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较大有效遮挡面积的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4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较大有效遮挡面积的伞,包括可折叠的伞骨装置、覆盖于伞骨装置上方可随伞骨装置的折叠而收折的伞布以及顶端与伞骨装置连接并向下延伸的伞中棒,该伞中棒包括依次包括上半段、连接段和下半段,连接段的两端分别可折叠地连接于上半段的底端和下半段的顶端,连接处均设有可使相连接的两段定位于直线状态和弯折状态的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伞中棒的弯折,可使伞面的大部分成为有效遮挡面,在不改变伞骨装置的通常结构及大小的情况下增大了伞的有效遮挡面积。(*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体地说是指通过结构改进使有效遮挡面积增大的伞。
技术介绍
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具之一。伞的基本结构包括可折叠的伞骨装置、覆盖于伞骨装置上方可随伞骨装置的折叠而收折的伞布以及设于伞骨装置下方用于让使用者手持的伞中棒。通常伞中棒是位于伞骨装置下方正中间位置,使用状态下,伞中棒通常位于使用者的前方,也就是说真正的有效遮挡面积只是伞的后半部分,而前半部分未得到充分利用,即使是将伞向后倾斜,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并且使用者很容易被从伞布边缘滴下的水淋湿。业内的设计者针对这一问题对伞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以增大伞的有效使用面积。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设计。一种是将伞骨装置的半径设计得较大,这样不但有效使用面积增大,而且无效的使用面积也变大,伞所占用的空间也就相当大,使用起来不太方便,虽然可以设计成可折叠伞骨装置,但也只能减小其收藏时占用的空间,并且大大增加了伞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制造成本;另一种是将伞中棒设计于偏离伞骨装置中心的位置,也就是将伞骨装置的各伞面撑骨设计成长度不机同,使伞中棒一侧的伞面面积较大,另一侧伞面面积较小,从而,使用者可站立于该伞面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较大有效遮挡面积的伞,包括可折叠的伞骨装置、覆盖于伞骨装置上方可随伞骨装置的折叠而收折的伞布以及顶端与伞骨装置连接并向下延伸的伞中棒,其特征在于:该伞中棒包括依次包括上半段、连接段和下半段,连接段的两端分别可折叠地连接于上半段的底端和下半段的顶端,连接处均设有可使相连接的两段定位于直线状态和弯折状态的定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光张荣仁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