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7710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8:27
具备:整流器(3),将来自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短路部(30),经由电抗器(2)使交流电源(1)短路;以及控制部(20),控制短路部(30)的短路动作。控制部(20)根据负载条件使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半周期中的短路动作的次数变化,并且,使得使短路动作的次数变化之后的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过零点至短路的延迟时间与使短路动作的次数变化之前的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过零点至短路的延迟时间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变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介绍
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是如下结构:通过使开关单元在电源半周期中仅短路1次,使电流流过电抗器,抑制高次谐波电流来改善功率因数。但是,为了在使开关单元在电源半周期中仅短路1次的情况下抑制高次谐波,需要增大电抗器的电感值,并且在电感值变大时,电抗器中的发热变大。其原因为,在通过开关单元的动作使输入电流流过之后输入电流成为零时,不仅功率因数恶化,而且高次分量的高次谐波量反而比通常大。另外,其原因为,在仅1次的短路中,为了使输入电流不为零,需要在电抗器中积蓄大的能量。在下述专利文献2的以往技术中,通过使开关单元在电源半周期中短路2次以上,能够减小电抗器的电感值、并且使发热降低。进而,在电感值小时,电抗器的外形也小,所以能够使电抗器小型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76347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4850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当在以上述专利文献1、2为代表的以往技术中考虑功率因数、损耗、高次谐波、噪音或者设计负载这样的主要因素时,开关单元的电源半周期中的开关次数因负载条件而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整流器,将来自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短路部,经由电抗器使所述交流电源短路;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短路部的短路动作,所述控制部根据负载条件使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半周期中的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变化,并且,使得使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变化之后的所述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过零点至短路的延迟时间与使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变化之前的所述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过零点至短路的延迟时间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整流器,将来自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短路部,经由电抗器使所述交流电源短路;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短路部的短路动作,所述控制部根据负载条件使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半周期中的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变化,并且,使得使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变化之后的所述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过零点至短路的延迟时间与使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变化之前的所述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过零点至短路的延迟时间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半周期中的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增加时,使得使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增加之后的所述第1延迟时间从使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增加之前的所述第2延迟时间起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交流电源输出波形的半周期中的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减少时,使得使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减少之后的所述延迟时间从使所述短路动作的次数减少之前的所述延迟时间起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有:驱动信号生成部,生成与所述期间的长度对应的宽度的接通信号即驱动信号;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望月友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