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719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模,具有贯通孔;第二模,能够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模相对移动;和第一冲头及第二冲头,能够分别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在所述第二模中设置有底切成型部,在由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模、所述第一冲头及所述第二冲头包围的型腔内压缩成型被成型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模具及使用该成型模具的成型方法。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8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6-044521号及2016年10月7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6-199240号要求优先权,并且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已知有例如使用金属粉或陶瓷粉等作为被成型物的粉体原料进行模具成型而得到的压粉体(成型体)来制造高精度的部件等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一般,粉末成型用模具由具备开口的中空的模和从该模的开口插入到型腔内的上下冲头构造。在这种结构的粉末成型用模具中,例如在将下冲头从模的一侧(下侧)开口嵌合到型腔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向型腔内填充原料粉末。接着,通过从模的另一侧(上侧)开口向型腔内插入上冲头,并且对上冲头与下冲头之间的型腔内的原料粉末进行加压,从而形成模仿型腔的形状的压粉体。接着,在使一个冲头远离模的任一开口之后,由另一个冲头推出成型在型腔内的压粉体。由此,能够从型腔内取出(脱模)压粉体。但是,在成型具有沿与上下冲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凸等的底切形状的压粉体以作为压粉体(成型体)的情况下,以往一般使用具备多个可分割模的模具。另外,通过对成型为简易形状的成型体进一步进行机械底切加工,制造包含底切形状的成型体。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9-68558号公报然而,就具备多个可分割模的模具而言,得到的压粉体容易在模的分割部分形成线状的突起。因此,通常需要在后续工序中进行成型面的精加工等,难以以低成本高效地制造压粉体。另外,在模进行分割时压粉体(成型体)容易破损,难以高效地制造压粉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精度容易成型包含底切形状的成型体的成型模具及使用该成型模具的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成型模具具有以下结构。所述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模,具有贯通孔;第二模,能够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模相对移动;和第一冲头及第二冲头,能够分别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在所述第二模中设置有底切成型部,在由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模、所述第一冲头及所述第二冲头包围的型腔内压缩成型被成型物。根据这种结构的成型模具,只需将具备底切成型部的第二模插入到第一模的贯通孔中并进行成型,即能容易以高精度成型具备底切形状的成型体。并且,只需与第二模一同从第一模的贯通孔取出已成型的成型体,即能容易从第二模脱模成型体,能够在不会损害底切部分的情况下以高精度成型出成型体。所述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以所述第二模的一部分与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接触的方式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第三模,所述第三模以所述第三模的一部分与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接触的方式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及所述第二模相对移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能够插入到所述型腔内的芯棒。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成型模具的特征在于,所述被成型物为粉体。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成型方法具有以下结构。一种成型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导入工序,在从所述贯通孔的另一侧沿插拔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冲头的状态下,向所述贯通孔内导入所述被成型物;插入工序,从所述贯通孔的一侧同时插入所述第一冲头和所述第二模;压缩工序,通过使所述第一冲头及所述第二冲头彼此接近,在所述型腔内压缩成型所述被成型物,从而成型出成型体;和取出工序,从所述成型模具取出所述成型体。根据这种结构的成型方法,只需向第一模的贯通孔中同时插入第二模并进行成型,即能容易以高精度成型具备底切形状的成型体。并且,只需与第二模一同从第一模的贯通孔取出这种成型体,即能容易从第二模脱模成型体,能够在不会损坏底切部分的情况下以高精度成型出成型体。所述成型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取出工序为如下的工序:从所述贯通孔中拉出所述第一冲头、所述第二模及所述成型体,然后通过使所述第二模及所述成型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冲头相对移动,从所述第一冲头拆卸所述成型体,并且通过使所述成型体沿与所述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模相对移动,从所述第二模拆卸所述成型体。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另一成型方法具有以下结构。一种成型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导入工序,在从所述贯通孔的另一侧沿插拔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冲头和所述第二模的状态下,向所述贯通孔内导入所述被成型物;插入工序,从所述贯通孔的一侧插入所述第一冲头;压缩工序,通过使所述第一冲头及所述第二冲头彼此接近,在所述型腔内压缩成型所述被成型物,从而成型出成型体;以及取出工序,从所述成型模具取出所述成型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可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精度容易成型包含底切形状的成型体的成型模具及使用该成型模具的成型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图2是从上部观察成型模具的第二模时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成型体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表示底切成型部的形状例的俯视图。图5是按步骤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方法的剖视图。图6是按步骤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方法的剖视图。图7是按步骤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方法的剖视图。图8是按步骤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方法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模具的俯视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模具的俯视剖视图及表示成型体的外观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模具的俯视剖视图及表示成型体的外观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主旨而具体说明的内容,在没有特别指定的情况下,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就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附图而言,为了易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有时为方便起见放大表示作为主要部分的部分,而且并不限制各结构要素的尺寸比率等与实际相同。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另外,图2是从上部观察成型模具的第二模时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成型模具10为例如使用作为被成型物一例的粉体且通过压缩成型来形成作为成型体一例的压粉体的模具。成型模具10具备第一模11、能够相对于第一模11相对移动的第二模12、第一冲头13、第二冲头14、第三冲头15及芯棒16。第一模11例如形成为外形呈大致圆筒形,并且在第一模11中形成有贯通一侧开口11a及另一侧开口11b之间的贯通孔22。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22构造由四个内侧面22a~22d包围的长方体空间。第二模12例如呈板状,并且在第二模12中形成有底切成型部32,该底切成型部32具备沿与插拔方向Y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凹凸31。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底切成型部32的凹凸31由沿水平方向突出的半圆形剖面的三根突条形成。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插拔方向Y为第一冲头13、第二冲头14及第二模12插入或脱离第一模11的贯通孔22的方向。这种底切成型部32在后述的成型方法中对压粉体赋予底切形状。第二模12在成型时以该第二模12的外表面12a与第一模11的贯通孔22的内侧面22a接触的方式插入到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模,具有贯通孔;第二模,能够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模相对移动;和第一冲头及第二冲头,能够分别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在所述第二模中设置有底切成型部,在由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模、所述第一冲头及所述第二冲头包围的型腔内压缩成型被成型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08 JP 2016-044521;2016.10.07 JP 2016-199241.一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模,具有贯通孔;第二模,能够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模相对移动;和第一冲头及第二冲头,能够分别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在所述第二模中设置有底切成型部,在由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模、所述第一冲头及所述第二冲头包围的型腔内压缩成型被成型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以所述第二模的一部分与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接触的方式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第三模,所述第三模以所述第三模的一部分与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接触的方式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及所述第二模相对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能够插入到所述型腔内的芯棒。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成型物为粉体。6.一种成型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山恒夫田村佳树坂井秀男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