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凤英专利>正文

一种内循环真空水稻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9878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真空水稻烘干装置,包括加工箱、和底座,所述加工箱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左右两侧设有方便装置搬运的滚轮,所述底座上端两侧对称设有支撑套,支撑套上端孔处滑动配合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与加工箱底部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套内部设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搬运,抗震性能好,能够对物料进行循环干燥处理,在对物料循环的过程中可以最大化的将物料打散,从而有助于保证物流的干燥效果,这里还能使得物料处于负压状态下干燥,从而有助于水分的快速蒸发,进一步提高了物料的干燥效率,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真空水稻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设备
,具体是一种内循环真空水稻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产量占50%,商品粮占50%以上。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水稻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我国水稻种植户大多采用自然干燥的方法,效率低、效果差、易污染、损失大。每年水稻收获后由于脱粒、晾晒、贮存、运输等造成的损失高达15%,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5%的标准,而在这些损失中,因气候潮湿使湿谷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高达5%以上。欧美等发达国家谷物收获后机械化干燥率达95%,损失率在1%左右,若能使我国谷物收获后机械化干燥率提高到50%,则可将谷物总体损失降低到3%以下。即使丰产丰收后遇上灾害性天气,机械化烘干也可使水稻及时干燥,降低霉变损失。为了实现对水稻的有效烘干,现有专利号为CN206563477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水稻烘干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对物料的翻料效果较差,进而导致了装置的干燥效果较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真空水稻烘干装置,包括加工箱(1)、和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箱(1)下方设有底座(6),所述底座(6)左右两侧设有方便装置搬运的滚轮(7),所述底座(6)上端两侧对称设有支撑套(11),支撑套(11)上端孔处滑动配合有支撑杆(9),支撑杆(9)上端与加工箱(1)底部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套(11)内部设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将支撑套(11)和支撑杆(9)连接固定,所述加工箱(1)左上侧设有下料管(28),下料管(28)上端设有下料斗(29),下料斗(29)上端活动设有封盖(30),所述加工箱(1)上端中间位置设有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设有转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真空水稻烘干装置,包括加工箱(1)、和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箱(1)下方设有底座(6),所述底座(6)左右两侧设有方便装置搬运的滚轮(7),所述底座(6)上端两侧对称设有支撑套(11),支撑套(11)上端孔处滑动配合有支撑杆(9),支撑杆(9)上端与加工箱(1)底部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套(11)内部设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将支撑套(11)和支撑杆(9)连接固定,所述加工箱(1)左上侧设有下料管(28),下料管(28)上端设有下料斗(29),下料斗(29)上端活动设有封盖(30),所述加工箱(1)上端中间位置设有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设有转动轴(27),转动轴(27)外侧套设有提升筒(23),提升筒(23)上端通过连接杆(26)与转动轴(27)连接固定,所述提升筒(23)外侧设有固定轴承(19),固定轴承(19)外侧通过定位杆(18)与加工箱(1)内壁连接固定,所述提升筒(23)内部的转动轴(27)外侧设有螺旋叶片(20),螺旋叶片(20)表面设有辅助拌料凸起(21),辅助拌料凸起(21)为柱形体,所述提升筒(23)内壁上设有电加热块(22),所述提升筒(23)上端外侧设有分散板(24),分散板(24)为倒置的漏斗状,所述分散板(24)表面阵列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辉升
申请(专利权)人:何凤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