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开收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开收伞。
技术介绍
专利号为201210082100.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多折开收伞,其中棒组为至少具有三节套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外管、中管及内管,外管上端设有一定滑轮,中管顶端固定有一具有动滑轮的中管塞子,内管顶部固定有一内管塞子,内管下端固定与伞柄上;其开收伞控制机构包括一推动器及一变速器,推动器包括一丝杆、一配合于丝杆上的螺母及推杆,推杆连接螺母与中管塞子,丝杆的下端由伞柄中的动力源驱动转动令螺母沿丝杆上下移动;变速器包括下巢拉绳及一中管拉绳,下巢拉绳一端连接于中管塞子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后穿出外管与下巢固定在一起,中管拉绳一端连接于内管塞子上,另一端跨过动滑轮后固定于外管的下端,动力源由伞柄上的按钮控制。由于这种开收伞的推动器由丝杆、螺母配合推杆组成,导致这种开收伞存在成本较高、重量较重、体积较大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降低成本、重量的全自动开收伞。本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1.全自动开收伞,包括伞骨架、可伸缩的中棒组、上巢、下巢、伞头、开收伞控制机构,中棒组包括至上而下依次滑套在一起的外管、中管、内管,上巢装在外管顶端,下巢滑套在外管上,伞骨架与上巢、下巢连接配合,伞头设置在内管底端;外管顶端设置装有第一滑轮的第一轮座;其特征在于:开收伞控制机构包括收放绳装置、下巢拉绳、第一开伞拉绳、第二开伞拉绳、第一收伞拉绳、第二收伞拉绳,收放绳装置设置于伞头,下巢拉绳绕过第一滑轮,且下巢拉绳一端连接中管,另一端穿出外管并连接下巢;第一开伞拉绳连接内管、中管、收放绳装置,第二开伞拉绳连接中管、内管,随着收放绳装置驱使第一开伞拉绳收绳,中棒组向上伸展;第一收 ...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319 CN 20202035520671.全自动开收伞,包括伞骨架、可伸缩的中棒组、上巢、下巢、伞头、开收伞控制机构,中棒组包括至上而下依次滑套在一起的外管、中管、内管,上巢装在外管顶端,下巢滑套在外管上,伞骨架与上巢、下巢连接配合,伞头设置在内管底端;外管顶端设置装有第一滑轮的第一轮座;其特征在于:开收伞控制机构包括收放绳装置、下巢拉绳、第一开伞拉绳、第二开伞拉绳、第一收伞拉绳、第二收伞拉绳,收放绳装置设置于伞头,下巢拉绳绕过第一滑轮,且下巢拉绳一端连接中管,另一端穿出外管并连接下巢;第一开伞拉绳连接内管、中管、收放绳装置,第二开伞拉绳连接中管、内管,随着收放绳装置驱使第一开伞拉绳收绳,中棒组向上伸展;第一收伞拉绳连接内管、中管、收放绳装置,第二收伞拉绳连接内管、外管,随着收放绳装置驱使第一收伞拉绳收绳,中棒组向下收合;第一开伞拉绳与第一收伞拉绳的收绳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顶端设置装有第二滑轮的第二轮座,所述内管顶端设置装有第三滑轮的第三轮座;所述第一开伞拉绳一端连接于中管底部,另一端绕过第三滑轮并连接收放绳装置;所述第二开伞拉绳一端连接第三轮座,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并连接于外管底部;所述下巢拉绳一端连接第二轮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中设置可上下移动的第四轮座,该第四轮座中装有第四滑轮;所述第一收伞拉绳连接第四轮座,且第一收伞拉绳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轮座并连接所述第二轮座,另一端连接所述收放绳装置;所述第二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仁,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