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素玉专利>正文

改良的伞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0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伞骨架,主要将伞骨架枢接于主骨下巢的底巢骨端头设置为开口部,使衔接更为确实,不致扭曲变形,并于底巢骨中段一体设置成凸出的枢接片,以枢接顶巢骨,以达易于制作的目的。(*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伞骨架,主要在将底巢骨枢接于主骨下巢的端头设为开口部,并于底巢骨中段一体设成凸出的枢接片,以枢接顶巢骨,以达到强化结构、易于组装和制造的目的。现有可折叠的二折伞,由于体积小、不占空间而易于收藏,故广为人们喜欢,而其收折乃是藉由数根枢接的伞骨利用连杆原理加以弯折,而于雨伞主骨顶端固设一上巢,并于其周缘一周设数根顶巢骨,另套设一可在主骨上下移动的下巢,并于下巢周缘枢接数根底巢骨,而早期二折伞伞骨中底巢骨与顶巢骨枢接的情形如后述的图5所示,于底巢骨50中段枢接一衔接骨51,衔接骨51的另一端再同时枢接顶巢骨52的自由端及一较细的次撑骨53,次撑骨53及底巢骨50的自由端则分别枢接于一转接头54上,而该转接头54乃是枢接雨伞最末节的端骨55,而藉由上述的组成方式可行使伞骨收折或撑开的功能,但由于衔接骨51的设置,收折后将凸出一部份,使得其体积未见有效缩小,故后来者将发展如后述图6所示的伞骨样式,是于钢制的底巢骨60中段内侧夹固一衔接块61,衔接块61并设凸出底巢骨60表面的枢接片611,以枢接顶巢骨62的一端,再自顶巢骨62一侧枢接次撑骨63。但是,不论是将衔接骨枢接于底巢骨外侧,或是以衔接块直接夹固于底巢骨中,都会使制造过程的困难及成本的提升,而还派生如下所述的缺点1.制造程序繁杂由于衔接骨或衔接块的增设,必然增加一个制造流程,徒增制造工时。2.材料的浪费虽然衔接骨或衔接块的体积并不大,但在大量生产之下,所累积的成本将使利润大为降低。3.组装过程复杂化以早期外接式衔接骨或衔接块为例,其制成后还要分别与底巢骨及顶巢骨、次撑骨枢接,使组装过程显得过于复杂。而夹设于底巢骨内侧的衔接块虽可改进外接式衔接块使雨伞收折后体积过大的缺失,然,其制成后尚需夹设铆固于底巢骨,再与顶巢骨枢接,亦将组装程序复杂化。4.管理费用的提升由于衔接骨或衔接块的增设,而增加管理人员对材料的订购、管理、以及制程的控制等,相对地亦造成时间及金钱的耗费。5.成本的升高由于衔接骨或衔接块的增设,导致制造、组装程序复杂化、浪费材料、以及管理费用提升。况且,不管何种型态的伞骨结构,其底巢骨与主骨下巢枢接的端头都设成如图7、8所示的样式,即将底巢骨50的两侧边于末端打扁成束合部501以枢接于下巢70周缘的缺槽71内,但由于束合部501的体积较小,故与缺槽71左右产生间隙而显得不稳固,当遇到强风时,极易产生扭曲变形的情形,而影响其结构强度。故,现有的二折伞由于底巢骨枢接端头及衔接块的设计不当而导致结构强度受损及成本增高等缺点。为改善现有二折伞伞骨结构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伞骨架,其主要将底巢骨枢接于下巢的端头设置为开口部,使其与下巢的枢接更为稳固,防止因强风吹袭而扭曲变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伞骨架,主要于底巢骨中段直接一体设凸出的枢接片,以枢接顶巢骨,减少制造及组装程序,以降低成本。根据本技术改良的伞骨架,于伞骨架枢接于主骨下巢的底巢骨中段枢接一顶巢骨,并于顶巢骨接近该枢接点处枢接一次撑骨,次撑骨及底巢骨的自由端一端同时枢接于一转接头,而该转接头一端连接雨伞最末端的端骨,其特征在于将底巢骨与下巢枢接的端头设置成为与底巢体两侧边同宽的开口部,并于底巢骨中段一体地设置凸出的枢接片。本技术具有下列几项优点1.强化伞骨结构由于将底巢骨枢接于下巢的端头设为开口部,故使其与设于下巢周缘的缺槽之间的间隙极小,即使受到强风吹袭亦不致扭曲变形,故不会破坏其结构强度。2.制造程序较少由于直接于底巢骨上设枢接片,故不需如现有产品那样另外制造一衔接块,而减少制程。3.组装简易由于本技术可直接于底巢骨上枢接顶巢骨,故不必如现有产品那样需先组装衔接块,再枢接顶巢骨,故组装简易。4.节省材料由于少了衔接块,故可节省大量的材料。5.降低成本由制造程序较少、组装简易、且可节省材料,故可降低管理费用及制造成本。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面组装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底巢骨端头的立体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底巢骨与下巢平面组装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底巢骨与下巢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图5为现有伞骨组装俯视图,图6为另一种现有伞骨平面组合图,图7为现有底巢骨端头的立体放大图,图8为现有底巢骨与下巢组装俯视图。图1、2所示,本技术组成方式与现产品颇类似,即于底巢骨20中段枢接一顶巢骨10,并于顶巢骨10接近该枢接点处枢接一次撑骨11,次撑骨11自由端及底巢骨20一端同时枢接于一转接头31,而该转接头31一端接于雨伞最末端的端骨30;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和底巢骨20中段一体地设制两凸出的枢接片21,且底巢骨20的端头具有与两侧边同宽度的开口部22。如图3所示,沿下巢70周缘设置数个缺槽71,当组装时,将底巢骨20末端的开口部22插入缺槽71内,而后以枢接条72串设,由于开口部22的宽度约等于缺槽71的宽度,故可得一较稳固的定位效果,在强烈的风雨中亦不易扭曲变形。另如图4所示,将下巢70周缘设置的各缺槽71的宽度设得较小,以致使令底巢骨20的开口22两侧的插片221得以分别插入不同的缺槽71内,而得一更佳的定位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伞骨架,于伞骨架枢接于主骨下巢的底巢骨中段枢接一顶巢骨,并于顶巢骨接近该枢接点处枢接一次撑骨,次撑骨及底巢骨的自由端一端同时枢接于一转接头,而该转接头一端连接雨伞最末端的端骨,其特征在于将底巢骨与下巢枢接的端头设置为与底巢体两侧边同宽的开口部,并于底巢骨中段一体地设置凸出的枢接片。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伞骨架,主要将伞骨架枢接于主骨下巢的底巢骨端头设置为开口部,使衔接更为确实,不致扭曲变形,并于底巢骨中段一体设置成凸出的枢接片,以枢接顶巢骨,以达易于制作的目的。文档编号A45B25/02GK2170008SQ9324131公开日1994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6日专利技术者叶素玉 申请人:叶素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伞骨架,于伞骨架枢接于主骨下巢的底巢骨中段枢接一顶巢骨,并于顶巢骨接近该枢接点处枢接一次撑骨,次撑骨及底巢骨的自由端一端同时枢接于一转接头,而该转接头一端连接雨伞最末端的端骨,其特征在于:将底巢骨与下巢枢接的端头设置为与底巢体两侧边同宽的开口部,并于底巢骨中段一体地设置凸出的枢接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素玉
申请(专利权)人:叶素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