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97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至少在中国还没有的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以图达到使天桥轻型化,降低工程造价,不影响跨线桥的整个工程规模,景观效果佳,不影响地面的交通,也不会与地下管线造成冲突。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吊杆悬挂于跨线桥下的并与跨线桥相平行的人行天桥主桥,主桥包括桥板、两根主纵梁、双主纵梁之间等距设置的横梁、桥板两侧的栏杆组件;主桥的两端设有引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城市街区行人过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常规城市人行天桥,尤其是一种与城市跨线桥交叉设置的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适用于城市街区行人过街。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按照结构区分,常见的过街天桥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悬挂式结构、承托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一)悬挂式结构。悬挂式结构的过街天桥以桥栏杆为主要承重部件,供行人通过的桥板悬挂在作为承重梁的桥栏杆上,桥板本身并不承重。这种结构的过街天桥将结构性部件和实用型部件结合在了一起,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降低工程造价,但是这种结构的过街天桥桥栏杆异常粗大结实,行人在桥上的视线会被栏杆遮挡,粗壮的桥栏杆很难给人以美的感受,因而在城市景观功能方面有所欠缺,且跨径较短。(二)承托式结构。承托式结构的过街天桥将承重的桥梁直接架设在桥墩上,为常规梁墩组合结构,梁高随着跨径的增加而变高,下部结构工程量较大,造价相对较高,为目前最为常规的一种结构形式。(三)混合式结构。混合式结构的过街天桥是上述两种结构的结合体,桥栏和桥梁共同作为承重结构分担桥的荷载。这种结构往往通透性差,景观效果不好,造价高。除了上述三种主流结构,还有一些城市在某些街区将悬索桥、斜拉桥的结构用于过街天桥的建筑,但这些特殊结构的过街天桥大多造价昂贵,之所以选择,大多是出于城市景观的考虑,并非过街天桥的主流。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跨线桥往往需同时考虑人行过先进设施,当人行过街设施与跨线桥存在交叉点或线位重复时,如果采用常规人行天桥结构,除存在常规结构造价高、下部构件多、跨径大时结构厚度大、景观效果不好等局限性外,还会因为人行桥的构造高度增加而抬高整个跨线桥控制点标高,影响整个工程规模。另外,人行桥的下部结构,会对地面交通产生制约,在地下管线密集的位置还会造成基础与管线的冲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至少在中国还没有的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以图达到使天桥轻型化,降低工程造价,不影响跨线桥的整个工程规模,景观效果佳,不影响地面的交通,也不会与地下管线造成冲突。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吊杆悬挂于跨线桥下的并与跨线桥相平行的人行天桥主桥,主桥包括桥板、两根主纵梁、双主纵梁之间等距设置的横梁、桥板两侧的栏杆组件;主桥的两端设有引桥。所述桥板自下而上依次由桥面钢板、粘结层、铺装层组成。所述天桥主桥两端的引桥与主桥形成H形,引桥本身呈S形;引桥的末端设有双向扶梯和垂直电梯。所述吊杆仅有刚性的竖吊杆,其上端由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的单向铰与跨线桥钢箱梁横隔板连接,竖吊杆的下端通过接头与主纵梁及横梁固接。所述吊杆为柔性的竖吊杆与刚性的斜吊杆相结合,竖、斜吊杆的上端由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的单向铰与跨线桥钢箱梁横隔板连接,竖、斜吊杆的下端通过接头与主纵梁及横梁固接。所述主纵梁为无缝方钢管,横梁为方钢管,竖吊杆为无缝圆钢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天桥以跨线桥为主要承重部件,承担着人群荷载和天桥恒载,由于天桥桥板本身不承重,将使天桥轻型化,不仅避免了过多的下部支撑结构,有利于地面交通组织和地下管线设置,而且降低了人行桥的自重和用钢量,减薄了天桥结构厚度,降低了常规设计下跨线桥的控制点标高,降低了整个工程的造价;同时也使得整个天桥通透性良好,跨度大,轻盈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天桥的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天桥主桥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天桥主桥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天桥主桥的横截面图(没有斜吊杆)。图5是本专利技术天桥主桥的横截面图(有斜吊杆)。图6是本专利技术天桥主梁的平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纵横梁、吊杆、斜吊杆接头处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一通过刚性的竖吊杆1-3悬挂于城市跨线桥下的并与跨线桥相平行的轻型人行天桥。本例路口跨线桥的主桥桥跨组成为3×30m+(50+70+50)m+3×30m=350m(即第一联和第三联每隔30m设一桥墩,第二联在70m跨的两头和两50m跨的端头设墩),第一、三联上部结构为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第二联上部结构为等截面钢箱梁连续梁,为保证桥梁造型美观和线条的连续性,所有各联均采用2m梁高。为了不影响进出交叉口车辆的视距,主桥在交叉口内不设墩,采用70m一跨直接跨越,其中50+70+50m的钢箱梁为单箱三室截面,梁高均为2.0m,底板宽度均为11m,悬臂长度均为2.5m,钢箱梁横隔板厚度为14mm,横隔板及悬臂挑梁均为每隔180cm设置一道。为保证交叉路口的视距,人行天桥也采用不设墩的结构形式,考虑到桥下净空限制因素,对于70m跨人行天桥主桥1采用悬挂于跨线桥主桥梁底的轻型双主梁结构,主桥1的桥面宽度为0.25m(栏杆)+5m+0.25m(栏杆)=5.5m,桥板自下而上依次由桥面钢板1-5、粘结层1-6、铺装层1-7组成。人行天桥主纵梁1-1采用220mm×220mm×12mm无缝方钢管,主纵梁通过刚性的竖吊杆1-3悬挂于跨线桥钢箱梁横隔板5上,具体做法是提前在所述钢箱梁横隔板内预埋吊杆连接件,考虑到跨线桥因活载变形和震动对连接处产生的结构疲劳和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该连接件采用单向铰连接,即竖吊杆1-3与所述钢箱梁横隔板在结合处水平方向可以自由转动,该竖吊杆1-3采用Φ152mm×8mm的无缝圆钢管,吊杆纵向间距为5.4m,两根主纵梁1-1之间通过150mm×150mm×8mm的方钢管横梁1-2连接,横梁间距为0.5m,竖吊杆下端、主纵梁、横梁三者均通过接头1-10焊接,以增加纵向稳定性,接头的外面还设有接头盖板1-11。桥面两侧设有栏杆组件1-4。所述人行天桥主桥1两端的引桥2与主桥形成H形,引桥本身呈S形,引桥主梁采用等高度的钢箱梁结构,其末端设有双向扶梯3和垂直电梯4。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竖吊杆1-3采用柔性的吊杆,如:粗钢筋(精扎螺纹钢),平行钢丝束,柔性的竖吊杆与跨线桥钢箱梁横隔板5的连接为锚固,与双主纵梁1-1的连接也可以为锚固。为增加天桥横向稳定性,在跨线桥钢箱梁横隔板5与主纵梁1-1之间设置有斜吊杆1-9,斜吊杆与上面的钢箱梁横隔板5与例1一样采用单向铰结构(在与横隔板的联接处可用接头过渡成与板垂直),即可以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而斜吊杆与下面的主纵梁可以是焊接,也可以螺栓连接,连接处具有接头1-10,接头外装有接头盖板1-11。本专利技术中无论是竖吊杆还是斜吊杆,可选择圆钢管或方钢管,根据具体要求而定。对于天桥的伸缩结构设计,与常规悬挂结构不同,悬挂的受力主体——跨线桥在温度变形下应与天桥同时伸缩,故需要在天桥两端设伸缩装置时,必须同时考虑跨线桥的伸缩方式,两者必须保持同一方向,若跨线桥在一端设置固定支座,天桥的固定端也必须设置在此处。上下两层桥必须协调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吊杆悬挂于跨线桥下的并与跨线桥相平行的人行天桥主桥(1),主桥包括桥板、两根主纵梁(1-1)、双主纵梁之间等距设置的横梁(1-2)、桥板两侧的栏杆组件(1-4);主桥的两端设有引桥(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吊杆悬挂于跨线桥下的并与跨线桥相平行的人行天桥主桥(1),主桥包括桥板、两根主纵梁(1-1)、双主纵梁之间等距设置的横梁(1-2)、桥板两侧的栏杆组件(1-4);主桥的两端设有引桥(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板自下而上依次由桥面钢板(1-5)、粘结层(1-6)、铺装层(1-7)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桥主桥(1)两端的引桥(2)与主桥形成H形,引桥本身呈S形;引桥的末端设有双向扶梯(3)和垂直电梯(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悬挂于跨线桥下的轻型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仅有刚性的竖吊杆(1-3),其上端由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的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华李小刚蒋鹰冲郭文复王紫娟郭忠陈阶亮郑斐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