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199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盖结构,包括电池盖板、正极极柱、正极铆钉、正极连接片、负极极柱、负极铆钉及负极连接片,正极极柱及正极连接片通过正极铆钉铆接在电池盖板上,负极极柱及负极连接片通过负极铆钉铆接在电池盖板上,正极极柱和/或负极极柱的三个侧面上部与相应极柱的上表面之间都设有斜面,斜面为向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的上表面中心方向倾斜的斜面,三个侧面为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的两相对长侧面及远离电池盖板中部的一个短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正极极柱和/或负极极柱三个侧面上部与上表面之间设有斜面,可以避免因正极极柱和/或负极极柱边缘过于尖锐,在极柱与电池壳体短路时熔破壳体,造成电解液泄露进而引发着火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盖结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而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可靠性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制造和运输过程中,电池由于放置不当或者外界碰撞而发生倾倒,从而和其它电芯发生短路。此时电池电量虽然比较低,仍然存在两个风险:电池盖的极柱边缘与其它电芯壳体短路,导致壳体熔破漏液;或者极柱边缘与其它电芯短路,产生电火花,引燃电解液。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盖结构,以解决壳体融破漏液、引燃电解液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盖结构,包括电池盖板、正极极柱、正极铆钉、正极连接片、负极极柱、负极铆钉及负极连接片,所述正极极柱及所述正极连接片通过所述正极铆钉铆接在所述电池盖板上,所述负极极柱及所述负极连接片通过所述负极铆钉铆接在所述电池盖板上,所述正极极柱和/或所述负极极柱的三个侧面上部与相应极柱的上表面之间都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为向所述正极极柱或所述负极极柱的上表面中心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三个侧面为所述正极极柱的两个相对长侧面及远离所述电池盖板中部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盖板(1)、正极极柱(2)、正极铆钉(3)、正极连接片(4)、负极极柱(5)、负极铆钉(6)及负极连接片(7),所述正极极柱(2)及所述正极连接片(4)通过所述正极铆钉(3)铆接在所述电池盖板(1)上,所述负极极柱(5)及所述负极连接片(7)通过所述负极铆钉(6)铆接在所述电池盖板(1)上,所述正极极柱(2)和/或所述负极极柱(5)的三个侧面上部与相应极柱的上表面之间都设有斜面(210),所述斜面(210)为向所述正极极柱(2)或所述负极极柱(5)的上表面中心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三个侧面为所述正极极柱(2)的两个相对长侧面及远离所述电池盖板(1)中部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盖板(1)、正极极柱(2)、正极铆钉(3)、正极连接片(4)、负极极柱(5)、负极铆钉(6)及负极连接片(7),所述正极极柱(2)及所述正极连接片(4)通过所述正极铆钉(3)铆接在所述电池盖板(1)上,所述负极极柱(5)及所述负极连接片(7)通过所述负极铆钉(6)铆接在所述电池盖板(1)上,所述正极极柱(2)和/或所述负极极柱(5)的三个侧面上部与相应极柱的上表面之间都设有斜面(210),所述斜面(210)为向所述正极极柱(2)或所述负极极柱(5)的上表面中心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三个侧面为所述正极极柱(2)的两个相对长侧面及远离所述电池盖板(1)中部的一个短侧面,或为所述负极极柱(5)的两个相对长侧面及远离所述电池盖板(1)中部的一个短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极柱绝缘罩(8)及负极极柱绝缘罩(9),所述正极极柱绝缘罩(8)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健程君张子轮
申请(专利权)人: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