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树脂层和电感器电极的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如图34所示,在由印刷电路基板或半固化片(prepreg)形成的芯基板(coresubstrate)101设置有线圈102的电感器部件10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情况下,在芯基板101的内部配置有环状的磁性体层103,线圈102以螺旋状卷绕磁性体层103的周围。线圈102由沿着磁性体层103的内周排列的多个内侧层间连接导体102a、与这些层间连接导体102a构成多个对地沿着磁性体层103的外周排列的多个外侧层间连接导体102b、将各个规定的内侧层间连接导体102a与外侧层间连接导体102b的上端彼此连接的多个上侧布线图案102c、以及分别将规定的内侧层间连接导体与外侧层间连接导体102b的下端彼此连接的多个下侧布线图案102d构成。此处,各层间连接导体102a、102b均由在贯通芯基板101的贯通孔的内面形成导体膜而成的通孔导体(through-holeconductor)形成。另外,各布线图案102c、102d均由使用了导电糊料的印刷图案形成。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树脂层和电感器电极,所述电感器电极具有:第一金属销以及第二金属销,均以一端在所述树脂层的一个主面露出的状态立设于所述树脂层;和第一金属板,与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一个主面接触配置,并与所述第一金属销的所述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金属销的所述一端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27 JP 2016-013183;2016.03.16 JP 2016-051911.一种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树脂层和电感器电极,所述电感器电极具有:第一金属销以及第二金属销,均以一端在所述树脂层的一个主面露出的状态立设于所述树脂层;和第一金属板,与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一个主面接触配置,并与所述第一金属销的所述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金属销的所述一端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销比所述第一金属销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布线基板,主面与所述树脂层的另一个主面抵接;和部件,安装于所述布线基板的所述主面而被所述树脂层密封,所述电感器电极还具有配设于所述树脂层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金属销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销的另一端在所述树脂层的所述另一个主面露出而连接于所述布线基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板具有第一弯曲部,该第一弯曲部通过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一部分朝向与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一个主面垂直的方向折弯而形成,通过该第一弯曲部,形成用于供所述第一金属销的所述另一端插通的第一插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销的包含所述另一端的另一端部比其他的部分形成得细,所述第一金属销的所述另一端部穿过在所述第二金属板中形成得比所述第一金属销的所述其他的部分小并且比所述另一端部大的第二插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器电极还具有:第三金属销,形成得比所述第二金属销短且以一端在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一个主面露出的状态立设于所述树脂层;和第三金属板,配置于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一个主面,并与所述第三金属销的所述一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金属板将所述第一金属销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金属销的另一端连接,由此所述电感器电极构成在与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一个主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具有卷绕轴的线圈。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形成为在从与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一个主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至少一端到达所述树脂层的边缘部。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器部件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金属销与所述第三金属销之间且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线圈芯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芯体在从与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一个主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具有环状部与被设置为将该环状部的内侧区域一分为二的棒状部合成那样的形状,所述棒状部被配置于所述第一金属销与所述第三金属销之间,并且被配置为该棒状部的轴向成为与所述线圈的所述卷绕轴大致平行的方向。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范夫,大坪喜人,桥秀明,丹下贵之,宫下宗丈,和气武司,东出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