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便式吊钩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14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便式吊钩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一侧的顶部通过连接杆与第二安装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分别穿插有第一螺纹杆和限位柱,第一螺纹杆与限位柱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上套接有第一螺帽,第一螺帽的一侧搭接在第一安装板的一侧,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且位于第一螺纹杆和限位柱的下方穿插有两个第二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改进,由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限位柱、第二螺纹杆和承重杆连接,能够避免两者之间有重量过大的零部件,由于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均开设有通槽、通口和斜槽,能够进一步减少整个吊钩组的重量。

A portable hook grou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hook group,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mounting plate, a top of one side of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cond mounting plate through a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mount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inserted with the first threaded rod and the limit column, and the first threaded rod is fixed with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limit column. A first nut is sleeved on the screw rod, one side of the first nut is overlapp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mounting plate, and two second screw rods are inserted below the first screw rod and the limit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can avoid excessive weight parts between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plate by improving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plate, because the first screw rod, the limit column, the second screw rod and the load bearing rod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plate. Through grooves, openings and chutes can further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whole hook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便式吊钩组
本技术涉及吊钩
,具体为一种轻便式吊钩组。
技术介绍
吊钩按形状分为单钩和双钩,按制造方法分为锻造吊钩和叠片式吊钩。吊钩单钩制造简单、使用方便,但受力情况不好,大多用在起重量为80吨以下的工作场合;起重量大时常采用受力对称的双钩。叠片式吊钩由数片切割成形的钢板铆接而成,个别板材出现裂纹时整个吊钩不会破坏,安全性较好,但自重较大,大多用在大起重量或吊运钢水盛桶的起重机上。现有的吊钩虽然能够承重方面没有什么压力,能够正常完成工程所需要的工作,但是挂钩的整体重量较大,从而增加了起重机的动力付出,并且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轻便式吊钩组,解决了现有吊钩重量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便式吊钩组,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的顶部通过连接杆与第二安装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分别穿插有第一螺纹杆和限位柱,所述第一螺纹杆与限位柱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上套接有第一螺帽,所述第一螺帽的一侧搭接在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且位于第一螺纹杆和限位柱的下方穿插有两个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均套接有第二螺帽,且四个第二螺帽以两个为一组相对的一侧分别搭接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相背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对的一侧且位于第二螺纹杆的下方与承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板上开设的通孔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承重杆上套接有挂钩,所述挂钩内侧壁的顶部与限位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底端搭接在挂钩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两侧且位于通槽的下方均开设有斜槽。优选的,所述挂钩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分别在挂钩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且位于第一螺纹杆和限位柱的前后两侧均穿插有加固螺纹杆,且加固螺纹杆的两端均套接有加固螺帽。优选的,所述挂钩的顶端套接在承重杆的中部,且挂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套。优选的,所述承重杆的一端位于第二安装板一侧下方的中部,且承重杆的另一端穿出在第一安装板一侧下方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穿插在第一安装板的中部,且限位柱穿插在第二安装板的中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轻便式吊钩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对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改进,由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限位柱、第二螺纹杆和承重杆连接,能够避免两者之间有过多重量过大的零部件,从而能够降低整个吊钩组的重量。(2)、本技术通过对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改进,由于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均开设有通槽、通口和斜槽,能够进一步减少整个吊钩组的重量,并且在挂钩上开设有两个通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挂钩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侧视图。图中:1第一安装板、2连接杆、3第二安装板、4第一螺纹杆、5限位柱、6第一螺帽、7第二螺纹杆、8第二螺帽、9承重杆、10挂钩、11限位杆、12通槽、13通口、14斜槽、15通孔、16加固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轻便式吊钩组,包括第一安装板1,第一安装板1一侧的顶部通过连接杆2与第二安装板3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分别穿插有第一螺纹杆4和限位柱5,第一螺纹杆4穿插在第一安装板1的中部,且限位柱5穿插在第二安装板3的中部,第一螺纹杆4与限位柱5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4上套接有第一螺帽6,第一螺帽6的一侧搭接在第一安装板1的一侧,通过将第一螺纹杆4和限位柱5分别穿插在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的中部,配合第一螺帽6的使用,能够使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稳定对接,第一安装板1与第二安装板3上且位于第一螺纹杆4和限位柱5的前后两侧均穿插有加固螺纹杆16,且加固螺纹杆16的两端均套接有加固螺帽,通过设置了加固螺纹杆16,配合加固螺帽的使用,能够使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稳定对接,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且位于第一螺纹杆4和限位柱5的下方穿插有两个第二螺纹杆7,第二螺纹杆7的两端均套接有第二螺帽8,且四个第二螺帽8以两个为一组相对的一侧分别搭接在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相背的一侧,第二安装板3与第一安装板1相对的一侧且位于第二螺纹杆7的下方与承重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承重杆9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板1上开设的通孔15且延伸至其外部,承重杆9的一端位于第二安装板3一侧下方的中部,且承重杆9的另一端穿出在第一安装板1一侧下方的中部,承重杆9上套接有挂钩10,挂钩10的顶端套接在承重杆9的中部,且挂钩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套,通过将承重杆9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相对一侧的中部,能够使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通过承重杆9稳定对接,挂钩10与承重杆9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使承重杆9稳定连接挂钩10,通过对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的改进,由于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4、限位柱5、第二螺纹杆7和承重杆9连接,能够避免两者之间有过多重量过大的零部件,从而能够降低整个吊钩组的重量,挂钩10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5,且两个通孔15分别在挂钩10的两侧,挂钩10内侧壁的顶部与限位杆11的顶端活动连接,限位杆11的底端搭接在挂钩10的内侧壁上,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均开设有通槽12,通槽12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通口13,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的通槽12,能够使整个吊钩组顶部重量较轻,底部较重,从而能够使整个吊钩组更加沉稳,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的两侧且位于通槽12的下方均开设有斜槽14,通过对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的改进,由于在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均开设有通槽12、通口13和斜槽14,能够进一步减少整个吊钩组的重量,并且在挂钩10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挂钩10的重量。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挂钩10时,首先拨动限位杆11的一端,然后将物体上的拉绳或者圆套挂接在挂钩10上,然后松开限位杆11,能够将挂钩10的开口封闭,之后可以启动起重机。综上可得,该轻便式吊钩组,通过对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的改进,由于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4、限位柱5、第二螺纹杆7和承重杆9连接,能够避免两者之间有过多重量过大的零部件,从而能够降低整个吊钩组的重量,通过对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的改进,由于在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均开设有通槽12、通口13和斜槽14,能够进一步减少整个吊钩组的重量,并且在挂钩10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挂钩10的重量。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便式吊钩组,包括第一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一侧的顶部通过连接杆(2)与第二安装板(3)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分别穿插有第一螺纹杆(4)和限位柱(5),所述第一螺纹杆(4)与限位柱(5)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4)上套接有第一螺帽(6),所述第一螺帽(6)的一侧搭接在第一安装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且位于第一螺纹杆(4)和限位柱(5)的下方穿插有两个第二螺纹杆(7),所述第二螺纹杆(7)的两端均套接有第二螺帽(8),且四个第二螺帽(8)以两个为一组相对的一侧分别搭接在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相背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板(3)与第一安装板(1)相对的一侧且位于第二螺纹杆(7)的下方与承重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杆(9)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板(1)上开设的通孔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承重杆(9)上套接有挂钩(10),所述挂钩(10)内侧壁的顶部与限位杆(11)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1)的底端搭接在挂钩(10)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均开设有通槽(12),所述通槽(12)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通口(13),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的两侧且位于通槽(12)的下方均开设有斜槽(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便式吊钩组,包括第一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一侧的顶部通过连接杆(2)与第二安装板(3)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分别穿插有第一螺纹杆(4)和限位柱(5),所述第一螺纹杆(4)与限位柱(5)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4)上套接有第一螺帽(6),所述第一螺帽(6)的一侧搭接在第一安装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上且位于第一螺纹杆(4)和限位柱(5)的下方穿插有两个第二螺纹杆(7),所述第二螺纹杆(7)的两端均套接有第二螺帽(8),且四个第二螺帽(8)以两个为一组相对的一侧分别搭接在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3)相背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板(3)与第一安装板(1)相对的一侧且位于第二螺纹杆(7)的下方与承重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杆(9)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板(1)上开设的通孔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承重杆(9)上套接有挂钩(10),所述挂钩(10)内侧壁的顶部与限位杆(11)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1)的底端搭接在挂钩(10)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光孙庆民冯淑静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长江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