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9965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相机组、第二相机组、主控系统。所述第一相机组安装在第一杆位上,所述第二相机组安装在第二杆位上。第一相机组用于拍摄相邻第一杆位、第二杆位之间车位监控图像;第二相机组用于拍摄第一杆位的远端车位监控图像;主控系统对第二相机组拍摄的远端车位监控图像进行识别,确定远端车位是否有车,进而辅助第一相机组共同对第一杆位的远端车位进行管理,解决了路侧平行停车管理中,由于杆位间距长、杆位上图像采集设备的拍摄视角受限,而导致远端车位状态难以确定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路侧平行停车管理中,车位状态判定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侧停车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管理者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会在城市道路两侧设置部分车位,方便驾车人。城市路侧停车(也称路侧占道停车或路内停车)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题,该类停车位的特点:车辆停放方向与道路方向一致,前后车辆会互相遮挡车牌,给管理者带来视角不佳的问题。城市的路侧停车场一般都是全开放式的停车位,车辆进出不受道闸等的约束,当前普遍由人工进行管理或辅助PDA人工管理,存在停车计费不规范、计时精度低、漏收费、乱收费、取证不足、难追溯、不能全天候管理等问题。在工管理的情况下,每个收费员实际能管理的车位极其有限,以一个路侧平行停车(停车方向平行于道路方向,车头接车尾模式,又称一字型停车)的标准车位长6米计算,20个车位的长度在120米以上,由于该类路侧车位在车辆停稳后,存在前后遮挡视角的问题,常常难以静态观测多辆车的车牌,需要人员反复往返目标车位近距离观测取证,给管理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存在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员安全隐患大等问题。近年来部分城市试行基于地磁传感器的路侧停车管理,依靠埋设于车位的地磁传感器提供触发信号,确定泊位是否被占用。这一方案依然是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地磁传感器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完成车牌和车辆照片的取证。也有部分城市使用视频桩设备进行停车管理,在每个停车位部署一个低矮的视频桩设备,对车辆进行抓拍取证,存在视野范围小、容易被遮挡、光干扰严重、需要大面积破坏路面、施工量大、成本高、难以应对不规范停车等问题。新近也出现了在高位的监控杆上架设相机管理路侧停车的技术方案。该类方案采用单个监控杆上部署多台相机,联合管理视野范围内的车位。这类设备在使用时会面临单一视角的问题,即相机在同一个杆位集中安装,造成观测视角单一,各相机在观测目标车位时,视角角度非常接近,且抗干扰能力弱,这一点在路侧平行车位的场景中尤为突出。如图1所示,路侧平行停车管理一般是连片管理,常会沿着道路连续部署多个杆位,为了规避车的前大灯对相机设备的干扰,或相机设备的补光灯正面干扰驾驶人(部分城市禁止该行为),各杆位的相机设备通常采用从车尾方向拍摄的模式叠加部署。一般的,路侧平行停车的管理中,每个监控杆一般高度在6米左右,每一杆位可管理若干个车位,当每个杆位管理多个车位时,杆位间的距离拉长,远端车位上的车辆会出现重叠遮挡,基本无法判断被遮挡的车位上是否有车辆,因此给检测图像目标和停车管理带来图像源头的难题,严重限制了该方案的可靠性和管理更多车位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以解决路侧平行停车管理中,由于杆位间距长、杆位上图像采集设备的拍摄视角受限,而导致远端车位状态难以确定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路侧平行停车管理中,车位状态判定的准确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相机组,用于拍摄第一监控区域的图像;第二相机组,用于拍摄第二监控区域的图像;所述第一监控区域包含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主控系统,用于对所述第一监控区域的图像进行识别处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一停车事件信息;以及对所述第二监控区域的图像进行识别处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二停车事件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二停车事件信息,对所述车位的第一停车事件信息进行修正。优选的,所述第一相机组安装在第一杆位上,所述第二相机组安装在第二杆位上;所述第一杆位和所述第二相机组为车位旁的相邻杆位。优选的,所述第一监控区域为包含所述第一杆位和所述第二杆位之间车位的区域。优选的,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为包含所述第二杆位近处车位的区域。优选的,所述第一停车事件信息包括车位的第一车位状态。优选的,所述第二停车事件信息包括车位的第二车位状态。优选的,所述主控系统根据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二车位状态,对所述车位的第一车位状态进行修正。优选的,所述第一相机组包括至少一个摄像机;所述第一相机组中每个摄像机的监控区域至少包含一个车位区域。优选的,所述第二相机组包括至少一个摄像机;所述第二相机组中每个摄像机的监控区域至少包含一个车位区域。优选的,所述第二相机组中的摄像机为红外摄像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通过采用第二相机组,从另一个较近的距离和较宽的视角,拍摄的第一相机组远端车位的监控图像,并对该监控图像进行识别,进而辅助修正和确定第一相机组远端车位的状态,进而解决了路侧平行停车管理中,由于杆位间距长、杆位上图像采集设备的拍摄视角受限,而导致远端车位状态难以确定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路侧平行停车管理中,车位状态判定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路侧平行停车管理的场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系统的应用场景图;图4是图3中第一相机组在杆位上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中第二相机组在杆位上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相机组110、第二相机组120、主控系统130。第一相机组110、第二相机组120分别与主控系统130通信连接。第一相机组110和第二相机组120为关联相机组;第一相机组110包括至少一个摄像机,每个摄像机至少管理一个车位,可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而定;第二相机组120包括至少一个摄像机,每个摄像机至少管理一个车位,可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而定。第一相机组110用于拍摄第一监控区域的图像。第二相机组120用于拍摄第二监控区域的图像。所述主控系统130用于对所述第一监控区域图像进行识别处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一停车事件信息;以及对所述第二监控区域的图像进行识别处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二停车事件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二停车事件信息,对所述车位的第一停车事件信息进行修正。进一步地,第一相机组110中的摄像机可采用网络摄像机;进一步地,由于第一相机组110中的摄像机除了用于通过拍摄的图像确定车位上是否有车(即车位状态)外,还用于确定车辆的车牌号,所以第一相机组110中的摄像机需要采用高像素的摄像机。进一步地,第二相机组120主要用于确定第一杆位1的远端车位上是否有车,因此对图像的清晰度不像第一相机组110中的摄像机要求那么高,所以可考虑采用成本稍低的摄像机,以降低本装置的造价成本,以及不易受到车辆前大灯光线的干扰。进一步地,第二相机组120中用于管理第二杆位2正下方车位或者最近车位的摄像机,可采用广角摄像机,以便容易覆盖所述车位。进一步地,第二相机组120中的摄像机可采用常用的监控摄像机,如枪型摄像机、球型摄像机等;采用球型摄像机的好处在于,其拍摄角度、焦距无需通过手动设定。进一步地,由于车辆在行驶时,发动机有热辐射,因此,第二相机组120中的摄像机还可采用红外摄像机。通过红外摄像机采集第二监控区域的红外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相机组(110),用于拍摄第一监控区域的图像;第二相机组(120),用于拍摄第二监控区域的图像;所述第一监控区域包含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主控系统(130),用于对所述第一监控区域的图像进行识别处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一停车事件信息;以及对所述第二监控区域的图像进行识别处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二停车事件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二停车事件信息,对所述车位的第一停车事件信息进行修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路侧停车相邻杆位间视角互补的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相机组(110),用于拍摄第一监控区域的图像;第二相机组(120),用于拍摄第二监控区域的图像;所述第一监控区域包含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主控系统(130),用于对所述第一监控区域的图像进行识别处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一停车事件信息;以及对所述第二监控区域的图像进行识别处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二停车事件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监控区域中的车位的第二停车事件信息,对所述车位的第一停车事件信息进行修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机组(110)安装在第一杆位(1)上,所述第二相机组(120)安装在第二杆位(2)上;所述第一杆位(1)和所述第二相机组(120)为车位旁的相邻杆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控区域为包含所述第一杆位(1)和所述第二杆位(2)之间车位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军项炎平
申请(专利权)人:智慧互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