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9326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包括线下基础、钢筋混凝土道床、钢筋混凝土支墩、复合轨枕、轨枕锚固螺栓、锚固螺栓套筒、扣件系统、钢轨,所述线下基础的顶部铺设钢筋混凝土道床,且钢筋混凝土道床顶部按扣件节点间距均匀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的顶部均设有复合轨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该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以“叠放式”结构取代“埋入式”结构,即将复合轨枕叠放于钢筋混凝土支墩上,取代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轨枕埋入式结构,实现了关键部件的易更换,复合轨枕可采用聚氨酯、橡胶、橡塑等高分子材料制作。

A stacked composite ballastless track system for rail trans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cked composite ballastless track system for rail transit, which comprises an under-line foundation, a reinforced concrete ballastless track bed, a reinforced concrete support pier, a composite sleeper, a sleeper anchoring bolt, an anchoring bolt sleeve, a fastener system, a rail, and a reinforced concrete ballastless track bed is laid on the top of the under-line foundation, and reinforcing bars are provided. The top of the concrete ballast bed is evenly arranged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piers 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astener nodes, and the top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piers is provided with composite sleepers. The utility model puts forward a composite ballastless track system with stack type for rail transit. The composite ballastless track system replaces the embedded structure with the \stack type\ structure, that is, the composite sleeper is superimposed o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upport pier,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sleeper embedded structure. The composite sleeper can be made of polyurethane, rubber, plastic and other polymer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在采用轮轨制式的轨道交通领域中,现有无砟轨道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板式无砟轨道,另一种是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这两种无砟轨道结构均包括钢轨、扣件和无砟道床等部分,钢轨和扣件将列车动力作用传递至无砟道床后,混凝土轨道板和混凝土轨枕是主要承力部件,也是无砟道床的关键部件,两者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样的结构一旦出现伤损,更换、维修相当困难,对于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而言尤其如此,由于混凝土轨枕是直接埋入到混凝土道床中的,除了拆除重建基本上没法进行维修更换,此外,传统无砟道床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导致轨道刚度偏大,列车运营引起的振动和噪音较大,在振动和噪声敏感地段不得不采取轨道减振降噪措施,引起投资增加。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该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以“叠放式”结构取代“埋入式”结构,即将复合轨枕叠放于钢筋混凝土支墩上,取代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轨枕埋入式结构,实现了关键部件的易更换,复合轨枕可采用聚氨酯、橡胶、橡塑等高分子材料制作,钢筋混凝土用量减少,且部分高分子材料可实现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复合轨枕绝缘性好,有利于减少杂散电流,复合轨枕弹性较好,可优化无砟轨道系统刚度,有利于优化轮轨动态响应,有利于确保混凝土道床的设计使用年限,有利于减振降噪,有利于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采用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通过精密测量系统确保钢筋混凝土支墩表面平整度和锚固螺栓套筒位置,即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后期出现基础沉降等现象时,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复合轨枕,可弥补扣件调整量不足的缺陷,确保线路正常运营,该系统可用于地铁、轻轨、城际铁路、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工程。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包括线下基础、钢筋混凝土道床、钢筋混凝土支墩、复合轨枕、轨枕锚固螺栓、锚固螺栓套筒、扣件系统、钢轨,所述线下基础的顶部铺设钢筋混凝土道床,且钢筋混凝土道床顶部按扣件节点间距均匀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的顶部均设有复合轨枕,且复合轨枕通过轨枕锚固螺栓及锚固螺栓套筒与钢筋混凝土支墩联结,所述复合轨枕顶部均设有扣件系统,所述扣件系统顶部均设有钢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浇筑在钢筋混凝土道床上,通过精密测量系统确保钢筋混凝土支墩表面平整度和锚固螺栓套筒位置。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合轨枕叠放于钢筋混凝土支墩上。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合轨枕与钢筋混凝土支墩之间通过轨枕锚固螺栓及锚固螺栓套筒将两者可靠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合轨枕可采用聚氨酯、橡胶、橡塑等高分子材料制作,部分高分子材料可实现循环利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扣件系统将钢轨固定于复合轨枕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该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以“叠放式”结构取代“埋入式”结构,即将复合轨枕叠放于钢筋混凝土支墩上,取代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轨枕埋入式结构,实现了关键部件的易更换,复合轨枕可采用聚氨酯、橡胶、橡塑等高分子材料制作,钢筋混凝土用量减少,且部分高分子材料可实现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复合轨枕绝缘性好,有利于减少杂散电流,复合轨枕弹性较好,可优化无砟轨道系统刚度,有利于优化轮轨动态响应,有利于确保混凝土道床的设计使用年限,有利于减振降噪,有利于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采用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通过精密测量系统确保钢筋混凝土支墩表面平整度和锚固螺栓套筒位置,即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后期出现基础沉降等现象时,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复合轨枕,可弥补扣件调整量不足的缺陷,确保线路正常运营,该系统可用于地铁、轻轨、城际铁路、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工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其中:1-线下基础,2-钢筋混凝土道床,3-钢筋混凝土支墩,4-复合轨枕,5-轨枕锚固螺栓,6-锚固螺栓套筒,7-扣件系统,8-钢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包括线下基础1、钢筋混凝土道床2、钢筋混凝土支墩3、复合轨枕4、轨枕锚固螺栓5、锚固螺栓套筒6、扣件系统7、钢轨8,所述线下基础1的顶部铺设钢筋混凝土道床2,且钢筋混凝土道床2顶部按扣件节点间距均匀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3,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3的顶部均设有复合轨枕4,且复合轨枕4通过轨枕锚固螺栓5及锚固螺栓套筒6与钢筋混凝土支墩3联结,所述复合轨枕4顶部均设有扣件系统7,所述扣件系统7顶部均设有钢轨8,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3浇筑在钢筋混凝土道床2上,通过精密测量系统确保钢筋混凝土支墩3表面平整度和锚固螺栓套筒6位置,所述复合轨枕4叠放于钢筋混凝土支墩3上,所述复合轨枕4与钢筋混凝土支墩3之间通过轨枕锚固螺栓5及锚固螺栓套筒6将两者可靠连接,所述扣件系统7将钢轨8固定于复合轨枕4上。该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以“叠放式”结构取代“埋入式”结构,即将复合轨枕4叠放于钢筋混凝土支墩上,取代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轨枕埋入式结构,实现了关键部件的易更换,复合轨枕4可采用聚氨酯、橡胶、橡塑等高分子材料制作,钢筋混凝土用量减少,且部分高分子材料可实现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复合轨枕4绝缘性好,有利于减少杂散电流,复合轨枕4弹性较好,可优化无砟轨道系统刚度,有利于优化轮轨动态响应,有利于确保混凝土道床的设计使用年限,有利于减振降噪,有利于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采用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通过精密测量系统确保钢筋混凝土支墩3表面平整度和锚固螺栓套筒6位置,即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后期出现基础沉降等现象时,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复合轨枕4,可弥补扣件调整量不足的缺陷,确保线路正常运营,该系统可用于地铁、轻轨、城际铁路、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工程。工作原理:线路运营后,列车运行于钢轨8上,通过钢轨8和扣件系统7将列车动力作用传递至复合轨枕4上,并由其通过轨枕锚固螺栓5及锚固螺栓套筒6将列车动力作用传递至钢筋混凝土支墩3和钢筋混凝土道床2上,最终传递至线下基础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下基础(1)、钢筋混凝土道床(2)、钢筋混凝土支墩(3)、复合轨枕(4)、轨枕锚固螺栓(5)、锚固螺栓套筒(6)、扣件系统(7)、钢轨(8),所述线下基础(1)的顶部铺设钢筋混凝土道床(2),且钢筋混凝土道床(2)顶部按扣件节点间距均匀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3),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3)的顶部均设有复合轨枕(4),且复合轨枕(4)通过轨枕锚固螺栓(5)及锚固螺栓套筒(6)与钢筋混凝土支墩(3)联结,所述复合轨枕(4)顶部均设有扣件系统(7),所述扣件系统(7)顶部均设有钢轨(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下基础(1)、钢筋混凝土道床(2)、钢筋混凝土支墩(3)、复合轨枕(4)、轨枕锚固螺栓(5)、锚固螺栓套筒(6)、扣件系统(7)、钢轨(8),所述线下基础(1)的顶部铺设钢筋混凝土道床(2),且钢筋混凝土道床(2)顶部按扣件节点间距均匀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3),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3)的顶部均设有复合轨枕(4),且复合轨枕(4)通过轨枕锚固螺栓(5)及锚固螺栓套筒(6)与钢筋混凝土支墩(3)联结,所述复合轨枕(4)顶部均设有扣件系统(7),所述扣件系统(7)顶部均设有钢轨(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安平轨道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