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106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包括内壳体、外壳体、配水块、进水管、冷却器、出水分配机构、出水管、端盖、底座、外衬圈、外压头、内衬圈、内压头,出水分配机构将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空腔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当只有上端的进水管向配水块配泵入水时,水先经缓冲腔缓冲后再经分配孔向两侧泵水,水经冷却器流入配液室内,由于下端的进水管并不工作,因此,滑块上端的压力大于上端的压力,滑块下移将第一出水孔堵住,水先后经位于配液板上端的第一出水孔及第二出水孔排出,从而对上半部分腔体进行冷却。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仅密封可靠,而且通过控制进水管的进水情况即可实现不同的冷却模式,有效提高散热效果及能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
技术介绍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相比传统工业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普通电机一样,新能源驱动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机械结构三大部分组成。但由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大,导致发热较为严重,往往采用风冷或者采用水冷,由于驱动电机体积较小,采用风冷时受制于散热面积小的原因,导致散热效果不佳,因此往往采用水冷方案,由于现有的水冷设计方案,往往直接在电机外壳上设置水冷环管或环形水槽,冷水直接进入水冷环管或环形水槽对驱动电机壳体进行冷却,其散热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由于驱动电机有高功率运行端,也有低功率运行端,单一的冷却方式会造成能源的浪费,。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该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不仅密封可靠,而且通过控制进水管的进水情况即可实现不同的冷却模式,有效提高散热效果及能源的利用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包括内壳体、外壳体、配水块、进水管、冷却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外壳体、配水块、进水管、冷却器、出水分配机构、出水管、端盖、底座、外衬圈、外压头、内衬圈、内压头,所述的外壳体位于内壳体外侧,所述的外壳体与内壳体一体相连,所述的配水块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配水块的数量为2件,沿内壳体上下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进水管贯穿外壳体且插入配水块内,所述的进水管与外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冷却器插装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且位于配水块外侧,所述冷却器的数量不少于4件,沿所述内壳体均匀布置,所述的出水分配机构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出水分配机构的数量为2件,沿内壳体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出水管贯穿外壳体且插入出水分配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外壳体、配水块、进水管、冷却器、出水分配机构、出水管、端盖、底座、外衬圈、外压头、内衬圈、内压头,所述的外壳体位于内壳体外侧,所述的外壳体与内壳体一体相连,所述的配水块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配水块的数量为2件,沿内壳体上下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进水管贯穿外壳体且插入配水块内,所述的进水管与外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冷却器插装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且位于配水块外侧,所述冷却器的数量不少于4件,沿所述内壳体均匀布置,所述的出水分配机构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出水分配机构的数量为2件,沿内壳体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出水管贯穿外壳体且插入出水分配机构内,所述的出水管与外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端盖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外侧,所述的端盖与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底座位于外壳体下端,所述的底座与外壳体焊接相连,所述的外壳体还设有外衬圈,所述的外衬圈与外壳体紧配相连,所述的端盖还设有外压头,所述的外压头与端盖焊接相连,所述的内壳体还设有内衬圈,所述的内衬圈与内壳体紧配相连,所述的内压头位于端盖一侧且位于外压头内侧,所述的内压头与端盖焊接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体还设有第一密封衬圈,所述的第一密封衬圈材质为紫铜,所述的第一密封衬圈与内壳体紧配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体还设有第二密封衬圈,所述的第二密封衬圈材质为紫铜,所述的第二密封衬圈与内壳体紧配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聚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