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377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纠偏结构包括若干增设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减沉复合地基,所述减沉复合地基承载所述既有建筑物;在所述既有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减沉复合地基的桩基桩顶设置有压缩垫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实现既有建筑物的后期自然沉降纠偏,对上部结构无影响;能够实现既有建筑物的有效加固,保证既有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对既有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影响小。

A reinforcing and rectifying structure for existing building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reinforcing and rectifying structure of an existing building,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reinforcing and rectify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anti-settlement composite foundations added below the existing building, the anti-settlement composite foundation bearing the existing building, and the settlement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Compression cushion is installed on the top of pile foundation of reduced settlement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maller sid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lizing the late natural settlement rectification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without affecting the superstructure,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reinforcement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ensuring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and having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基处理
,尤其是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既有建筑物投入使用时间的增长,会因基础不同位置的不同沉降的发生倾斜情况,造成既有建筑物的不稳定引起安全隐患。倾斜一般都是自沉降较小一侧向沉降较大一侧发生。传统纠偏方法一般属于强制纠偏,即在沉降较小的一侧进行卸土,使该侧的沉降因卸土变大直至其与沉降较大一侧的沉降基本相同,从而实现既有建筑物的强制纠偏。但当既有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较差时,在强制纠偏的过程中会出现结构开裂等现象。另外,这种传统方法的纠偏可控性较差,纠偏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通过在既有建筑物下方设置减沉复合地基,同时在沉降较小一侧设置压缩垫层来使既有建筑物后期自然沉降纠偏。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用于对发生倾斜的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和纠偏,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纠偏结构包括若干增设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减沉复合地基,所述减沉复合地基承载所述既有建筑物;在所述既有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减沉复合地基的桩基桩顶设置有压缩垫层。所述减沉复合桩基中的其余桩基的桩顶锚入所述既有建筑物的基础之中。所述减沉复合地基为若干静压钢管桩构成的群桩地基。所述压缩垫层为挤塑板或橡胶板。本技术的优点是:能实现既有建筑物的后期自然沉降纠偏,对上部结构无影响;能够实现既有建筑物的有效加固,保证既有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对既有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影响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沉降较小一侧的桩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沉降较大一侧的桩顶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2所示,图中标号1-4分别表示为:既有建筑物基础1、静压钢管桩2、压缩垫层3、锚杆4。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方法通过增设在既有建筑物基础下方的减沉复合地基实现,减沉复合地基由若干静压钢管桩构成的群桩地基。若干静压钢管桩布置在既有建筑物的底板以下,以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支撑,从而实现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本实施例中的既有建筑物的倾斜现状举例为:向东倾斜率3‰-4.1‰,平均向东倾斜3.4‰;向北倾斜率为8.9‰-11.8‰,平均向北倾斜10.4‰,已大于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规定的设计允许值4‰和国家行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1999(2004年版)的允许值7‰。因此,既有建筑物的中部和北部是沉降较大的一侧,而其南部是沉降较小的一侧。如图2所示,在将中部和北部的静压钢管桩2与既有建筑物基础1之间相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是,将作为桩基的静压钢管桩2的桩顶通过锚杆4直接锚入既有建筑物基础1内。如图1所示,在位于南部的静压钢管桩2的桩顶与既有建筑物基础1之间设置压缩垫层3,压缩垫层3为具有较大压缩性的垫层。当减沉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首先实现了对既有建筑物的加固,降低了既有建筑物的沉降速率。之后由于布置在南部的静压钢管桩2的桩顶与既有建筑物基础1之间设置有具有较大压缩性的压缩垫层3,因此随着既有建筑物的沉降进行,既有建筑物南部的沉降速率大于其其他位置的沉降速率,即设置有压缩垫层3的静压钢管桩2的位置处的沉降速率大于静压钢管桩2直接锚入既有建筑物基础1处的沉降速率;这样一来,使既有建筑物南部的沉降量逐渐与其余位置的沉降量相等,从而实现既有建筑物的后期沉降自然纠偏。因此,压缩垫层3的压缩量与既有建筑物沉降较大一侧的沉降量与沉降较小一侧的沉降量之间的差值相吻合适配,即压缩垫层3所能引起的沉降所造成的建筑物倾斜率与既有建筑物当前的倾斜率相同,但倾斜方向相反,使原本倾斜的既有建筑物发生方向相反的倾斜动作,从而实现后期沉降自然纠偏。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减沉复合地基的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之和不小于上部结构荷载标准值,以减沉复合地基承担上部结构荷载,从而实现既有建筑物的加固。以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验算基础底板,确保原有地下室安全。压缩垫层3可以是挤塑板或橡胶板,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厚度的选择,但需要避免预留沉降空间过大,在短期内沉降回倾过快所导致的既有建筑物的外墙或装饰构件的破坏、影响建筑物使用的情况发生。减沉复合地基的群桩重心与荷载重心应以既有建筑物的重心与基础重心为要求进行设计,从而避免减沉复合地基的支撑发生偏移。本实施例在施工时,具有如下要点:1)全面施工前应试成孔,判断施工期间地下水对于压桩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降水。如无必要,则不做降水处理;2)如确实需要降水,应首先选择压桩位置局部降水。同时应在南北两侧对称开孔压桩和降水,并优先从西向东进行;3)如局部降水无法解决地下水上涌及流沙等问题,才可考虑进行整体降水;4)应采取能够随时停止的降水方式,并在室外地下室侧壁附近设置水位观测孔,同时派遣人员持续观测既有建筑物周边道路及地面情况;5)降水时,如出现地下水位降至室外地面以下2.0m或室外地面道路出现下沉迹象,应立刻停止降水,寻找原因后调整降水;6)开孔完毕应及时压桩,压桩完毕后及时封桩。如需停留较长时间,则需对开孔或桩顶作封堵,以免出现涌水冒砂现象。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如静压钢管桩的尺寸、压缩垫层的厚度等;故在此不一一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用于对发生倾斜的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和纠偏,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纠偏结构包括若干增设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减沉复合地基,所述减沉复合地基承载所述既有建筑物;在所述既有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减沉复合地基的桩基桩顶设置有压缩垫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纠偏结构,用于对发生倾斜的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和纠偏,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纠偏结构包括若干增设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减沉复合地基,所述减沉复合地基承载所述既有建筑物;在所述既有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减沉复合地基的桩基桩顶设置有压缩垫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物的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琪刘建红朱德荣邢澄宋涛朱阳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