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锚具防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96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锚具防护罩,主要用于斜拉索以及吊杆索的锚具防护。其特点是它呈双台阶帽形结构,由上帽罩11、上帽沿12、下帽筒13和下帽沿14连接而成,上帽沿12连接于上帽罩11下端周边,其外缘与下帽筒13上端相连,下帽沿14连接于下帽筒13下端周边,上帽罩11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111。使用时,将该新型锚具防护罩罩置于拉索锚具的锚具外,与锚具通过螺纹直接配合,这样能有效保护拉索锚具,防止水份等有害物质浸入锚具以及索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罩,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锚具防护罩。主要用于斜拉索以及吊杆索的锚具防护。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锚具拉索其端部的锚具外表面与外界直接接触,水份等有害物质会浸入锚具以及索体,或接触锚具,导致锚具和索体的锈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保护锚具防止锚具和索体锈蚀的新型锚具防护罩。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锚具防护罩,其特点是它呈双台阶帽形结构,由上帽罩、上帽沿、下帽筒和下帽沿连接而成。上帽沿连接于上帽罩下端周边,其外缘与下帽筒上端相连;下帽沿连接于下帽筒下端周边;上帽罩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使用时,将该新型锚具防护罩罩置于拉索锚具的锚具外,与锚具通过螺纹直接配合,这样能有效保护拉索锚具,防止水份等有害物质浸入锚具以及索体。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本技术锚具防护罩的锚具拉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本技术为一种新型锚具防护罩。呈双台阶帽形结构,由上帽罩11、上帽沿12、下帽筒13和下帽沿14连接而成。上帽沿12连接于上帽罩11下端周边,其外缘与下帽筒13上端相连,下帽沿14连接于下帽筒13下端周边。上帽罩11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111。如图2,图2为采用本技术锚具防护罩的锚具拉索2实施例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新型锚具防护罩通过上帽罩11内壁面上的内螺纹111与锚具21外螺纹相连;下帽筒13套置于锚具拉索的锚固螺母22的外,下帽沿14压在与拉索配套使用的锚垫板23上。再在锚具防护罩与拉索锚具的锚具之间的缝隙内填充防腐性有机化合物3。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锚具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它呈双台阶帽形结构,由上帽罩(11)、上帽沿(12)、下帽筒(13)和下帽沿(14)连接而成,上帽沿(12)连接于上帽罩(11)下端周边,其外缘与下帽筒(13)上端相连,下帽沿(14)连接于下帽筒(13)下端周边,上帽罩(11)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11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锚具防护罩,主要用于斜拉索以及吊杆索的锚具防护。其特点是它呈双台阶帽形结构,由上帽罩11、上帽沿12、下帽筒13和下帽沿14连接而成,上帽沿12连接于上帽罩11下端周边,其外缘与下帽筒13上端相连,下帽沿14连接于下帽筒13下端周边,上帽罩11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111。使用时,将该新型锚具防护罩罩置于拉索锚具的锚具外,与锚具通过螺纹直接配合,这样能有效保护拉索锚具,防止水份等有害物质浸入锚具以及索体。文档编号E01D19/00GK2714618SQ20042006247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赵军, 宁世伟, 卞安根, 朱建龙, 薛花娟 申请人:江苏法尔胜新日制铁缆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锚具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它呈双台阶帽形结构,由上帽罩(11)、上帽沿(12)、下帽筒(13)和下帽沿(14)连接而成,上帽沿(12)连接于上帽罩(11)下端周边,其外缘与下帽筒(13)上端相连,下帽沿(14)连接于下帽筒(13)下端周边,上帽罩(11)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1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宁世伟卞安根朱建龙薛花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法尔胜新日制铁缆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