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升降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65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升降脚手架,包括基板,基板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轮子,基板上方右边设置有多个第一顶板,基板上方左边设置有第二顶板;每个第一顶板与基板之间均设置有两组相同的伸缩式支撑机构,第二顶板与基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交叉支架,两组伸缩式支撑机构和交叉支架均以基板上表面上、与长边平行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交叉支架上、下两端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分别与基板上表面和第二顶板下表面上的滑槽滑动连接;交叉支架与基板之间铰接有一电动推杆,并通过电动推杆的伸缩以实现第二顶板的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脚手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Multifunctional lifting scaffold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ulti-functional lifting scaffold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which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 plurality of wheel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under the base plate, a plurality of first roof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right side of the base plate, a second roof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left side of the base plate, and two sets of the same telescopic support mechanism are arranged between each first roof plate and the base plate. At least two sets of cross-bracket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roof and the base plate, and the two sets of telescopic support mechanisms and cross-bracket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plate and parallel to the long side of the center line;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cross-bracket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slider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plate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roof plate. The cross bracket and the base plate are articulated with an electric push rod, and the second roof is lifted and lowered by the expansion of the electric push rod; the scaffold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in structure design, which can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ensure the personal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升降脚手架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辅助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升降脚手架。
技术介绍
在建筑行业中,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主要是为了施工人员上下作业,脚手架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而且脚手架工程会影响到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这种支撑形式存在如下缺点:脚手架结构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搭设速度慢,需要重复拆装,用时过长,影响整个工程工期,而对于施工人员而言,拆装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此外,对于工程经济而言,脚手架的用钢量较大,而且脚手架的使用周转次数少,施工成本高。而且在施工中,这种结构的脚手架不便于运送材料或者工具,在现有技术中,施工人员均采用滑轮和绳索的简单机构吊运,但是这样临时安装的机构,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一些私人的施工场地上,施工人员甚至使用“扔”的方式,运送材料或者工具,例如:砖块,榔头等,这样施工方式而引起的事故已经很多了,但是在如今社会中这样的施工方式还是非常常见的。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机械化的设计,提高了脚手架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例如申请号为“201520293846.9”,名称为“一种可移动液压式整体升降楼板脚手架”的中国技术专利,该方案包括基座、连接在基座上的基座脚轮、与基座相互平行的上部承台以及连接在上部承台和基座之间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是四组均匀间隔对称于基座中心的剪叉式支撑结构,所述基座与剪叉式支撑结构之间连接有承力架,所述剪叉式支撑结构包括剪叉式升降杆组以及与剪叉式升降杆组下端连接的液压缸;所述剪叉式升降杆组的上端的一端头与上部承台固定连接、另一端头连接有沿着上部承台上的滑道梁滑动的滑轮;所述剪叉式升降杆组的下端的一端头与承力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头连接有沿着承力架上的轨道梁滑动的滚轮,剪叉式升降杆组连接滚轮的一端同时与液压缸的液压棒连接。该技术方案将液压缸作为动力元件,通过液压棒的伸长和缩短,控制剪叉式升降杆组的升降,以实现脚手架整体的升高和降低,但是由于该脚手架中包含四组均匀设置的剪叉式升降杆组,所以相应设置有四个液压缸分别控制对应的剪叉式升降杆组。但是,该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当需要有人员更换或者材料、工具运输时,则需要整体降低,影响施工进度,如果有多人在上面进行施工时,该上部承台只能升高至同一高度,不能分别对不同高度进行施工,影响工作效率。所以,设计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脚手架结构不合理,人员、材料、工具运送不方便,且脚手架只能升高至同一高度,不能同时在多个高度进行施工,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升降脚手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轮子,所述基板上方右边设置有多个第一顶板,所述基板上方左边设置有第二顶板;每个所述第一顶板与基板之间均设置有两组相同的伸缩式支撑机构,所述第二顶板与基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交叉支架,两组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和交叉支架均以所述基板上表面上、与长边平行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交叉支架上、下两端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分别与基板上表面和第二顶板下表面上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交叉支架与所述基板之间铰接有一电动推杆,并通过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以实现所述第二顶板的升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包括两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固定设置于设置于所述基板和第一顶板之间;两个所述伸缩杆之间设置有一正反牙丝杆,所述正反牙丝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伸缩杆底端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正反牙丝杆上正牙螺纹和反牙螺纹上均设置有一螺母;所述正反牙丝杆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螺母和距离最近的伸缩杆顶端侧面之间铰接有一支撑杆;所述基板上、两组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侧的第一齿轮啮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伸缩杆底端侧面固定设置有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嵌入有一深沟球轴承,所述正反牙丝杆端部伸入所述深沟球轴承内、与所述深沟球轴承内圈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基板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套筒、支杆和支撑板,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基板下表面上,所述支杆一端伸入所述套筒内,所述支杆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侧面设置有紧固螺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顶板上表面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包括均匀分布且固定在第一顶板上表面四周的直杆,固定于所述直杆上的栏杆,所述栏杆一侧设置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上设置有安全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脚手架,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顶板和一个第二顶板,在施工时,第二顶板相当于输送带,主要用于运输材料和工具,在第一顶板上的施工人员不需要重复升降,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设置多个第一顶板,每个第一顶板下方的伸缩式支撑机构,只由一个电机驱动,保证升降平衡,而且多个第一顶板能够停在不同高度进行施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脚手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脚手架两组伸缩式支撑机构整体示意图。图中:1、基板;2、第一顶板;3、第二顶板;4、伸缩杆;5、正反牙丝杆;6、螺母;7、第一齿轮;8、电机;9、传动轴;10、第二齿轮;11、固定块;12、轮子;13、交叉支架;14、滑块;15、电动推杆;16、直杆;17、栏杆;18、防护门;19、安全锁;20、深沟球轴承;21、电源模块;22、套筒;23、支杆;24、支撑板;25、紧固螺钉;26、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特别指出,本技术的术语“上”、“下”、“左”、“右”、“顶面”、“底面”、“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升降脚手架,包括基板1,基板1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轮子12,基板1上方右边设置有多个第一顶板2,基板1上方左边设置有第二顶板3;每个第一顶板2与基板1之间均设置有两组相同的伸缩式支撑机构,第二顶板3与基板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交叉支架13,两组伸缩式支撑机构和交叉支架13均以基板1上表面上、与长边平行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交叉支架13上、下两端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分别与基板1上表面和第二顶板3下表面上的滑槽滑动连接;交叉支架13与基板1之间铰接有一电动推杆15,并通过电动推杆15的伸缩以实现第二顶板3的升降。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顶板2(附图中仅表示出一个),以实现施工中,同时对多个高度进行作业,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顶板3作为输送带,为高处施工人员运送材料或者工具,避免来回升降而导致降低工作效率,第二顶板3通过与基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升降脚手架,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轮子(1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方右边设置有多个第一顶板(2),所述基板(1)上方左边设置有第二顶板(3);每个所述第一顶板(2)与基板(1)之间均设置有两组相同的伸缩式支撑机构,所述第二顶板(3)与基板(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交叉支架(13),两组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和交叉支架(13)均以所述基板(1)上表面上、与长边平行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交叉支架(13)上、下两端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分别与基板(1)上表面和第二顶板(3)下表面上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交叉支架(13)与所述基板(1)之间铰接有一电动推杆(15),并通过所述电动推杆(15)的伸缩以实现所述第二顶板(3)的升降;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包括两个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固定设置于所述基板(1)和第一顶板(2)之间;两个所述伸缩杆(4)之间设置有一正反牙丝杆(5),所述正反牙丝杆(5)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伸缩杆(4)底端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正反牙丝杆(5)上正牙螺纹和反牙螺纹上均设置有一螺母(6);所述正反牙丝杆(5)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7);所述螺母(6)和距离最近的伸缩杆(4)顶端侧面之间铰接有一支撑杆(26);所述基板(1)上、两组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一电机(8),所述电机(8)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一传动轴(9),所述传动轴(9)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分别与两侧的第一齿轮(7)啮合;所述伸缩杆(4)底端侧面固定设置有一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内嵌入有一深沟球轴承(20),所述正反牙丝杆(5)端部伸入所述深沟球轴承(20)内、与所述深沟球轴承(20)内圈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多功能升降脚手架,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轮子(1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方右边设置有多个第一顶板(2),所述基板(1)上方左边设置有第二顶板(3);每个所述第一顶板(2)与基板(1)之间均设置有两组相同的伸缩式支撑机构,所述第二顶板(3)与基板(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交叉支架(13),两组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和交叉支架(13)均以所述基板(1)上表面上、与长边平行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交叉支架(13)上、下两端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分别与基板(1)上表面和第二顶板(3)下表面上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交叉支架(13)与所述基板(1)之间铰接有一电动推杆(15),并通过所述电动推杆(15)的伸缩以实现所述第二顶板(3)的升降;所述伸缩式支撑机构包括两个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固定设置于所述基板(1)和第一顶板(2)之间;两个所述伸缩杆(4)之间设置有一正反牙丝杆(5),所述正反牙丝杆(5)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伸缩杆(4)底端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正反牙丝杆(5)上正牙螺纹和反牙螺纹上均设置有一螺母(6);所述正反牙丝杆(5)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7);所述螺母(6)和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夏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丁子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