振。本实施例中内窗2和外窗3之间设置了消声隔板4,当通过进风部31对室内通风时,消声隔板4能够有效地消除室外的噪声,在保证室内通风的前提下减少噪声对室内的干扰。为保证窗户的采光率不变,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选用的进风部31为可开启的进风天窗,外窗3的上部为外侧天窗,进风小天窗位于外侧天窗的侧部;内窗2的上部与外侧天窗相对的位置设有内侧天窗24,内侧天窗24与进风天窗相对的一侧设有推拉窗23。当需进行室内通风时,使用者可拉开推拉窗23进而将进风天窗打开,进风天窗开启后在将推拉窗23关闭,开启通风内窗2即可实现室内通风,本实施例中,通风内窗2为平推式窗扇,当然也可采用推拉式窗扇,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声通风窗,包括窗框(1),所述窗框(1)中设有位于所述窗框(1)外侧的外窗(3)和位于所述窗框(1)内侧的内窗(2),所述外窗(3)和所述内窗(2)之间为进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3)包括用以向室内通入空气的进风部(31),所述内窗(2)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窗扇,所述进风通道设有消声隔板(4),所述消声隔板(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窗(2)和所述外窗(3)贴合,所述窗框(1)的外侧设有当窗框(1)与安装于墙壁中时能够与墙壁贴合以吸收噪声的吸声层(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声通风窗,包括窗框(1),所述窗框(1)中设有位于所述窗框(1)外侧的外窗(3)和位于所述窗框(1)内侧的内窗(2),所述外窗(3)和所述内窗(2)之间为进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3)包括用以向室内通入空气的进风部(31),所述内窗(2)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窗扇,所述进风通道设有消声隔板(4),所述消声隔板(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窗(2)和所述外窗(3)贴合,所述窗框(1)的外侧设有当窗框(1)与安装于墙壁中时能够与墙壁贴合以吸收噪声的吸声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隔板(4)开设有消声微孔,所述消声隔板(4)具体为多组沿纵向分布的纵向消声隔板(41)和沿横向分布的横向消声隔板(42),所述消声隔板(4)设有用以增加通气量的通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层(5)的厚度为35mm~45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消声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31)为可开启的进风天窗,所述外窗(3)的上部为外侧天窗,所述进风小天窗位于所述外侧天窗的侧部;所述内窗(2)的上部与所述外侧天窗相对的位置设有内侧天窗(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祖蔡国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榕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