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86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包括预埋螺纹钢筋,斜连接杆,上调节板,下调节板和T型螺纹套筒;所述预留孔内均设有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内部钢筋相连的预埋螺纹钢筋,所述T型螺纹套筒穿过士型连接块后侧板上的第一穿孔拧接到预埋螺纹钢筋的螺纹上,且螺纹杆的一端穿过第二穿孔并拧入型螺纹套筒内部的内螺纹孔中,所述水平插板插入到插槽内并通过螺纹杆穿过插槽两侧的连接通孔B以及水平插板上的连接通孔B将斜连接杆与士型连接块连接在一起。上调节板以及下调节板的设置,可根据立柱的高度调整调节板的高度,也可调整横向滑动板在横向调节槽内的位置,以便适用于两组立柱之间不同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积极应对这些地震灾害是构建城乡防震减灾体系的重要工作。组合框架由于钢与混凝土的组合作用,不仅节省了钢材的设计用量,混凝土翼板能有效地抑制钢梁的局部屈曲失稳,提高了构件的延性。组合框架与钢框架相比,刚度和承载力都提高很多,且减小了梁高和楼层结构高度,同时梁柱节点设计成半刚性连接,可以充分利用节点的延性来优化框架的内力分布,提高抗震性能;组合框架的抗侧刚度较大,可减小支撑结构的材料设计用量。因此,组合框架作为一种经济性、受力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本专利技术人在检索专利的过程中发现了相似的专利,如申请号为:201621207807.3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摇摆自复位钢支撑结构体系,包括结构柱和结构梁,所述结构柱和所述结构梁构成主结构,所述主结构与钢支撑通过耗能元件连接,自复位拉索沿着所述钢支撑的钢柱设置,上端在所述钢支撑的钢柱顶部张拉,下端浇筑于现浇基础内,所述钢支撑由细长钢构件组成,并通过摇摆节点与所述现浇基础连接。本专利技术在地震时钢支撑作为一个整体发生摇摆,与主结构之间发生相对变形,引发耗能元件变形并耗散能量;震后,结构通过自复位拉索恢复到初始状态,保证结构使用功能;基本构件细长、拼接部位均采用螺栓连接,能实现在工厂生产、现场拼装,缩短现场工期,且具有建筑适应性强、抗震能力强、构造简单、施工质量高、工期短等优点。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的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中或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提高抗震性能,或采用钢结构焊接到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中的钢筋上,常常需要使用较长的电源线进行连接使用,每焊接一层需要搬运一次,比较麻烦,而在上述专利的螺栓连接的钢支撑结构中,只是在基本构件细长、拼接部位处采用螺栓连接,然而楼层高度设计并不一定相同,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预留的钢筋之间的高度以及两组立柱之间的距离也或大或小,而钢支撑结构整体不能调节高度或者左右距离,影响后期的安装。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中或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提高抗震性能,或采用钢结构焊接到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中的钢筋上,常常需要使用较长的电源线进行连接使用,每焊接一层需要搬运一次,比较麻烦,而在上述专利的螺栓连接的钢支撑结构中,只是在基本构件细长、拼接部位处采用螺栓连接,然而楼层高度设计并不一定相同,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预留的钢筋之间的高度以及两组立柱之间的距离也或大或小,而钢支撑结构整体不能调节高度或者左右距离,影响后期的安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预留孔,预埋螺纹钢筋,斜连接杆,横向滑动板,水平插板,横梁,上调节板,下调节板,横向调节槽,竖直调节槽,竖直滑动板,士型连接块,第一穿孔,第二穿孔,插槽,螺纹杆,螺帽,连接通孔A,连接通孔B,T型螺纹套筒和内螺纹孔;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的内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十二组预留孔,且预留孔内均设有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内部钢筋相连的预埋螺纹钢筋,且两组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的顶端内侧之间还设置有一起浇灌的横梁,所述T型螺纹套筒穿过士型连接块后侧板上的第一穿孔拧接到预埋螺纹钢筋的螺纹上,且螺纹杆的一端穿过士型连接块前侧板上的第二穿孔并拧入型螺纹套筒内部的内螺纹孔中,且螺纹杆的另一端上拧接有螺帽,所述斜连接杆的上端前侧固定设有水平插板,且斜连接杆的下端底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滑动板,所述水平插板插入到插槽内并通过螺纹杆穿过插槽两侧的连接通孔B以及水平插板上的连接通孔B将斜连接杆与士型连接块连接在一起,所述上调节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竖直滑动板,且下调节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竖直调节槽,且上调节板与下调节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横向调节槽。进一步的,所述预留孔设置在横梁的下侧。进一步的,所述预埋螺纹钢筋靠近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外壁的一端均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外表面相持平。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插板的长度与插槽的深度相同,且水平插板的高度与插槽的高度也相同。进一步的,所述上调节板、下调节板、四组斜连接杆以及四组士型连接块共同组成框架支撑结构,且框架支撑结构间隔相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上调节板通过其底侧的竖直滑动板插入到下调节板的上端的竖直调节槽内并通过螺纹杆穿过竖直调节槽两侧的连接通孔A以及竖直滑动板上的连接通孔A将上调节板与下调节板连接在一起,且竖直调节槽与竖直滑动板上均设有三行连接通孔A。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滑动板插入到横向调节槽并通过螺纹杆穿过横向调节槽两侧的连接通孔A以及横向滑动板上的连接通孔A将斜连接杆与上调节板或下调节板连接在一起,且横向调节槽的两侧均横向设置有多组连接通孔A。进一步的,所述T型螺纹套筒的T型结构上端直径大于第一穿孔的直径,且T型螺纹套筒的T型结构下端直径分别小于预留孔、第一穿孔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采用整体式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用钢支撑代替现浇剪力墙结构提高了建筑的预制率、装配率,减少了地震荷载和基础费用。上调节板以及下调节板的设置,可通过调整竖直滑动板插入到竖直调节槽的深度,调整上调节板以及下调节板连接后的高度,从而根据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的高度调整上调节板以及下调节板组成的调节板的高度,也可调整横向滑动板在横向调节槽内的横向位置,以便适用于两组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之间不同的距离,更加适应于不同建筑的设计。本装置整体可可拆卸组装式结构,方便运输,也方便将该装置拆分运到不同楼层,降低工作人员的运输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间隔相错使用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T型螺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士型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斜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上调节板以及下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预留孔-101,预埋螺纹钢筋-102,斜连接杆-2,横向滑动板-201,水平插板-202,横梁-3,上调节板-401,下调节板-402,横向调节槽-403,竖直调节槽-404,竖直滑动板-405,士型连接块-5,第一穿孔-501,第二穿孔-502,插槽-503,螺纹杆-6,螺帽-601,连接通孔A-7,连接通孔B-8,T型螺纹套筒-9,内螺纹孔-9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预留孔(101),预埋螺纹钢筋(102),斜连接杆(2),横向滑动板(201),水平插板(202),横梁(3),上调节板(401),下调节板(402),横向调节槽(403),竖直调节槽(404),竖直滑动板(405),士型连接块(5),第一穿孔(501),第二穿孔(502),插槽(503),螺纹杆(6),螺帽(601),连接通孔A(7),连接通孔B(8),T型螺纹套筒(9)和内螺纹孔(901);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的内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十二组预留孔(101),且预留孔(101)内均设有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内部钢筋相连的预埋螺纹钢筋(102),且两组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的顶端内侧之间还设置有一起浇灌的横梁(3),所述T型螺纹套筒(9)穿过士型连接块(5)后侧板上的第一穿孔(501)拧接到预埋螺纹钢筋(102)的螺纹上,且螺纹杆(6)的一端穿过士型连接块(5)前侧板上的第二穿孔(502)并拧入型螺纹套筒(9)内部的内螺纹孔(901)中,且螺纹杆(6)的另一端上拧接有螺帽(601),所述斜连接杆(2)的上端前侧固定设有水平插板(202),且斜连接杆(2)的下端底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滑动板(201),所述水平插板(202)插入到插槽(503)内并通过螺纹杆(6)穿过插槽(503)两侧的连接通孔B(8)以及水平插板(202)上的连接通孔B(8)将斜连接杆(2)与士型连接块(5)连接在一起,所述上调节板(40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竖直滑动板(405),且下调节板(40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竖直调节槽(404),且上调节板(401)与下调节板(402)的两侧均开设有横向调节槽(4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预留孔(101),预埋螺纹钢筋(102),斜连接杆(2),横向滑动板(201),水平插板(202),横梁(3),上调节板(401),下调节板(402),横向调节槽(403),竖直调节槽(404),竖直滑动板(405),士型连接块(5),第一穿孔(501),第二穿孔(502),插槽(503),螺纹杆(6),螺帽(601),连接通孔A(7),连接通孔B(8),T型螺纹套筒(9)和内螺纹孔(901);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的内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十二组预留孔(101),且预留孔(101)内均设有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内部钢筋相连的预埋螺纹钢筋(102),且两组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的顶端内侧之间还设置有一起浇灌的横梁(3),所述T型螺纹套筒(9)穿过士型连接块(5)后侧板上的第一穿孔(501)拧接到预埋螺纹钢筋(102)的螺纹上,且螺纹杆(6)的一端穿过士型连接块(5)前侧板上的第二穿孔(502)并拧入型螺纹套筒(9)内部的内螺纹孔(901)中,且螺纹杆(6)的另一端上拧接有螺帽(601),所述斜连接杆(2)的上端前侧固定设有水平插板(202),且斜连接杆(2)的下端底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滑动板(201),所述水平插板(202)插入到插槽(503)内并通过螺纹杆(6)穿过插槽(503)两侧的连接通孔B(8)以及水平插板(202)上的连接通孔B(8)将斜连接杆(2)与士型连接块(5)连接在一起,所述上调节板(40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竖直滑动板(405),且下调节板(40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竖直调节槽(404),且上调节板(401)与下调节板(402)的两侧均开设有横向调节槽(4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旭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