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及大量生产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培养袋技术

技术编号:1906998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35
在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中,设置如下工序:在构成为通过从折叠的状态展开而产生自身竖立性的多个培养袋(1)分别收容液体培养基(12)和植物材料(13),将各培养袋(1)的开口部密封,并将密封后的培养袋(1)在规定的培养空间(10)排列的工序;及将在培养空间(10)排列的多个培养袋(1)的各自的内部维持成适合于植物材料的培养的环境而在各培养袋(1)内培养植物材料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及大量生产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培养袋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将植物材料在容器内繁殖这样的方法来大量生产植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大量生产植物的方法,已知有在容器收容培养基和植物材料而在容器内生产植物的方法。例如,已知有在培养容器内繁殖植物的茎叶,然后,从茎叶诱导块茎而制造种薯等的微型薯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或者在培养容器内繁殖植物的茎叶,将得到的茎叶任意地切割而制造植物片,使该植物片发芽、生根的器官培养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这样的生产方法。除此之外,也存在有将植物材料粉碎并从得到的植物片诱导不定芽的所谓PPR法,或者繁殖不定胚而使其发芽的不定胚法。在利用上述那样的方法来大量生产植物的情况下,需要准备用于收容植物材料和培养基的多个容器。作为这样的容器,以往,使用以玻璃等为原料的硬质且开口部比较大的平坦的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作为培养植物细胞而用于制造二次代谢产物或重组蛋白质医药品等的生物反应器,也提出了将最低具有400升左右的容积的聚合物制的软质的袋装配于框状的支承体内的构造的培养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90492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5974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191236号公报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2/146872号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4-143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使用多个硬质容器的以往的生产方法中,存在设备的负担大这样的课题。例如,为了保管多个容器而需要广大的空间。而且,在生产之前需要利用高压灭菌装置等对容器进行灭菌,然而为了将多个容器一并进行灭菌而需要大规模的灭菌装置。在这样的灭菌装置无法利用时,不得不将多个容器进行细分而依次进行灭菌,但是这种情况下,需要确保对灭菌前的容器及灭菌后的容器分别进行保管的空间,仍然是设备的负担大。在利用了软质的袋的大型的培养槽的利用例中,需要预先设置多个支承体,同样会产生空间的问题。而且,当使用超过400升那样的大型的培养槽时,培养槽因杂菌类或病毒等而被污染的情况的损失可能会变得相当大。在培养需要光的茎叶的繁殖时,在上述那样的规模的大型的培养槽中,向其中心部的光照射量可能会不足。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大量生产植物时的设备负担的方法等。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构成为通过从折叠的状态展开而产生自身竖立性的多个培养袋分别收容液体培养基和植物材料,将各培养袋的开口部密封,并将密封后的培养袋在规定的培养空间排列的工序;及将在所述培养空间排列的所述多个培养袋的各自的内部维持成适合于所述植物材料的培养的环境而在各培养袋内培养所述植物材料的工序。根据上述方式的生产方法,将培养袋展开而赋予自身竖立性,由此不使用支承单元而能够使各培养袋自身竖立并高效地排列于培养空间。在非使用时能够将培养袋折叠保管,因此能够削减保管所需的空间。而且,在培养袋的灭菌时,为了使袋内与灭菌的气氛接触,只要使培养袋的开口部稍微开口即可,因此能够将多个培养袋堆叠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将较多的培养袋一并灭菌。由此,能够减轻植物的大量生产时要求的设备负担。在上述方式的生产方法中,也可以是,在所述进行培养的工序中,从所述多个培养袋的各自的下部向袋内导入规定的气体,另一方面,从所述多个培养袋的各自的上部进行排气。由此,将袋内的空气或二氧化碳这样的气体逐次置换为新的气体,能够将袋内维持成适合于植物材料的培养的环境。在上述方式的生产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进行培养的工序包括使所述植物材料的茎叶繁殖的工序。这种情况下,所述植物材料可以通过维持成至少其一部分浸渍于液体培养基的状态来培养。由此,在基于微型薯法或器官培养法的植物的生产中能够适用上述方式的生产方法,能够减轻设备负担并高效地大量生产植物。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进行培养的工序还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使茎叶繁殖的工序之后,将各培养袋开封,更换所述液体培养基而将各培养袋的开口部再密封的工序;及在所述进行再密封的工序之后,从所述茎叶诱导块茎的工序。由此,能够将茎叶的繁殖所利用的袋继续利用并更换液体培养基而诱导块茎,因此能够高效地实施基于微型薯法的植物的大量生产。在上述方式的生产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进行培养的工序包括如下工序:使用任意地切割的植物片作为所述植物材料,诱导所述植物片的芽或使所述植物片伸长的工序。由此,在基于器官培养法或PPR法的植物的生产中适用上述方式的生产方法,能够减轻设备负担并高效地大量生产植物。在上述方式的生产方法中,也可以是,在所述进行排列的工序中,在所述培养空间设置沿上下方向被划分成多层的保管架的各层,在所述保管架的各层排列所述多个培养袋。由此,在有限的培养空间能够设置更多的袋而一次高效地生产大量的植物。在上述方式的生产方法中,也可以是,还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进行排列的工序之前对所述多个培养袋分别进行灭菌的工序,在所述进行灭菌的工序中,从折叠的状态的各培养袋的开口部插入间隙形成构件,然后,将各培养袋堆叠而配置在灭菌环境下。由此,与将硬质容器排列于灭菌环境下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更多的袋配置在有限的空间的灭菌环境下,能够使这些袋的内部与灭菌环境接触而高效地进行灭菌。在上述方式的生产方法中,也可以是,在所述进行排列的工序中,将所述多个培养袋分别收容的液体培养基及植物材料的总计体积设定为7升以内。通过这样设定,单独的作业者能够不费力地操作各培养袋。由此,能够减轻作业负担。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植物的大量生产设备是用于在排列于规定的培养空间的多个容器内分别收容液体培养基和植物材料而培养所述植物材料的植物的大量生产设备,其中,将构成为通过从折叠的状态展开而产生自身竖立性的多个培养袋分别利用作为所述多个容器,在所述培养空间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被划分成多层的保管架和向所述多个培养袋分别导入规定的气体的气体供给系统,所述多个容器分别在所述保管架的各层排列,并与所述气体供给系统连接,进而,在所述多个容器分别设置有从各培养袋排出所述气体的排气口。根据上述方式的生产设备,将多个培养袋排列于保管架的各层,并且从气体供给系统向各培养袋导入气体并从各培养袋排出气体,由此能够在比较少的设备负担下一并大量生产植物材料。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植物的培养袋是用于收容液体培养基和植物材料而在内部培养植物材料的植物的培养袋,其中,构成为通过从折叠的状态展开而产生自身竖立性,在侧面设置有用于气体的导入及排气的口,进而在上端的开口部与口之间设置有密封部,该密封部相对于一次的密封所需的最小长度而具有两倍以上的长度。根据上述方式的培养袋,能够提供一种适合于上述的方式的生产方法及生产设备的培养袋。由于密封部的长度按照上述那样设定,因此将暂时密封后的开口部进行切开等而开封之后,能够将同一培养袋再密封而利用于进一步的植物材料的培养。由此,能够使培养袋作为可再利用的容器发挥作用,能够减轻与容器的制造或保管相关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植物的生产方法的概略工序的图。图2是表示培养袋的一例的图。图3是表示使用培养袋来生产植物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使用状态下的单一的培养袋的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设于生产设备的气体供给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构成为通过从折叠的状态展开而产生自身竖立性的多个培养袋分别收容液体培养基和植物材料,将各培养袋的开口部密封,并将密封后的培养袋在规定的培养空间排列的工序;及将在所述培养空间排列的所述多个培养袋的各自的内部维持成适合于所述植物材料的培养的环境而在各培养袋内培养所述植物材料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8 JP 2015-2573841.一种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构成为通过从折叠的状态展开而产生自身竖立性的多个培养袋分别收容液体培养基和植物材料,将各培养袋的开口部密封,并将密封后的培养袋在规定的培养空间排列的工序;及将在所述培养空间排列的所述多个培养袋的各自的内部维持成适合于所述植物材料的培养的环境而在各培养袋内培养所述植物材料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其中,在所述进行培养的工序中,从所述多个培养袋的各自的下部向袋内导入规定的气体,另一方面,从所述多个培养袋的各自的上部进行排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其中,所述进行培养的工序包括使所述植物材料的茎叶繁殖的工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其中,所述进行培养的工序还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使茎叶繁殖的工序之后,将各培养袋开封,更换所述液体培养基而将各培养袋的开口部再密封的工序;及在所述进行再密封的工序之后,从所述茎叶诱导块茎的工序。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其中,所述进行培养的工序包括如下工序:使用任意地切割的植物片作为所述植物材料,诱导所述植物片的芽或使所述植物片伸长的工序。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的大量生产方法,其中,在所述进行排列的工序中,在所述培养空间设置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升间宫干士大川博志
申请(专利权)人:麒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