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的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69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多枝干的横截面的再生的纤维素纤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纤维的特征在于,横截面由至少两个多枝干的基础形状(1',2',3',4')形成,该基础形状分别在其枝干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处与另一基础形状的枝干端部相连接,并且其中,通过连接两个枝干端部得到的连接枝干(12)的长度是其它枝干中最短枝干的长度的至少1.5倍、优选地1.5至2.0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再生的纤维素纤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粘胶法(Viskoseverfahren)获得的再生的纤维素纤维。
技术介绍
对于卫生应用例如通常的止血塞(Tampons)或者吸收体,为了实现卫生产品的尽可能高的吸收能力,带有特别高的液体储存能力的纤维是值得期望的。通常用于制造止血塞的根据现有技术的纤维材料是通常的粘胶纤维(Viskosefaser)、所谓的三叶形的粘胶纤维以及棉花。根据下文继续描述的所谓的Syngina-试验,这些纤维的吸收比容量为,对于棉花约4.0g/g,对于通常的粘胶丝(Viskose)4.5g/g以及对于三叶形的粘胶纤维5.2g/g。止血塞的制造商的目标在于,以最小化的纤维材料消耗和成本实现一定的吸收度。作为用于止血塞的纤维材料,棉花由于其不充分的吸收能力已经慢慢地不再被使用,而三叶形的纤维与通常的粘胶丝相比在制造方面更加昂贵且更难以加工成止血塞。已公布多种不同的用于提高纤维素纤维的吸收能力的方案:1.通过将单体结合(Aufpfropfen)到纤维素纤维上而进行化学改变2.通过将起吸收作用的聚合体例如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纤维素氨基甲酸酯、藻酸盐(Alginat)或者半乳甘露聚糖引入纤维素纤维基质中而进行化学改变3.纤维的物理改变,例如空心纤维或者崩塌的(zusammengefallen)空心纤维,例如从文献US-A4,129,679中已知的那样,或者4.多枝干的纤维(所谓的“三叶形”纤维),其通过使用带有多枝干的挤出孔(其带有至少3个长宽比为2:1至2:10的枝干的)的纺丝喷嘴获得,例如从文献EP-A10301874中已知的那样。纤维素纤维的化学改变的缺点在于,对于非常敏感的医学应用例如止血塞的应用,需要高成本且耗时间的毒理学和生理学试验方法,并且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出现使大多止血塞制造商停止使用化学改变的纤维材料,虽然化学试剂可能是视作安全的。空心纤维和破碎的空心纤维的缺点在于,其由于其高的持水能力难以制造,由此纤维在清洗期间非常强地膨胀并且由于氢键的形成在干燥期间彼此粘接,这使其在干燥的状态中变得易碎、在湿的状态中滑腻并且难以使其分裂并被处理成被梳理的织物。近年来,始终越来越多地使用多枝干的尤其地三叶形的纤维。例如,在美国专利文献5,634,914和5,458,835以及在文献EP-A10301874中描述了多枝干的粘胶纤维的制造。在此公开的方法描述了通过具有多枝干的形状尤其地三叶形的形状的挤出孔将通常使用的粘胶丝喷丝到传统的纺丝浴中,该粘胶丝可具有一定量的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改性剂。该方法的重要特征在于,在纺丝喷嘴中的多枝干的挤出孔的形状与单纤维的期望的横截面形状相似。根据这些文献的教导,纺丝喷嘴孔的几何结构确定纤维横截面的形状,并且通过相应地设计挤出孔可获得纤维横截面的一定的长宽比。此外在多枝干的纤维方面的现有技术给出这样的教导,即这种类型的多枝干的纤维相对于根据现有技术的粘胶纤维具有提高的吸收性能,具体而言尤其地在止血塞方面,并且这种纤维必须具有至少3个枝干并且该纤维的每个枝干必须具有至少2:1、最优选地3:1至5:1的长宽比。长宽比越大,自由体积的份额越大并且纤维的吸收能力越高,其前提是,枝干不会如此长和细使得其弯回到自身上。在这些文献中也阐述了,在缓慢的再生纺丝条件下甚至还可实现多枝干纤维的更高的吸收能力,例如通过降低酸水平和/或提高硫酸盐水平和/或添加粘液丝改性剂。此外,从文献US-A4,362,159中已知在粘胶纤维的横截面中的空腔提高该纤维以及由其制成的产品的吸收能力的事实。从文献WO2004/085720A中已知一种实心的再生的标准粘胶纤维,其具有这样的横截面,即其面积是内接到横截面中的最大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不到2.5倍优选地不到2.4倍尤其优选地不到2.25倍,并且该标准粘胶纤维具有以下限定的大于6.0g/g纤维的Syngina吸收能力。从文献WO2004/005595A中描述了一种带有不规则的叶形的横截面的有吸附力的标准粘胶纤维。在文献US4,129,679和GB-A1,333,047中描述了带有不规则的横截面的其它粘胶纤维。文献US6,403,217Bl描述了用于根据熔纺工艺制造带有修改的纤维横截面的纤维的不同喷嘴结构。熔纺工艺基本上与在粘胶法中使用的湿法纺丝工艺不同。此外已知的是,纤维纤度的提高通常导致纤维吸收能力的提高,因为较粗的纤维更硬并且由此在由纤维构成的吸收性的制品中的孔不太块地陷缩(kollabieren)。但是尤其地在多枝干纤维中通过提高纤度提高吸收能力的可能性是受限的。一如既往地存在对改进的纤维素纤维的需求。尤其地存在对带有更高纤度的多枝干纤维素纤维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带有多枝干的横截面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实现该目的,其特征在于,该横截面由至少两个多枝干的基础形状形成,这些基础形状分别在其枝干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处与另一基础形状的枝干端部相连接,并且通过连接两个枝干端部得到的连接枝干的长度是其它枝干中最短枝干的长度的至少1.5倍,优选地1.5至2.0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也通过一种纤维束实现,其包含多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素纤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涉及用于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素纤维的方法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素纤维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纤维束的用途。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带有Y形的纤维横截面的两个纤维的布置方案(现有技术),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带有两个在其枝干中的一个的端部处相互连接的多枝干的基础形状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的实施形式的横截面,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带有三个在其枝干中的一个的端部处相互连接的多枝干的基础形状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的实施形式的横截面,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带有四个在其枝干中的一个的端部处相互连接的多枝干的基础形状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的实施形式的横截面,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在分别由三个基础形状构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中的空腔的构造方案,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在分别由十个基础形状构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中的空腔的构造方案,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由两个非对称的多枝干纤维构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的横截面,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纺丝喷嘴的用于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的孔的横截面,图9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纤维的横截面的显微相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从这样的问题设定出发,即,在多枝干的纤维素纤维中通过(在横截面形状保持不变情况下的)纺织更粗的纤维引起的纤维纤度的单纯提高不会在纤维的吸收性能方面引起改进的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目的,即,代替通过按比例地扩大纤维横截面提高纤度,使纤维横截面增大多倍(Vervielfachung)。因此,本身已知的多枝干基础形状在其枝干端部处相互连接,从而产生带有由此更高纤度的更大的纤维。通过这样的措施(即由于两个枝干端部的连接引起的连接枝干的长度是其它枝干中的最短枝干的长度的至少1.5倍,优选地1.5至2.0倍),显著提高了在纤维中心之间的距离,由此在多个纤维彼此附接时产生大的空腔。优选地,基础形状从由Y形基础形状、X形基础形状和由其组成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进行选择。尤其优选的是Y形的即“三叶形的”基础形状。图1显示了带有传统的三叶形的横截面形状的两个纤维1,2的布置方案。通过纤维的枝干,使纤维的中心保持很大的距离,从而产生带有大的液体储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粘胶法获得的带有多枝干的横截面的再生的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由至少两个多枝干的基础形状(1',2',3',4')形成,所述基础形状分别在其枝干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处与另一基础形状的枝干端部相连接,并且通过连接两个枝干端部得到的连接枝干(12)的长度是其它枝干中最短枝干的长度的至少1.5倍,优选地1.5至2.0倍。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15 EP 11174142.71.一种通过粘胶法获得的带有多枝干的横截面的再生的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由至少两个多枝干的基础形状(1',2',3',4')形成,所述基础形状分别在其枝干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处与另一基础形状的枝干端部相连接,并且通过连接两个枝干端部得到的连接枝干(12)的长度是其它枝干中最短枝干的长度的至少1.5倍,优选地1.5至2.0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形状从由Y形基础形状、X形基础形状和由其组成的混合物所组成的组中进行选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相互连接的所述基础形状的数量为2至10个、优选地2至4个。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具有至少一个对称轴。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枝干中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所有枝干具有2:1至10:1的长宽比。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纤度为2dtex至40dtex、优选地6至16dtex。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纤维以切段纤维、切断短纤维或丝束的形式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伯恩特K布伦纳M诺思R雷特恩巴彻尔W罗根斯泰恩R施沃兹
申请(专利权)人:凯尔海姆纤维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